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星期四 4月23日 距离高考还有74天 最是书香能致远 暮春时节,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百花散尽,槐花正芳。淡装素颜,花形如铃,一串串如金钟倒挂,一朵朵似玉面临风,香气浓郁,沁人心脾,令人气爽神清。 又到槐花飘香时,又是一年读书日。 今天4月23日,世界读书日。 我与书有不解之缘。床头案边,不放几本书,总感觉缺了点什么!一日不读书,就感觉空落落的,像丢了魂儿似的! 小时候就爱读书!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物资匮乏,书更是稀缺的很。上小学前,读小人书。 父母给一角钱的零花,抵制了各种诱惑,一准儿买了小人书。 拿到书,先打开,放在脸上,深深地吸上一口,墨香浓厚,享受无比,那感觉或许就像瘾君子吸食毒品。 不识字,就津津有味看画面,这或许是小时候最大的享受了! 小人书早期的图,是线条勾勒而成,再后来是影视作品的影印版,黑乎乎的,画面的美感较线条的勾勒少了很多。 再后来,有了彩印版!小人儿书,对于我们来说是奢侈品,不是想买就能买的,只能与小伙伴交换或者借阅!清晰记得看的第一本彩色小人书,是《小蝌蚪找尾巴》,是从表姐家邻居那里借的,逼真的画面,鲜艳的色彩,让我爱不释手,着实高兴了一阵子。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看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呼杨合兵》,砖头般厚度的一部书,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陶醉了三个晚上。 夜深深,万籁俱寂,灯光如豆,与故事中的人同悲喜,共甘苦,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那个年代,除了读书,另外一个最大的享受,就是听评书。 刘兰芳、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等老一辈艺术家,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学习历史的窗户,如干涸的土地得到了甘霖的润泽。 中学时代读书的种类和数量立时多了起来。中学时期读完了四大名著。 80年代后期,开始接触报刊杂志,《语文报》、《中学生阅读》、《辽宁青年》等等,给我送来了缕缕春风,也给了我一双瞭望世界的眼睛。 课下闲暇、饭后之余,浏览报栏里的报刊也是每日的必修课。 大学之后,图书馆是我每日必到的去处。 不仅读书,还摘抄美词美句、学读书心得。 书山畅游,史海钩沉,学了不少东西。可惜,两年的大学时光倏忽而过,刚握手相见,就要挥手作别。 虽未博得颜如玉,也未曾赚取黄金屋,但读书已经成为习惯,融进血液里,刻在骨子中。 千好万好不如读书好,读书能美玉其精神、冰雪其肌骨、自由其灵魂、儒雅其谈吐。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可涵养性灵,润泽神韵,丰盈生命,万古长存。 赌书泼茶,吟诗作赋,赏一窗翠竹,醉一帘风月,人间美好莫过如此。 读书是一个人的朝圣,能使灵魂得到救赎,获得安静。 余生不负,读书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