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收拾房间,无意中看到自己最后一本间隔着岁月偶尔更新的日记本。读来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信手添上一篇最新的日记。雪这两天去了北京,和之前的同事谈一个也不知道能否实现的合作。于是我得以在家享受一个人的时空。发现也没有很享受,有雪在家的时候,他会一直叽里咕噜,啰里吧嗦,家中电视常打开,总是热热闹闹的。而我一人在家,世界便会陷入一片寂静。我喜欢这样安安静静的,但又觉得和之前的生活有了太大的转变,一时间竟难以习惯。还记得我以前不怎么看综艺,《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刚播出的时候,大学室友都在看,她们和我说超级好看。出于好奇,我也开始看了。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开始看的那天晚上直接追到凌晨四点,刷到最新一期。看过两季之后就没再看了,直到后来工作去乌鲁木齐出差,周末还要无偿加班时,无意间发现同事躲在楼梯间里看《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偷懒甚好,我也伸出个脖子一起看,真是很可爱呢!后来出差结束回上海,拉着雪一起看,我们俩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他居然每一季都追了。再往前翻了几页,没想到我这几乎没怎么更新的日记本,还记录了领证的重要日子。但根据我描述的语气,应该不是当天写的,而是后来补的,所以没了那种领证当天的激动。又发现原来不仅记下了和雪领结婚证的那天,决定正式交往的那一天也有记录。和雪的爱情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让我有点意外。不记得和我的静同学聊了啥,让我对自己产生了一点怀疑。究竟要喜欢一个人到多深的程度才可以交往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坦白说,第一天就把我闯荡江湖的激情浇灭了一大半。大学期间一直在医院实习,没有进公司上过班,所以入职前对工作的期待值还是很高的。但我从事的新媒体行业,可能入门门槛比较低,医学新媒体门槛略微高了一点,但依然只需要半小时培训就能直接上岗。第一次打开公众号后台,第一次发表文章,几百的阅读量就是当时的成绩单。可能是毕业典礼的氛围,导致我对闵大荒的爱又多了一点。这一年,厦大教授邹振东的毕业演讲非常火热,让人忍不住也要爱一下厦大。最后提到的室友,指的是工作后租的房子里的合租室友,不过后来就不冷漠了。毕竟我是如此活泼,很久之前还写过那位室友:当你有了一位异性室友。差不多成了我后来从医学部转到新闻部做百万粉丝量级大号的一个导火索。住的离公司近,是真的很幸福。那个时候,我心中还对新闻事业抱有很崇高的理想。随着职位的变动,工作突然变得很紧张,每天和主编、老板对接,十分有挑战性。在新闻部的时光,每天都非常充实,成长得很快,但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时间。我常常会怀念刚开始工作的第一个月,独立运作一个平台,自己为自己负责,工作和生活都是简单模式。而在新闻部的岁月,忘乎所以的工作之余,倒也收获了很多的快乐。说起来,张凤逸是我的高中学长,非常优秀的一个男生。然而和他一起吃饭、走路的时候,却频频想到雪,令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惊觉好像雪之于其他朋友来说,是较为不一样的存在。看,我才不是会被感情冲昏了头的女子,我只会理智过了头。雪这个人啊,年轻的时候问题大大的。怎么说呢,急性子人和慢性子人的相处,真的很难。然而现在我就不管啦,如今雪一生气,我就觉得很好笑,心想“这个人咋又生气了,气真的有点多哦”。雪宝一生气,蓉仔就发笑,于是他就更加生气了,问“哼,把我惹生气了你就开心咯?”我会说“不然呢?”每天都有观影活动,和雪一起生活后,就会被各种活动占满,看电影啦,看综艺啦,读书啦,旅游啦……日子很快就过去啦。其实我的真实属性应该是树袋熊,吃饱睡足人生就已完满了一大半。很好玩的,我拍完照发给我妈看照片,妈妈问我证领好了吗?她不知道领结婚证需要户口本的,我得回老家领诶。以前偶尔还能接到写稿的外快,现在已好久没有接过了。后来我们第一次去日本,为了防止忘记旅行的细节,本子上乱七八糟写得满满:回到上海后,为什么会梦到我的前领导,哭了,往事不堪回首。还记得遇见这位领导所经历的艰难时光,这辈子唯一一次主动删掉的微信就是他了。最后他还娶了我心目中最好看的女孩子,我对他的心情更加复杂了。挺私人也挺无聊。毕竟日记是我一个人的舞台,只偶尔会有他人登场,还不会有围观群众,所以写得恣肆随意,也毫无水准可言。但看到过去傻乎乎乐呵呵的自己,又感到很神奇。仿佛我是我自己的旁观者,我见证着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