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暖冬轶事(七):冬喜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1-12-10

本文作者:马少东


本系列往期文章:

暖冬轶事(一):冬炉

暖冬轶事(二):冬雪

暖冬轶事(三):冬风

暖冬轶事(四):冬食

暖冬轶事(五):冬衣

暖冬轶事(六):冬闲

冬 喜

 

宏盘村的冬天是娶媳妇办喜事的季节。家里有后生的人家忙着找媒人说媳妇;家里有闺女的人家等着相亲的上门;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总是去那打牌的人家里凑热闹,耍牌时眉来眼去地以牌调情。总之,冬天里活跃着爱情的气氛。

经过媒人的奔波(即使自由恋爱也得要媒人说合),亲是说成了,接下来就是谈彩礼和衣服的事儿了。谁家养个女子也不容易,要几个彩礼钱不为过,何况这是铁定的结亲的环节。有的人家就是要靠聘女子要彩礼钱改善贫困家庭面貌的,所以,有人说有女子的人家要发财了。那时(八十年代)能谈妥的彩礼钱一般在1000到3000元之间,这也是个天文数字啊!

男方人家应了这门亲事后,就得把女方视为贵宾,可不敢得罪,女方有什么事都得应下,好像男方做了没理的事儿一样。彩礼钱又一下子不能给人家女方凑齐,靠卖猪、剪羊毛钱分期付完,要不东拼西借凑足彩礼钱。期间男方还要帮女方做家里和地里的营生,过时过节要把媳妇接过来好好招待,平时还要供养媳妇穿衣等。当然衣服钱是另算的,这一切费用在结婚前都得付清,否则娶媳妇结婚是没有希望的。我讲的是个别人家的事儿,不能代表所有有女子人家,但总的来说,男方与女方定了亲,你就得对女方家毕恭毕敬,甚至无条件地接受女方提出的要求,不然——可能有退婚的危险!

然而,也有“胳膊肘往外拐”的女子,没要回几个彩礼钱,却早早大起了肚子,难怪她妈气得直骂“枪崩货”。能有“生米煮成熟饭”本事的后生村里没几个,却让后生多的人家羡慕不已。

订下亲事后,至少要经过又一个冬天的时间,一切费用交齐了,结婚也提到日程上,男女双方商定“典礼”的日子,这一冬天就成了扎堆娶媳妇的季节了。

娶媳妇的日子大多定在腊月里。日子一定下,后生们就急着领上媳妇下中旗买衣服,当然少不了要有女方的家人跟随。在中旗的百货商场逛上一天,置办好了里外穿的衣服和结婚物品,也要为跟随的家人买下看上的衣物。只要媳妇高兴!再心疼钱也是愉快的一天。

腊月里总是鞭炮声不断,特别是“二响炮”声响彻了宏盘村的上空。人们一听到响炮声就议论:今天又是谁家娶媳妇?

爱看热闹的村民,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小孩子们一起涌向娶媳妇办事宴的人家,他们挤在院子里,堵在大门口。

办事宴的人家忙得不亦乐乎,帮厨的后生跑里跑外,代东敞开嗓门喊着安排宴席,亲戚朋友乱糟糟地入席吃糕;院里家里飘散着腾腾热气和油糕醇香味。

大半晌,娶亲的三套马车(七八十年代到外村娶媳妇用的马车)赶了回来,车上红缎子被窝围着穿红绸子棉袄、棉裤的新媳妇儿,她头上还插着小红花饰。娶亲的其他一行人都下了马车,唯有新媳妇不肯下车,婆家人取来了“下轿钱”,新媳妇才下马车,被送亲人簇拥下往新房里走(新媳妇头一年不住新房要娶进旧房子里)。这下就由不得新媳妇了,小叔子、小姑子等同辈家人、亲戚、朋友,甚至爱耍笑的长辈也开始堵门,扯拉新媳妇,和新媳妇要糖要烟。院子里一片欢腾,新媳妇被推拉成个“毛蛋”,不得已散出一把糖块或几根香烟,耍笑的人们去抢散落的糖块和香烟,混乱成一片,新媳妇趁机跑进家门,上了炕。就此,新媳妇总算娶了回来。

贴着红双喜字的玻璃窗户上映衬出攒动的人影,喜对联贴满了院子里,正房正面和凉房、圈舍,一块红布吊挂在门头,格外惹眼。今天,整个院子里外一派喜气。村头的那几颗干枝树上几个喜鹊欢喜地叫个不停,那群家巴雀儿也是附和得格外欢快。


看完新媳妇的外人又来围观讨吃子念喜。一听说谁家娶媳妇办事宴,消息灵通的讨吃子们就一个个赶来了,他们依次从大门口开始,手里举着用红绳绳拴好的几块钱,走一步念一句:大哥念完我念,一步走到当院,新人下轿贵人 搀,一搀搀到八宝龙凤庵——东家喜啦!喜啦!然后,就有代东或东家来安顿还礼,吃糕吃菜,不好得罪,一一打发好讨吃子,讨得一个喜气完事儿。

宴席一直吃到日头偏西,搭礼吃糕的亲戚朋友相继离席,免不了有爱耍笑的人相互在脸上涂抹“锅底黑”,嬉闹中让东家的喜事更加喜气连连。

那轮冬日在暮霭中红彤温艳,迟迟不肯落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