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平台为中国水泥协会企业文化分会主办,所有文章版权归中国水泥协会企业文化分会,如需转载须经中国水泥协会企业文化分会同意,并给予白名单。 宅居赏康里巎巎书法 大隐于市 小隐于山 不隐于市 不隐于山 闭门谢客 宅居房间 何处为净土 读书之地为净土 如何是修行 挥毫之时是修行 一点一横 身正笔直 一撇一捺 舒肺养心 抚古惜今 观字摩帖 字帖千百卷 卷卷有特色 独领风骚者 康里巎巎也 胡风加汉韵 笔笔带风情 赏帖似赏景 景从卷帖出 胡风猎猎响 汉韵悠悠长 世界四大文明之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华文明,前三者文明都已在原创土地上作古,只有中国土地上的文明从古至今文明一直延续,所以未加古字。前三种文明在对外扩张和外来的侵略中异化,不再在原生地传承,文明固化成古迹。古国文明的消失有万种原因,一言一文难以说清,但中华文明之所以仍在延续,个人认为方块字是能够传承的原因之一。方块字--外方如四面墙,不扩张亦防护外侵。西方文化入东亚之前,朝鲜、韩国、越南、缅甸、泰国、日本都在使用汉字。日本且不提,韩国首尔一座“清溪川”的桥新修后仍然刻上汉字;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影片中的街铺上清一色的汉字,由此略见一斑,推断出朝鲜独立前汉字为通用文字。如果去过韩国、越南、泰国、缅甸的都会有感受,但凡古迹都是汉字。汉字在汉之前已使用千年,由于汉的强大,被加了汉来做定语,变成一专有名词。中国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魅力。自汉字有书法大家以来均为汉族,唯有中国元代书法家康里巎巎 (1295--1345)为西域康里部色目人。康里巎巎的《草书张旭笔法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纵然不懂书法,但凡有美术知识的人都会被吸引,笔画遒丽,转折圆劲,在此书法魅力前眼睛不能自拔。在宅家成为常态的日子,读书和练毛笔字也许是修身养性之最佳方法。 关于康里巎巎,“巎巎”为其名,“康里”是他家乡的地名,大约现在的新疆一直到哈萨克斯坦境内。这种称呼以地名为指代为古代惯用,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柳宗元是河东郡(现在的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康里巎巎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就是专门起草诏令),兼修国史。康里夔夔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书法家在当时的书坛就名重一时,他的书法以行草书见长,《元史》本传称:“善真行草書,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啻金玉。”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康有为推崇他“奇崛独出”。赏康里巎巎的字,每个字都有大汉的滚滚江水永不竭的绵长韵味,又有风吹旌旗猎猎响的飘逸和兔起鹘落的落笔敏捷之美。 康里巎巎生平为人虚怀若谷,追慕“文雅”,刻苦、谦虚、勤奋,自谓“一日可写一万字,未尝以力倦而辍笔”。他的许多作品流于海外,如《李白古风诗卷》等作品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柳宗元梓人传》收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水泥圈子》友情提醒:没有重要的事别到处乱跑,在家呆着也是为抗疫做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