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里的冬天 那么冷

 恰妮斯虫 2021-12-10

元旦回了一趟家。

1号刚从家回的上海,5号却又回了一趟家。

不是想家了,是原本打算过年去趟香港,签注在上海不符合条件不给办,把通行证和委托书带回老家托老爸代办,还是不行。工作人员一句“这里没你的信息,必须你本人亲自回来一趟”,就没辙了。

自从上了大学,一到冬天,我就不爱回家了。我是那种天气一冷就手脚冰凉,穿再多衣服再厚的袜子和棉鞋也无法补救的人。于是我会一整天泡在图书馆、自习室各种有空调的地方,好维持我的体温。

家里没有暖气,爸妈不舍得开空调,每逢寒假到了家里,就得忍着冷,唯一方法就是多穿几件。

工作后更是不想请假回家,来回路费加上一天的工资,将近一千块钱泡汤了。

今年元旦给家里买了油汀,自认为比空调省点电,父母应该舍得开油汀取暖。

可是5号回家后,我爸说:“这个东西啊,你走了我们是不会开的诶。浪费嘛!”

其实我常常不能理解,这些长辈们一天到晚省着一盏灯的电费钱和那一点水费钱图个啥。

我问:“如果真缺那么一点钱的话,我打给你呗。”

我爹回我:“你以为我省钱为哪个省的哦?我都是为了你啊!”

我反问:“你为什么要为我省?你自己的钱自己用啊,带我妈出去玩,花不完老了还能做慈善。”

我爹说:“我傻啊?做慈善用,不给我女儿用啊?”

我说:“是啊。你以前不是总说从小养我以后都是要还你的吗?你不是说我要好好记下为我花的每一笔钱好方便以后算账吗?”

清晰的记忆让我都开始有点咄咄逼人了。唉,我一个记性如此差的人,可能记性全用来记这些无用的东西了。

爸回我:“好,等你妈回家问问这笔账怎么算。”

当他复述给老妈后,又补充了一句“我一点也不记得我说过这个了。”

我妈于是说:“你当时年纪小,给你开个玩笑,你还全记住了。”

还真是这样,我总是忘不了小时候那些让我心头愤懑的话。

而当时幼稚,天真地以为我现在能考多少分,将来就真能挣比分数低的同学更多的钱。于是,我要努力考更多的分,学习起来还真是动力十足。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韩信忍受胯下之辱”……都是我心中默默念给自己听的。内心总在上演着将来定要还你个干干净净彻彻底底,我再带着老妈浪迹海角天涯的戏码。

可如今我爸却说:“你买房子啊什么的,我不全部都给你吗?”

我回他:“算我借你的,可以吗?打欠条,要不要加点利息啥的。”

我爸又回我:“看你这话说的。”

我是觉得父母真有给子女买房子的义务吗?确定要耗光父母的一辈子积蓄,给子女凑一个房子的首付吗?

而他们也深深地明白,自己一辈子的积蓄甚至不能为我付清一座上海小房子最少的首付。

但我从不认为应该如此,成年过后,一切都应该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现实很残酷。

哪怕我现在租的房子只有36平米,4200一个月,但它身处徐家汇市中心,买起来就是400万朝上的价。

难道我爸妈不会为我的付出感到不值吗?近些年来,我也愈发感受到我真的好像成了爸妈唯一的指望了。

可我是个值得付出的人吗?我很怀疑。我真的活成理想中的状态了吗?好像并没有。我常常觉得很挫败,我对自己无比失望,我的人生真是有无数次有点起色,便从头开始。

外界的眼光常常让我压力山大。

那座小小的城市也有我永远回不去的阻力。

他们都认为成绩好就意味着有前途,有前途势必长辈们就会念叨。就连我在09年考了个县里的中考状元,直到18年的元旦还能在饭桌上提起。

我的人生似乎除了会考试,别无光辉了。

真是如此。我确乎是胸无大志的一个人。

我妈一直是开店的,早点铺子,小吃店,裁缝店……她都做过。于是我小时候常会想,如果我以后只是要开个小店呢,还需要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吗?

我的理想就是没啥理想,可以看不清世界真相,但要活得开开心心。

要让说自己拿得出手的本领,好像就是没有。

晚上看到一个朋友给我留言说:公号好久又没更新啦!

我原本是想好好写一写我去年看了什么书的,表明我也有认认真真做点事情,可我写的时候,发现好多我都忘了内容。写写停停,怎么也写不完。

在这样的一个夜晚,我对自己失望透顶。

为什么别人可以在二十出头的年龄做到给父母打个两百万的钱呢,为什么别人可以跳个槽就薪资翻好几倍呢?而这些还都是身边的例子。

其实我想倔强一点的,不想问爸妈再要一分一毫的。

其实我也不想和别人比较的,但我又忍不住。

来自多方的压力迫使我现在必须得为婚后生活做点打算了。并且他们告诉我,这不是压力,都是为你好。

我也会觉得我的父母是那种爱得太过的那种父母。

哪怕曾经被打骂,也是爱的变种。他们对生活的追求没有我们年轻人多,他们的业余爱好也少于真正的知识分子家庭,而身处小城市,也不像农村里能互相串门各种忙活。他们的精力,几乎全在我身上。

大学期间,我的两位成都室友,一位每个月给家里打通电话,一位每周给家里打通电话,她老妈还常常因为打麻将给忘了。她俩其中一位不是独生女,可以理解;另一位妈妈爱打麻将,似乎也能解释通了。

而我和家里的联系频率是,每天,有时甚至一天三四次。而且晚上还要视频,每个室友都跟我爸妈打过很多次招呼。

某天,我妈给我发了条消息,告诉我一整天没联系了,真是如隔三秋啊。我妈这初中没毕业的水平说出了这么文绉绉的话。

于是我会觉得就是要跟父母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需要知道你的动态,因为他们在乎,他们关心。可我又渐渐在反思,当他们倾注了太多心思在你身上的时候,是否也会忽略了他们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