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高考故事——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也不是高考,而是梦想和责任。

 老杨心语 2021-12-10

2020年

星期五

3月13日

高考倒计时84天

喜报

2020年英语听力高考成绩揭晓,经初步统计,茌平一中,有200人高考英语听力成绩荣获满分

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也不是高考,而是梦想和责任。

我一名70后,自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顺风顺水。1991年高考,1993年参加工作,截至今日已近27年。

今天之所以,朝花夕拾,重温自己的高考岁月,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告诉我的学生们一个道理: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也不是高考,而是梦想和责任。

29年前,我也像你们一样,18岁的花季岁月。我参加高考并志在必得的理由很简单,也很朴实,那就是:逃离农村,端上铁饭碗。

1

最惊悚的事情是农村的麦收

最惊悚的事情是农村的麦收。

当时农村流行一句俗语:“人怕过麦,牛怕过秋”。

麦收季节,三伏天,气温都在35度以上,树叶蔫着,一动不动。太阳底下,打场晒粮,一天下来,身上晒得不只是流油,还生生地褪掉一层皮,累的如同一条瘫了的狗。

第二天天还没有亮,也许只是凌晨四五点钟,梦做的正好,该起床了,混混沌沌拿起镰刀,去割麦子,满天的星光皎洁的月光根本无暇顾及,疲惫让脑子里全是空的,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会想,只剩下手在机械的挥舞,腿在机械的向前挪动。

腰酸背痛,直不起腰来。弯腰不行就蹲着,蹲着累了就跪在地上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割一会儿,就停一停,望一望地头,一垄一垄,一畦一畦,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永远也割不完。

那时候的麦收,程序繁多。割完麦子以后,在用蒲草打成捆,然后装上牛车,运到晾晒的场院里边,晾晒、碾压、收拾秸秆、风扬麦糠、晾晒入库。

这是第一遍,如此这般,至少再要重新过上一片遍流程,称之为“luan  yang”(方言),有时还要过第三遍。

那时候的麦收,不仅累,而且持续的时间还长,至少一个多月。

麦收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要讲求劳动速度,所以有“抢麦收”的说法。

麦收季节,要抢收抢种的,不然一场大雨,可能一年的收成就泡汤了。

那个时候,有人问我,你有什么梦想,我只有四个字:不干农活。

2

最呕吐的事情是捉棉铃虫

最呕吐的事情是捉棉铃虫

80、90年代,我们这个地方的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农民就靠种棉花积攒的积蓄和开销。麦子收完了,地里又种上了棉花,多年的农药滋润,棉铃虫有了抗药的本事,怎么也毒不死。

为了消灭这个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的生物,只能采用最原始的办法。天亮了,露水很大,棉花棵长到了脖子那么高,你趴着,在花蕊里寻找虫子,找到了,一个个捏死,虫子的内脏爆裂,恶心的让人想把胃里的东西都吐出来。

这时候,衣服早已被露水湿透,湿漉漉黏糊糊的粘在身上,然而这个时候仍然是一天最幸福的时候,等到太阳出来了,明晃晃的挂在头上,棉花地就变成了蒸箱,让人喘不过气来。

那时候,棉花棵有的半人高,躺在棉花棵下,美美地睡一觉,也算是一种天大的享受。

3

最要命的事情是挖河清淤

最要命的事情是挖河清淤。

如果说麦收能使人扒层皮,挖河指定能要你的命。当时,在农村,年满18周岁就必须参加挖河清淤劳动。

把淤泥从几米深的河沟底部搬运上岸,想想我就满身起小米疙瘩。我很荣幸,因为上学没有参加这项活动。但传说中的可怕,也转成了我学习的动力。

4

我的高考

高中时的我们,除了书本,对外界事物几乎一无所知,当然也不关心。

填报志愿时,对各种专业一窍不通,都不知是干什么的。先填志愿,后高考的我们,更多的是看学校往年的分数线,估算一下自己能考多少分,然后瞎填几个专业就是了。

高考的三天,也没有见到一个家长,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高考虽然不能一考定终身,但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上了不同的大学,不同的专业,生活的轨迹也从此大不一样。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辈子的发展方向,甚至是前程。

这就是我的高考故事,希望能带给你们一些思考。

人有了责任,才跟鸟兽有了区别。

人有了梦想,才和咸鱼有了区别。

孩子们,叫醒你的不是闹钟,也不是高考,而是梦想和责任。

装睡的人,永远不会被唤醒。未来只有靠你自己去努力,去打拼。老师只能再陪伴你90天,家长也不会督促你一生。

只有拼出来的精彩,绝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理想不会辜负努力,祝愿你们金榜题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价值。

天高水阔,实力会让你纵横驰骋世界,从此“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