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丝铁线''哥窑陶瓷探源

 眉州闲人688 2021-12-10

唐建伟201812

“金丝铁线”“哥窑”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在没有找到确切的记载资料前,想要证实“哥窑”的开始烧制时间,恐怕很难!目前众多收藏爱好者、或许还有学者和专家,犹如盲人摸象,摸到哪就算那,说实在这样逻辑性真的不够强,也没有说服力;因此,想弄清楚“哥窑”创烧时间必须从探源开始。

纵观目前民间收藏家收藏到的藏品中,唐末五代的“柴窑”比较突出,因为“柴窑”是工匠遵照皇帝的旨意,烧出了:“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陶瓷,以及时间久远而披上了神秘的外衣;目前收藏家既是争相收藏的藏品,又是争议最强烈的名窑,早期的“柴窑”产品是:“柴窑”陶瓷器物的颜色就像夏天大雨过后,还有些薄薄的黑雾、明亮的阳光穿破弥漫的黑雾、天空中出现淡淡的蓝中带绿清新的青天,在当时最好的“柴窑”釉色像雨后蓝中带点点绿色的天空一样的颜色、还带一点薄薄的黑雾,尽管釉面开有细细的片纹,但还是很明亮、明亮到与镜子一样,胎体和釉都很薄、厚度共有1毫米左右、薄得像纸一般,轻轻敲击一下胎体发出“噗、噗”的声音,可能是器型的问题,瓶、壶、杯子、摆件等都是这种声音,目前没见过大盘和大腕,要听到好的声音,必须敲打大盘和大碗;有道是“'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个'磬’觉得是笔误,应该改用'罄’更好、或改为'缶fǒu’更贴切)”。每逢烧窑的工艺发展到一定高峰的时候,工匠就会革新,就能烧制出新颖的产品来,因此,后来“柴窑”的产品是“红、橙、黄、绿、青、蓝、紫、黑”什么釉色都有!而且,有的还加上彩绘!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即将变迁,“柴窑”也走向没落,即将熄火时,工匠们有点像树倒猢狲散,为了养家糊口开枝散叶,分成几支,各自发扬光大地设窑烧瓷,工匠们发挥聪明才智,将原先传承和积累下来的烧窑工艺进行改革和提高,烧制出新颖的、更适应当时社会生活需要的产品,慢慢地转化为三支各自较为突出烧制特色产品的窑口:其一、以“寥若晨星”、“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的“汝窑”特色产品。其二、以“金丝铁线”、“聚沫攒珠”、当今大多人觉得“恰如一颗色彩炫丽光芒四射的星星,只能远望它耀眼的光环,而无法目睹它真实的风采”为“哥窑”主要特色的产品。其三、以“紫口铁足”、“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 的“官窑”特色产品。


这些窑口不但后来慢慢地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逐渐地发展成为窑系,而且还得到官府的重视,甚至被朝廷征用或重用!
从北宋各大窑系的产品看,北宋窑口保留唐末五代“柴窑”最多特色工艺的窑口是“汝窑”,《格古要论》中的“柴窑,出北地……”、“汝窑,出北地……”,分析“柴窑”即将熄火停产过程中留下来的一部分工匠,在原地继续传承“柴窑”的烧制工艺,且慢慢转烧其他产品、后来逐渐形成了“汝窑”,这些类“柴”似“汝”的过渡期产品,有的还有五代 “显德” 年号和地名“新郑”等等字样的刻款,目前在民间收藏家中也可看到;当然,其他分散出去的工匠,或许也创办了其他窑口或到其他窑口打工,为其他窑口输送了新鲜的血液,以及带来“柴窑”的烧制工艺,结合这些窑口的烧窑技术,不断地改进产品式样和发扬烧窑工艺,所以一些窑口还留存有“柴窑”的某些工艺特点和影子。

明代《格古要论》载有“柴窑出北地,传世宗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中的“有细纹”,说明“柴窑”有开片纹。结合30多年来大兴土木出来的所谓“柴窑”看,特别是五代晚期和宋代初期的器物,大多身材高挑俊逸、都是薄胎、都有开片纹;而从“汝窑”、“哥窑”和“官窑”的器物、开片纹和

胎体的厚薄程度,可以发现有共同点:都是身材高挑俊逸、都有开片、“汝窑”、“哥窑”、“官窑”早期也都有薄胎、而且很多器型都很类似;这几乎是同一脉络、同一类型、同一时期的工艺。为节约篇幅,“汝窑”和“官窑”暂且搁下不谈,只谈“哥窑”;目前民间发现有与“柴窑” (见图1)很类似的器型、很薄的胎、敞口、束肩、鼓腹、腹部瓜楞、八字脚、底部有三个小支钉,全身满釉、开“金丝铁线”片纹、釉面微观气泡较稀、有脏泡、片纹口凸起等老化痕迹、“金丝”片纹呈“鱼子纹”、“铁线”呈“百圾碎”的器物,这是人们所谓的“哥窑”(哥釉)(见图2)陶瓷器物。
当时这些“金丝铁线”类“柴”似“哥”陶瓷器物的出现,应该是过渡期的产品,也是“金丝铁线”“哥釉、哥窑”的先驱;又是“金丝铁线”“哥釉、哥窑”的鼻祖!因此推测“金丝铁线”的“哥釉、哥窑”萌芽在五代晚期!十多年前曾经与一些藏友和网友探讨过,得到一些藏友和网友的赞同,一致认为“哥釉、哥窑” 萌芽在五代晚期!。

这个观点与央视寻宝栏目古陶瓷鉴定专家丘小君的观点基本不谋而合,丘小君老师说:“哥窑应该是早于北宋,是烧制中偶然发现的一种缺陷美,進而有意追棒,釉子开裂的千变万化,不可重复一致的片纹。也许晚唐五代己有了”。

图片

                图1-1柴窑黄釉开片象耳敞口瓶

图片

          图1-2柴窑黄釉开片象耳敞口瓶的微观照片气泡稀少,有破泡

图片

            图1-3柴窑黄釉开片象耳敞口瓶的口部,可见约1毫米厚的胎。

图片

            图1-4柴窑黄釉开片象耳敞口瓶底部印有三字篆书款“柴世宗”。

图片

                图2-1柴窑开金丝铁线片纹敞口象耳瓜棱瓶

图片

            图2-2微观照片,可见气泡较稀少,有颜色泡。

图片

              图2-3柴窑开金丝铁线片纹敞口象耳瓜棱瓶底部

图片

                            图2-4微观照片,可见气泡较稀少,有颜色泡,可见开片纹凸起。

参考资料;
1.https://baike.sogou.com/v783731.htm?fromTitle=%E6%9F%B4%E7%AA%91
2.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

2.鸣谢广东佛山市收藏家廖根辉提供实物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