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学习不太好,但是年级组长双老师说:这个孩子应该上高中,她能考上大学。 我考上了实验中学3600元的自费生,父母毫无二话,为我交了钱,我上了高中。 这样每年150的学费我就不用交了,相当于我多交了3150。 据我所知,没有哪个考上3600甚至6000自费的学生弃读的。家长们为孩子的未来下赌注,值得。 我考上了大学,接着,我找到了一份工作。 这没什么可炫耀的。首先是我比上中专的同学多了三年寒窗苦,起早贪晚还在其次,心灵上的折磨,未来不确定性的惶恐让我度日如年;其次是我并不认为我的工作好于没上大学的同学,我的收入更不见得比没上大学的同学高。 如果没有那3150,我会上中专职高技校,还有当时流行的电视中专。可能毕业就失业,也可能下岗,当然也可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小城里过着优哉游哉的日子。当然,也可能在某个契机之下,挣很多的钱,买很大的房子,比现在富足和快乐n倍。 可是,毕竟初中毕业的我是有多个选择不是么?毕竟多读的几年书让我晓世界之大,开阔了眼界不是么? 而我的钉儿,则没有了选择的机会。而且,他很可能属于那后百分之五十。 我对中专学历本身毫无偏见,我的身边也有只读了中专但很优秀的朋友。只是,今天的中专学生,真是令人无法直视。 女生厕所里烟雾缭绕,考试试卷的污言秽语,同学之间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恶语相向,这都不是道听途说,而是来自我的眼睛。 让后一半人上中专学技术,这没什么不好。可对中专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否跟上,中专学校能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是我作为大学老师,后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 学习在其次,品德修养是不容有失的。 改革,任重道远。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但愿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