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适合做哪种社工?职业生涯规划需要注意的3个问题

 阿福根 2021-12-10
单位 | 品说(ID:pinshuo123)


经常听到身边的社工朋友提到,对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感到迷茫,好像看到了行业的天花板,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走?

在职场中,我们在每个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烦恼。

有些同学刚出校门,上岗不到一年,从学生转变成职场人,感到不适应,就像愣头青一样,好像每天都在懵懂中度过,或者觉得自己在象牙塔里学的是阳春白雪,结果现实中的工作可能是端茶倒水,心里有很大的落差……

图片

有些朋友工作了三五年,岗位上的工作上已经得心应手,不过面对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及流程,自己也慢慢感觉到枯燥……

有些朋友的职业生涯已经来到“七年之庠”的瓶颈期,可能处于着内外忧患的窘境:于内,看着日复一日,按部就班的工作,自己的职业倦怠日益加深;于外,看到自己同辈的朋友有不同的成就,面临诸多诱惑,内心也蠢蠢欲动……

此时此刻,我们就像汪洋中的一艘帆船,不知道何处何从……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我们如何驾驭这艘帆船,历经风霜雨露,穿过惊涛骇浪,到达彼岸的历程。

在航海的过程中,有些必需品要在启航前就准备好:指南针、线路图以及充足的食物等。

指南针为我们指引方向,避免迷失的风险;地图为我们提供最优线路的参考,少走弯路;充足的食物可以为我们补充能量,确保前进的动力。

图片


1.规划前的准备


 首先,我们要先回答那三个灵魂的拷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是谁?”我们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也要自我探寻: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自己是否适合这次航行?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自己的能力水平如何?需求与能力是否匹配?……

“从哪里来?”探寻自己的初发心是什么?我从哪里启航,起点在哪儿?起点的基础如何?比如,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是基于什么起源?是个人的内心选择?还是受到某人某事的影响?

“到哪里去?”我们要达到的彼岸,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是否有画面感?清晰可见吗?比如,你从业社会工作这个行业,你的理想是做一位专注于青少年服务方面的专家,你可能会勾勒过自己开展服务时的形象与画面。

图片

灵魂三问之后,我们可以清点启航前的物资了。

第一,指南针。方向是恒定的,而且具有唯一性,我们只要朝着既定的方向走,就不会迷失。

社会工作者这个职业的指南针是“助人自助”,无论使用什么方式,我们工作的宗旨是“帮助服务对象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二,线路图。从此岸到达彼岸,线路有很多。成为一名社工,路径也有很多。为了更便捷达到目的地,我们会选择最优线路,这些线路一般都是前人探索过的。这样我们可以少走弯路,避免风险。

比如,成为一名社工的常规路径:一般需要经过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学习,学习相关的技能,通过考试,获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物资储备。在航行过程中,我们要清点一下物资是否齐备?要备够多少的物资才能出发?也要估计什么时候需要及时补给?

比如,要成为一名专注于青少年服务的高级社会工作师,先评估一下,自己的学历是否足够?是否有足够的空间与机会积累实务经验?在进修学习上,是否有足够的经费保障?


2.规划的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大体可以分两个方向: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

(1)横向发展。你可以跨领域涉猎相关的知识,综合相关要素再重新组合,从而可以带来创新的方案。

有些朋友的好奇心比较强,喜欢四处探索,点子特别多,社交能力了得,擅长整合资源,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可以作出很多创新的探索。

图片

比如,有位社工在工作之余,她喜欢玩玩音乐与跳舞,后来,她发现“奥尔夫音乐”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他们参与互动,并且充分表达自我。

她就把“奥尔夫音乐”融入到工作当中,创新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孩子与家长的欢迎。

(2)纵向发展。你可以专注于一个领域,十年如一日地深耕下去。对于这个领域的所有知识点,你能倒背如流,而且融会贯通。

每个领域都有一座珠穆朗玛峰,为了到达顶峰,很多人不辞劳苦地往上攀爬。

人的一生时间与精力都有限,聚焦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因此,有些资深的社会工作者一直专注于青少年服务领域,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他们十分清楚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心理与行为的特征,了解青少年的需求与痛点,并且他们也有独到的服务手法,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关注【社工客】创始人公众号,私藏干货分享↓↓↓
品説
分享走心的干货内容,个人成长与创业路上的思考…【社工客】创始人,个人著作《同行者》
5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3.自己想成为哪种人


也许有朋友问,自己目前适合横向发展,还是适合纵向发展呢?这个没有明确的答案,取决于你当前的状态,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

一是“内在动因”。前面提到的灵魂三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有一个简单的检验标准,就是你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否产生“心流”?在心理学中,心流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此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比如,你在做青少年服务,跟孩子沟通交流时,是否自己也是愉悦的呢?如果是,那么,你内在动因适合从事青少年工作;而如果你喜欢做社区规划 ,发动居民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你内在动因适合从事社区工作领域。

二是“外在因素”。你现在所处的环境及资源支持你往哪个方向发展?检验的标准:你想往这个方面发展时,你是否感觉到外界对你的支持(人财物等等)?

比如,你想深耕“萨提亚家庭治疗”这个领域,而现在所做的工作好像与此没有太大关系,而且在继续深造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时间,但是目前的现实条件不允许,此时,你是否要作出其他选择呢?

图片

最终,你想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呢?以下三个角色供你参考。

(1)专家。深耕某一领域专业人才,就像上述提到的“纵向发展”,找准一个方向专研下去。

无论是实务还是理论,他们都功力深厚,基本功扎实,对特定的议题又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话语权。

一般而言,专家型的朋友耐得住寂寞,有较好的耐心及恒心,他们专注投入,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扰,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推进计划。

比如,有些朋友对“社区营造”工作有浓厚的兴趣,他们长期扎根在社区,熟知诸如“人文地产景”等理论模型,开展工作得心应手,而且得到相当的成效。经过多年的深耕实践,他们成为了该领域的专家:社区营造师。

(2)管理者。有点像上述提到的“横向发展”,这部分朋友可以打点各种人际关系,善于整合各方资源。

相对“专家”而言,管理者需要更加综合的知识,他们情商比较高,善于沟通交流,综合大家的建议,引导大家找到共识,并且带领团队落实各种措施与行动。

一般来说,管理者型的朋友总是充满激情,积极影响身边的小伙伴,他们反应比较快,对外界的变化保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比较理性地调整方案。

现实中,有些朋友很适合做管理的工作,他们可能没有耐心长期沉浸于某一个领域,但他们可以在多变的环境中,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样更能激起他们的工作动力。

比如,小雪在大学就做过学生会的部门主管,逐步形成了自己做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方法。她的兴趣不在于跟进个案,而她擅长团队统筹的工作,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她也能处理妥善。所以她有做“管理者”的潜质。

(3)创业者。这也许是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最大挑战的角色了,他们需要在某个领域深耕了多年,称得上专家,同时他们的综合能力也十分不错。

他们觉得当前的工作或工作环境,无法更好地自我发挥。因此,他们想尝试创业,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一个小天地。

创业可能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的选择,它需要极大的勇气与冒险精神。不仅需要深耕某一个领域的专业技能,还需要综合性能力。

如果说,专家型的朋友像一“丨”,管理者的朋友像一“T”,那么,创业者的朋友就像一个“十”,即是方方面面都要能“打”。

比如老张,他在青少年辅导领域做了多年的前线工作,也在机构里做过相关的管理工作。这些年来,他累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及管理心得,自己也有自主创业的强烈愿望。三年后,他辞职出来,自己创办了一家“青少年服务中心”,他不仅要懂得业务的开展,还需要抓团队管理、财务管理、公共关系、后勤保障等等工作。

图片

最后补充一点,职业生涯规划只是人生旅程当中一部分,我们也不必过于焦虑,开始时,就算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这都不能代表最后的结局。

路途中,行色匆匆,也不要忘了欣赏路上的美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重磅升级!
【社工客】新社工成长训练营
已经陪伴2300多位同学成长
现在第10期上线啦~
面向0到1岁新社工量身打造的入门训练营
与全国社工小伙伴一起打怪升级~
全国东西南北中,在这成为真社工
30个早鸟票名额已满
快来抢团购优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