配色: 字号:
第8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九年级历史下册
2021-12-10 | 阅:  转:  |  分享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与性质;说明“萨拉热窝事
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关系;梳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结果和影响。2.运用图示法揭示第一次世界大
战交战双方之间的矛盾,追寻一战发生的根源;通过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概况进行整理,明确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时空逻辑;通过运用一战相关影
像资料和文学作品,增强历史的现场感,挖掘影像、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对历史
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3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回溯历史不仅是对在战争中死去人们的纪念,更是对防止历史重演的警示。树
立反对不义战争、热爱和平的意识。二、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图一是一战前期英国的招兵广告,用与恶龙战斗的英雄形象激发人们的参战热情;
图二是一名法国土兵和军大着粗糙的防毒面罩在前线附近,他们随时有可能被敌军击中;图三是在1916年日德兰海战中被炸掉下巴的士兵,照
片中他的下巴已经经过整容医师修复。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预设1:图三照片太可怕了!这名士兵好可怜!预设2:图一能够激
发英国年轻人的爱国参军热情!预设3:图二的防毒面具看起来特别粗糙,能起到的防护作用应该极其有限。教师讲述:一战刚刚开启之时,帝国主
义政府竭力煽动人们参战,很多人受到蛊惑走上战场。当这些士兵真正到达战场时,他们被战场的残酷震惊了,迎接他们的只有敌人的毒气弹沟里潮
湿航脏的环境,以及战友牺牲的消息有些士兵幸存下来了,可是身体已不完整。为什么一战爆发前各国的参战热情如此高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以往
的战争有什么不同?我们能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什么教训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设计意图用图片导入
,更具有视觉冲击力,有助于学生建立对第次世界大战的直观感受,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对图片的感受,从感性思维入手,循
序渐进地进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性思考。三、新课教学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
-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这一切
,因为一个青年的一声枪响竟然结束!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提问:“萨拉热窝事件”是20世纪最著名的历史事件之一,请同学们结合教
科书第35页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萨拉热窝事件”。提示: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吉ト林曾说:“我有六个实的仆人,他们教给了我一切”这
“六个诚实的仆人”就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如何,也就是6个W,即6W原则”。这个原则也适用于对历史事件的概括。预设:“
萨拉热窝事件”是指1914年6月28日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发生的刺杀事件,奥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
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直接导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活动:以“6W原则”和学生一起复述“萨拉热窝
事件”过渡:“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了几乎不可接受的最后通牒。除了其中一项条款外,塞尔维亚政府接受了最后通牒
的所有条款,但是奥匈帝国并未善罢甘休,在宣布对塞尔维亚的答复不满意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很快德国支持奥匈帝国,沙俄、法国站在
塞尔维亚一边,英国、意大利也很快加入战争,大战爆发。为什么一个似乎偶然的刺杀会迅速演变成世界大战呢?设计意图: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是历
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此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接下来让我们结合相关史料,分析第一次
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简表项目英法德美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24318
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1.94.6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42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1245——整理
自吴于度、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设计意图:采用表格、示意图、文字等形式,帮助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因素进行探讨,深刻
地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经济根源,直观地感受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思考工业化后社会中出现新现象大众传媒对政治
的影响等,既结合教科书知识,也补充了丰富的课外史料,使学生对一战的爆发形成一个较为立体的认识。提问:与19世纪中期相比,1913年
英、法、德、美在工业产量(经济实力)和殖民地面积上有何变化?预设:美、德工业产值跃居第一、第二位,英、法下降到第、第四位;但是殖民
地占有面积,英、法仍然处于第一、第二位,德、美处于第四、第五位。一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总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另一方面,德
国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认为自己占有的殖民地不能与自己的实力相“匹配”,希望改变这种状况,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当然不会心甘情
愿让出自己的地盘。这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逐渐不平衡,导致世界局势愈发紧张。过渡: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其中一个主
要因素,除了这个因素,还有其他什么因素呢?在错综复杂的争夺霸权的斗争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三对基本矛盾:法德矛盾、俄矛盾和英德矛
盾,其中英德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879年,德结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德奥集团。1904年、1907年英国协调了与法国、俄国的矛盾
,签订了英法协约、英俄协约,三国协约最终形成。——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请学生指出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各自的
盟友国;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动战争的目的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讲述:一战前夕,德国实力上升资本主义国家
在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以及世界市场殖民地题上,屡次发生冲突,英德矛盾取代法德矛盾成为西方资本主国家主要矛盾:英、德分别组织三国协约
和三国同盟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其他国家之间也有各种矛盾:意法因突尼斯问题产生矛盾、德法因为普法战争和北非殖民地争夺产生矛盾
、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因巴尔干问题产生矛盾、德国和俄罗斯也因巴尔干问题产生矛盾,逐渐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由于交战双方的目的是争夺世界霸权
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只有最初塞尔维亚的抵抗是正义的。公众压カ也加了国家间的对抗。
新的通信方式长了公众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夺的愿望,无论是在殖民地争中还是在对南极的角中。廉价的、大量发行的报纸、小册子和书籍中的内
容都强化了民族做慢和好斗的爱国主义情。为了能获得媒体对其外交政策成功的报道,这些袖人物甘以遗到其他国家的长期敌为代价,冒险追求短期
的成功。一一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魏风莲译(新全球史(第三卷)提问: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民众的态度为何能
对世界大战的爆发产生巨大的影响?预设:两次工业革命后,日益发达的大众传媒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传媒的发达对战争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政客为了在媒体上讨好民众,罔顾国家利益。教师总结:帝国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
和世界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并逐步形成了两大军事同盟。在此期间,在资产阶级政客的极力煽动下,欧洲国家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所有这些
因素共同促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萨拉热窝事件”之所以成为导火索,不仅仅是因为巴尔干地区的复杂性;普林西普的枪声之所以能够响彻
世界,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射杀了皇储斐迪南大公和他的夫人,而是因为历史的火药桶已经堆积了太多燃料了。以至于大战一爆发,很多人竟然表现出
兴高采烈的情绪。不仅是军人战士,连向来冷静思考的学者们都曾表现出拥护本国参战的狂热。战争爆发时,弗洛伊德宣称:“我所有的欲念和冲动
,都献给了奥帝国。”一贯冷峻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则说:“无论结果将如何,这是场伟大且美妙的战争”(维舟(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的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他们唱着高歌走上战场,他们很年轻,四肢笔直,眼神真诚、稳健、闪亮,面对不测的命运他们坚持到底,面对强
敌他们无畏地倒下。他们不会变老,而我们则会;时间不会让他们厌倦,岁月也不会。在太阳落山,在清晨时分,我们将记住他们。——比尼思《献
给倒下的将士》(FortheFallen,1914年9月21日)教师过渡:在战争初期,战场的恐怖还没有完全被后方知晓,战士的
牺牲给人们带来的只有感动。战士比尼恩这首《献给倒下的将士》成为这一时期最能彰显战场豪情的文学作品。然而现实的战场与想象的战争宛若天
壤之别。活动设计: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第36、37页正文内容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独立完成下列表格。预设第一次世界大战
概况表时间1914-1918战线与交战双方西线英、法一德东线俄一德、奥南线俄一奥战争阶段与重大战役第一阶段(1914年)马恩河战
役(德军造战速决计划破产)第二阶段(1915--1916年)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第三阶段(1917-1918年)美国、中国参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年11月,同盟国投降设计意图:通过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整理第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
利于帮助学生从时空逻辑上形成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过渡:一战前的战争动员对引导人们参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许许多多的人走上了战场,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片段来和他们一起征战沙场。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德皇威廉二世每个人都望战争是短暂的。1
914年8月初,2000万5青年穿上军装,扛起步枪,开赴前线。他们中的许多人期待着光荣的任务、迅速的升迁和尽快返乡。一些人梦想着荣
耀,他们相信上帝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魏风莲译《新全球史(第三卷)》提问:参战前,政府
宣传和民众对战争的想象是什么样的?这些说明了什么?预设:战争很快就可以打完,而且可以由此获得巨大的利益。这说明一战前很多人深受极端
民族主义的影响,对战争的残酷性了解不够。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平得像去谷穗的田地,所有我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
、击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地,几个月都是如此。”在这场战役中,法国人战死31.5万人,德军损失28万人,可以辨认的尸
体不超过16万,而其余的尸体无法认或者被炸成碎片混进泥土里。一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魏凤莲译《新全球史(第三卷
)》人们很快就对残忍和可增的事情有了免疫力。要想活命,他们只能如此。就像小提琴演奏家和地利步兵弗里茨?克赖斯勒(FritzKr
eisler)说的:某种凶狼好斗的倾向会在你的心中产生,让你除了战斗的职责,不在乎世上任何事情。你在吃面包片的时候,有人在你身旁的
战壕里被子弹打死了。你平静地看了他一会儿,然后接着吃你的面包。——[加]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著,李晓江译《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
代的开端》提问:战争的真正情况与兵们上战场前对战争的想象一致吗?预设:不一致。战争并未如大家所想迅速结東,反而造成了极大的伤亡,战
争爆发之初的幻想迅速破灭,人类对死亡甚至变得麻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战争开始前,踊跃参战的士兵都以为参战能够给自己带来荣
耀,人类对工业革命后的现代化战争造成的伤害缺乏想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积极参战,后来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加入
战争,就会有一种永生的幻觉。你会觉得,战场上被杀的都是别人,而不是你。但当你第一次身受重伤的时候,这种幻觉就会瞬间破灭。你就会明白
,原来死亡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设计意图用多个材料展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人们对战争的幻想与后期战争的惨烈状况以及人们幻想的破灭,
二者之间的强烈对比能够充分地展现战争的残酷性,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形象而深刻的认识。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材料提供的新情
境并结合教科书,集思广益、碰撞思维,展示历史结论形成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认识到历史知识不仅是解题的工具,更是一
种不可或缺的思维能力。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教师过渡: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四年,战争的残酷前所未有。从地域范围看,这次冲突超越了以
往所有的战争,迫使五大洲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到这场还没弄明白的战争中。提问:结合材料和教科书中的具体史实,谈谈你对第
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评价一战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士兵们的死,让外部世界只剩下残酷、虚伪和空幻。即便是与
家人的亲密关系也出现了隔。小说《西线无战事》作者雷马克借主人公保罗的口吻说:“即便现在我们回去,我们也会觉得厌倦、灰心、疲惫,没有
根基,也没有希望。我们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路了。”——摘编自[加]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著,李晓江译《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的开端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
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
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说:“帝国主
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
,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一一吴于、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
代史编(上卷)中上层的妇女经常说,战争是一个解放的过程,把她们从限制其工作和个人生活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至少,上层妇女的就业使地们
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父母的控制,并且给了女性一种使命感。们知道她们对战争的结果至关重要。……战后不久,妇女获得了选举权。——美杰里?
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魏莲译新全球史(第三卷)预设: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大量人员在战场丧命,很多国家在战争中破
产;战争也给欧洲人带来深刻的精神危机,形成了厌战、反战和恐战的社会潮流,很多人出现了对社会与个人生活的迷茫,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战争
期间,欧洲各国民族主义高涨,些被宗主国要求走上战场的殖民地国家的土兵受到了民族主义思想的陶,争结東后他们把民族主义意识带回殖民地;
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放松了对殖民地的控制,战争中无论是战败国还是战胜国,欧洲的帝国主义国家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削弱,这些都推动了殖民
地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发展。同时,欧洲的男人都走上战场,大量妇女进入职场,使得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促进了妇女解放运
动的发展。学生能够说明一些零星的观点,或者就教科书的结论发言。教师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经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
都带来深远的影响,尤其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四、课堂小结教师小结: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挑起了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惨烈的四年战事后,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但是这次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思考还远远没有结東。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破坏,对人类所造威的伤害可能永远无法抹平,正如参加了一战的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所写?“但是到了现在,我观察了好久,可没看到什么神圣的事,而那些所谓光荣的事,并没有什么光荣,而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场,只不过这里屠宰好的肉不是装进罐头,而是掩埋掉罢了。”([美]海明威著,林疑今译《永别了,武器》)我们要反对不义战争,珍惜和平。同时,这场战争波及全球,使世界各地人们真切感受到了“寰球同此凉热”,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更重要的是这场大战不仅改变了资本主义格局,美俄崛起,欧洲走向衰落,而且引发了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压迫的革命运动,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掀起高潮,更带来人类历史上的深刻变革一俄国十月革命。板书反思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献花(0)
+1
(本文系老马和老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