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闰土与秦钟——那些少爷身边的“配角”

 大风起兮飞去来 2021-12-10

我有一个“谬论”,人生如戏,对于每个人来说,自然是自己这部大剧的主角,而身边的人则要视其重要程度分为主角和配角,至于大街上擦肩而过的人们,则毫无疑问是群众演员。

不是每个亲朋都是主角,在贾宝玉的世界里,林黛玉是当仁不让的女一号,其他如王夫人、袭人、宝钗则是次一等的女主;本来秦钟有望成为男二号的(一号自然是主角贾宝玉),可惜他命运多舛,英年早逝,只能被列为男配了。

贾宝玉从小在脂粉堆里长大,和林黛玉耳鬓厮磨,但男性朋友不多,虽然茗烟也算能洞察他的心思,但毕竟身份是“小厮”,不能和宝玉平起平坐地谈天说地,也不能一起作天作地地胡作非为。

贾宝玉在可卿房中的春梦是《红楼梦》的重要情节,这个美梦标志着贾宝玉正式步入了青春期。青春期荷尔蒙的分泌有如洪水猛兽,情欲、攻击欲、表现欲在他的体内横冲直撞,无可排遣之时,秦钟出现了。

相较于宝玉,秦钟更是人小鬼大。他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羞羞怯怯的有些女儿之态,曹公的笔下,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年书生跃然纸上。可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是“闹学堂”事件的始作俑者。而这件事的开端却是因为一件说不出口的龌龊事——懵懵懂懂中,秦钟对香怜玉爱这两个男孩子有了一种暧昧的情愫。

秦钟是秦邦业的老来子,虽然家境只是小康,但想必阖家对这唯一的血脉也是宠溺有加。及至来到贾府,秦钟又深得贾宝玉的赏识,又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年纪,两人厮混在一起,岂是为了读书,竟是为了“淘气”。

宝玉是典型的纨绔子弟,有贼心没贼胆,虽然和袭人小试牛刀了一把,又有个伺候他洗澡而留下一桩悬案的碧痕,但见了宝钗的胳膊,还是踌躇半晌连摸一摸也不敢。秦钟则更胜一筹,姐姐突然去世,他无半点哀痛,送葬途中就和小尼姑智能儿偷吃禁果,什么戒律清规,什么礼义廉耻,纷纷被他们抛诸脑后了。

在宝玉的庇护下,配角秦钟在以他为主角的自己的那场大戏里,有声有色地活着,青春期的张扬,青春期懵懂的爱情,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不知道,此时有多风光,彼时就有多落寞。

他死去了,死在了最绚烂的年华,死时身边没有一个至亲,他悔悟了,他向现实妥协了,所以才在临别之际和宝玉说上那样一番劝诫之语,只是,这悔悟来得太迟了。

就连他的坟,也成了孤坟,只能靠柳湘莲的看顾才不至于消失无迹。可以想见,柳湘莲出家,宝玉自顾不暇之时,恐怕秦钟的一缕孤魂也无以为寄了吧。

宝玉和秦钟,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相遇,秦钟的表现是宝玉不曾释放的天性,他是另一个宝玉。

在鲁迅晦涩的文章中,我们最喜欢的往往是《故乡》,因为那里边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他叫做闰土。

他是不折不扣的阳光少年,虽然是迅哥儿家看守祭器的仆人,可在他脸上,哪有一丁点的奴颜卑膝?彼时的他,还不懂得贫富差距,还不懂的主仆之别,他天真烂漫,心无城府。他手拿钢叉,月下捕猹的鲜活形象深深地刻在了几代人的心底。

他是迅哥儿人生中的过客,也是一个重要的配角,在迅哥儿的童年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美好的时光稍纵即逝,当昔日的阳光少年步入中年,生活的重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再见迅哥儿,那一声“老爷”在昔日好友中间竖起了铜墙铁壁,这个配角也黯然谢幕了。

若是秦钟长大了,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毕竟是贾蓉的前小舅子,与贾府沾亲带故,所以他肯定不会像李贵一样成为彻头彻尾的奴才,但也好不到哪里吧,那个贾芸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对凤姐贾琏是何等谄媚,更不惜认了贾宝玉做“父亲”。此时的贾宝玉,不知可还记得,当年秦钟本是他的侄儿辈,他却硬逼着兄弟相称,现在贾芸叫他“父亲”,他竟也大言不惭地答应了。

那秦钟呢?为了生计,是不是也会变得小心谨慎,曲意逢迎呢?若是如此,他的死去也未尝不是好事。

主角光环下的配角,共同的特点是家境平常,少年时不识愁滋味,或者自食其果惨烈地死去,或者“泯然众人矣”地平庸地活下去。年少轻狂,那是一段梦一般的日子吧!主角们和配角们共同走过一段路之后,又回到了“正轨”,那是配角无法踏上的轨道。

是阶级地位吗?是贫富差距吗?是封建社会的摧残还是屈从于现实的无奈?

屈服于现实的人,又岂止秦钟和闰土?大街上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曾有过年少绮梦,在现实的不断打磨中,我们失了棱角,没错儿,我们都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人——面目浑浊的庸人,永远的配角。

不,不!我不要这样,我们不要这样!我们无力和现实抗争,我们不能预知未来,那就让我们在能绽放的时候努力绽放吧,开到荼蘼,开到无能为力!毕竟,在我们自己的世界里,我们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