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南宋官窑的“六个不要”

 眉州闲人688 2021-12-10

图片

分享一下学习南宋官窑的心得体会。归纳为“六个不要”。个人经验,不足为训,仅供参考。

一、不要把精力浪费在江湖八卦,是非纷争上。

不论拍卖还是出版物,不论洋人还是国人,凡是别人的东西,事实上,真伪新老都与你无关,不用去试图弄清楚。除非你准备购买。更不要以专业高手自居,去随便指责、争论别人的东西是赝品。

应该多关注你自己的藏品,你手里有些什么?努力构建自己的藏品体系,拿东西说话,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我认为,任何遥远的所谓洋人收藏中国宋瓷的伟大故事,都不如用你自己的藏品说话,来得务实与精彩,更值得尊敬。

图片

二、不要把精力放在批判低级仿品与国宝帮上。这个其实很容易,段位很低。热衷于此者,往往并无实质内容。很多时候,也是外行。纯粹动嘴皮子,手里空空。只能演戏给普通观众,让人误以为是老师。不要学。

图片

三、不要过度关心所谓后世仿品。后世包括今世,仿品层出不穷。唯有牢牢掌握、抓住最最关键的南宋官窑本尊特征,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学会南宋官窑真伪鉴定,恰恰不是仿品看多了,而是真品研究多了、研究透了。

所谓多研究仿的才能了解真的。在我们看来,无非是买不起、舍不得买、不敢买真品实物资料。哪怕仅仅是一个瓷片标本。其价格,也会让许多人,搞不清概念,退避三舍,从而切断通往南宋官窑殿堂的正确路径。

而仿品,尤其现代仿品,多而便宜,到处易得。手头没有真品实物资料的人,只能买便宜的仿品来进行所谓的研究,其实是一种浪费与无用功。

因此,珍贵稀少而又是最基础的南宋官窑瓷片标本,其实就是一个考验与筛选机制。南宋官窑也在筛选想要拥有它的人。

图片

四、如果你立志要搞清楚南宋官窑,那么,切记,不要退而求其次,去玩新仿工艺商品。工艺品与真正南宋时期的官窑是两个世界、两个系统。哪怕新工艺品的名字也叫南宋官窑。当然,买新仿工艺品喝茶、陈设、送礼是可以的。但学习研究不行。

图片

五、不要不买书、不看书。

很多人的微信头像,是自己,甚至是村头小理发店里的自拍。相由心生。有些人一看就是不怎么看书学习的气质。南宋官窑,代表最高皇家审美与艺文修养。尤其需要文化底蕴。

工地挖瓷片工兵的学习力、勤奋度与知识积累,都要远远超过这类人。

所以说,学习南宋官窑,先去买书,把这20年来,最基本的南宋官窑资料书买齐了,认真读书学习,建立正确的专业认知。

如果不想买那么多书,更不想买标本。那至少,需要一本高清基础入门书——《龙鳞2—南宋官家的青器》。这是最最省钱的捷径了。

图片

六、不要因为官窑瓷片贵,就去买便宜的龙泉窑瓷片来学习。事实上,精品龙泉窑瓷片,也很贵。

你的目标是西施,就不要因为困难,而去降低要求,改追东施。人要有点精神与志气。买一百片龙泉窑瓷片,不如拿出一片南宋官窑瓷片,能让行家肃然起敬。完全不同的概念。

图片

总结一下:咬定目标不放松。既然想要学习皇家御窑青器巅峰—南宋官窑,就要坚持到底,付出代价,学通学透,达到纯粹的境界。

千万不要,兜兜转转,最后,手头连一个真正的官窑标本都没有。仍然是糊里糊涂,蜻蜓点水,连南宋官窑的皮毛都没学到,蹉跎时光。(完)

  专注南宋官窑与宫廷文化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