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较为私人的书店第四个月小结。 可能不那么阳光,甚至会有些阴郁。 就从几天前和爸妈的一次视频谈起。视频的开头是,爸妈问我为什么不找他们视频了。我说我很忙,真的很忙。(小声说,和他们视频除了徒增我的压力外,真的没有其他功用了。)果不其然,视频终结于父亲长叹——“你和小张两个人这样辛辛苦苦开书店,一年挣不到十万块钱图个啥?” 其实他的语气定不是疑问,就是哀叹。我只能呵呵呵地告诉他至少我们没亏钱,这样已经比不少人强很多了,我们附近卖烤串的,比我们开业还晚都倒闭了呢。而且拥有了大把的自由时间,可以尝试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开店不会是我们收入的唯一来源。 妈妈这时鼓励我说:“是啊,开店不容易,你们是幸运的。”我补充说:“是很幸运,我们也很努力。” 有善于赋予压力型的父母,也有会让人瞬间释然的父母。张和张妈吐槽说:生意一好你媳妇心情就好,生意一差你媳妇心情就不好。张妈听后表示:心态不好嘛,还是适合找工作,每天往那一坐,干啥都能拿一样的钱。 我确实不是那种能看淡一切的人,但脑海中一旦响起张爸那句“过把老板瘾也是好的”会让自己好受很多。 虽然张断然不是轻易开个小店就罢了的性格,他还有很多很多的设想,假以时日,也许会有柳暗花明的那天。我对自己没信心,但我对他有信心。 而心态确是能在开小店的过程中得到真真切切的锻炼。 以前如果在店里待到下午五点没来一笔生意,会想着自己上份工作到这个点该去趟洗手间随便拾掇拾掇准备下班了。但现在会觉得自己悠然自得一整个白天其实也是很多人想要的生活吧,不要着急,毕竟是冬天,毕竟只是工作日,毕竟街上就是没什么人。 而且因为我和张两个人兢兢业业在书店又工作了三十天,发现店里的销售额并没有比上个月外出旅行请了几天临时兼职来帮工好上几分,我应该更有勇气放心大胆地出去玩耍了吧。(说不定还能当个旅游博主贴补家用hhh) 好在这个月开启了“换酒选书服务”新功能后,网店业务增色不少,而且被很多人喜欢。实在是我们的幸运。 幸运的事还有很多。记得某个工作日夜晚,有位短发女生带着五本书来换酒,同时来取自己在网店买的线下自提的书。这是她第一次到店,从楼下转到楼上,又从楼上转回楼下,问我:“你们这里是天堂吗?太棒了吧!”我一时语塞都不知道怎么回应,这大概是我听过最高级的赞美了。 巧的是,她拿来的书里有一本在前一晚我才和张老板犹豫要不要进货。没想到第二天就被她拿来了。又过了一天张来店里,看到那本书后问我:“她是天使吗?”我说:“不知道是不是天使,但她问我们这里是不是天堂。” 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诶。 于是现在我和张会称呼所有来书店的客人“小天使”。不过,偶尔也会出现“小恶魔”,会有奇葩的客人让我怀疑是不是有大财团想要投资我们所以特地派来考验我们的,否则怎么会奇葩到让人摸不着头脑。 好在大多数时候,面对的都是很可爱的朋友。有每次来都送我们书的爷爷,有见我没吃饭急得想去给我买午饭的奶奶,有每次踢完球就跑来淘书的小学生。 我们想要的大抵就是这样的生活,不用面对市场寒冬里的大幅裁员。如今各行各业的萧条,是我们在开店前就预想过的事情。如果永远打工,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老板一句话就能让你卷铺盖回家,想想就很可怕。但这就是现在很多人正经历的人生,也是我在职场时亲眼目睹很多次的现实。 打工不安全,不是长久之计。自己创业就能走得长久吗?当然也未必。有一天我和张在夫子庙景区这一带走,看到DQ的玻璃门上贴着“旺铺转让”,张评价说:“我要是老板我得气死,连DQ开在夫子庙都开不下去了,这让想加盟的人怎么想。”结果走了几步又看到链家有个分店也贴了无数张“急转”,张的评语是:“我要是老板肯定又得气死,自己就是个中介结果自己转不出手。” 再看一眼距离夫子庙地铁站不过30米的街头景象,是何等的凋敝。 也难怪当梨视频采访我们后发出视频后,有人评论“情怀不一定能当饭吃”,“大材小用了,是在逃避吧?”,“是家里有矿还是异想天开?”更有人质疑视频内容“故宫什么时候招过研究生?”结果有人唱就有人和,还有人回答“都北大才子了,故宫专门为他开个研究院也可以啊。”还是会有那么多人以为自己所知的世界就是全部的世界。 张压根没看那条视频,我默默翻完评论回复了所有问地址的人。因为梨视频并不帮忙打广告,所有名字都打了马赛克,我不说估计就没人知道。 今天才看到有人在评论里说“是故宫和社科院联合培养的考古文博专业硕士,不知是否指的这个?”点开主页看到他的微博认证:“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知名博主”。谢谢老师。 只能说,冬天确实太冷了,很多人的心也不热了。 但好在,我们能遇见天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