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要去趟北京

 恰妮斯虫 2021-12-10
想带爸妈去北京,想带爸妈坐飞机,想了很长时间,终于在不久前实现了。
 
坐飞机、出远门、到处玩,对我而言稀松平常,疫情前时代旅行的频率还要更高一点。而爸妈年过半百之后才第一次坐上了飞机,令我感到有点惭愧。总暗暗问自己,怎么没早一点带他们出门玩呢。
 
等啊等,等书店结业,等爸爸的学生中考结束,总算是成行了。
 
DAY 1
 
买了上午八点的飞机,生怕爸妈的第一次飞机之旅就迟到没赶上,于是凌晨四点多钟就出了门。

 
迎着初夏的冷风,带着黄瓜、西红柿和一堆干粮,我们出发了。不知道的,大概以为我们不过是刚刚去了趟深夜菜场。

 
在飞机上先来个合影。

 
爸妈在飞机上各种拍照,拍机翼,拍云朵,拍在陆地上奔跑的小车子,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很新鲜,都是第一次。
 
订了一间位于玉泉路地铁站附近的民宿,一下飞机就直接奔赴了过去。
 
先吃个面,果然是来了北方。

 
民宿的保洁人员还在打扫,爸爸和他们唠嗑,问这房子六七百万买得下来吗?保洁人员说不可能的,没个一千万买不来。而我默默打开了卖房app,好像还是爸爸的猜测更加准确。
 
三个人都累了,睡了个超长午觉。然而即便已是下午三点多,外面的日头依然热烈。
 
○ 天安门广场
 
乘地铁的时候,不小心瞥见旁边人的手机上显示第二天天安门广场要关闭了,于是改变计划,直接去了天安门。
 
和中年人出游的一大要素就是,会拍很多的游客照。
 
给爸爸拍,给妈妈拍,找路人给我们三个人拍,拍上几轮就完事儿了。
 
长安街太恢弘,爸爸忍不住感慨数次:北京真好啊,北京可真是大城市,你干脆来北京发展呀。
 
○ 王府井大街
 
爸爸看见北京饭店也要拍个照,表示原来这就是北京饭店。
 
妈妈热衷于在好友丝绸商场前留影,大概是裁缝属性深入灵魂。

 
路过北京市百货大楼,留个游客照;路过北京冬奥会倒计时表,留个游客照。

 
爸妈:你要不要拍一个呀?
我:不要。
爸妈:你咋这么不爱拍照。
 
诶?
 
○ 和平菓局
 
早先在「喜欢你我也是」这个恋综上看过节目组在和平菓局里为男女嘉宾安排的约会,感觉这个地方好棒啊。于是在地图上标记个小星星收藏起来,这就来了。
 
很多景象都能瞬间拉回曾经的北京(我猜的),里面居然还有个码字人书店,书店是当时唯一没有人在逛的店。


 
○ 局气
 
去吃烤鸭。比较起来,还是南京烤鸭更合我胃口,不懂为何南京要拎出盐水鸭做招牌,怕外地人把烤鸭全部买光吗?

 
○ 南锣鼓巷
 
路过央戏。

 
路过一家影音店,价格骇人。

 
○ 什刹海公园
 
傍晚时分闲逛胡同是很有意思的事。

 
买了酸奶一饮而尽,豆汁儿仍然不敢轻易尝试。

 
我本以为身在外地,爸妈只能拿我当靠山了,怎知一路上他俩的北京朋友都在各种盛情邀约。
 
倒是我,悄咪咪溜来北京发现没人找我,直到傍晚才发了条朋友圈引蛇出洞。
 
 
走在路上问爸爸,是否觉得生来就在北京的人很幸运。我告诉他自己认识的某位北京户口的富二代朋友,坐拥北京、上海、大阪、伦敦四个地方的房产,每天的生活都很悠闲。
 
爸爸立刻神经紧张:你在怪我咯?
 
哦,才没。真要说起来,那还可以怪爷爷。祖祖辈辈无穷已。
 
DAY 2
 
○ 国家博物馆
 
前一天预约博物馆的时候,爸爸扬言要好好比较下国家博物馆和家乡的铜陵博物馆有什么分别。
 
到了现场,只一秒钟,就已经心服口服了。
 
博物馆好大,好大。妈妈从进门时说的“这里可以好好逛一天”,变成了出门时说的“这里可以好好逛一个礼拜”。
 
但我们就只是走马观花,看个热闹罢了。

 
博物馆的门口没有标志性的牌子,要绕到另一个门才有,爸爸嘟囔“怎么没字呀”、“没字怎么拍照呀?”
 
好的,博物馆看样子要打差评了。哦,它应该满足广大中老年人的拍照需求,每个面都写上“国家博物馆”五个大字。
 
○ 故宫
 
有时候,和父母一起出门玩,居然是件很寂寞的事情。

 
○ 天坛
 
有时候,妈妈突如其来的拍照要求,也是蛮可爱的。

 
北京真是太大了,大到两位五十多岁的朋友只想赶紧回去歇着。
 
但还是会坚持买菜、做饭,要将民宿的功用发挥到最大。

 
DAY 3
 
○ 颐和园
 
从颐和园西门入园,走了大概十分钟,大概是觉得和一般的公园无异,妈妈问:颐和园就是这样的吗?
 
这画面如此似曾相识,还记得带父母第一次逛宜家,妈妈转了一会儿问:还有什么好逛的吗?
 
一时语塞,且继续逛着吧。
 
好在颐和园远胜宜家,看到昆明湖、长廊之后,爸妈就觉得值了。

 
依然还是,到此一游。

 
○ 圆明园
 
一入园就被路旁的小野花吸引,爸爸也要我给他来一张看似不经意的摆拍。

 
天灰蒙蒙的,转眼便开始下雨。

 
有很多树上都结了深红色的果子,看到路人随手摘了吃,感到疑惑。路过的北京大爷说:“没事儿,可以吃,死不了。”随手就给我们表演了一个吃果儿。

 
园子里竟然还有个荷花养殖基地,被荷花们倾倒。品类之多,令人叹服。

 
圆明园里的西洋楼景区,上次我一个人来的时候只看了谐奇趣就走了,当时以为就这么大,还纳闷怎么教科书上出现的大水法不见了呢。
 
结果这一次来,只多带爸妈走了个迷宫,便又离开了。终究是要错过,为什么我总不记得看地图>.<

 
走累了,坐着小船在湖里荡漾一下。

 
DAY 4
 
爸妈和友人去爬长城,于是迎来我的自由活动时间。
 
下地铁后骑了辆单车,穿行在雨后的地面微湿小径上。看到这一幕,想到“莫听穿林打叶声”。

 
跑到财新的楼下等学长。三年前的夏天我也是站在这里等他,见中学时代认识的最聪明的学长是每次来北京的必要行程之一。

 
○ Algorithm
 
学长带我去他最喜欢的Algorithm风格算法餐厅,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服务员告诉我们这家店要在7月5日闭店了。

 
对于这个消息,学长很难过。而我却很开心,本来预想中的这一天我还在书店看店,而此刻我却坐在了这里,赶上了餐厅的末班车。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了。
 
和学长聊到彼此的近况,依然是不懂他在研究什么,只知道他工作之余偶尔还要回清华上课、批论文。问他如果提前退休了会有什么打算,他说要好好专研数学。听到这个回答,我突然感到很安慰,会觉得哪怕这个世界瞬息万变,一切都无法掌控,但终究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在中学时代认识的朋友们,总会有一小撮人会永远坚守本心地热爱着科学。
 
吃完饭去财新逛了一圈,原来我最喜欢的国内媒体内部是这个样子啊。并不是想象中的开放式办公环境,而是一个个的格子间办公桌。过去我打的三份工都没有格子间,突然很是羡慕,觉得这样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
 
○ 春风习习
 
想探访很久的一个阅读空间,总算是来了。

 
觉得这里超级棒,有很多外版杂志还有设计相关类的书,当然不止如此,只是我的关注点比较集中在这些东西上面了。书的总数不算多,但胜在质量高。
 
见到来这里读书的穿制服的门卫大叔,本想拍个照片记录一下这样的公共书房之于一座城市是多么加分,结果转眼就他在我面前挖起了鼻孔。哦,好的吧。
 
○ 三联韬奋书店
 
在春风习习读书读到困意袭来,去隔壁的书店转了一圈。

 
种草了一堆书。
 
○ 龙凤冰室
 
和一位记者约了在春风习习碰头,见到后先去了马路对面的龙凤冰室喝点东西。
 
这家店真的好便宜呀,几乎全场只要九块九。于是我喝完一碗杨枝甘露,又来一碗水果西米捞。如果不是离午饭时间不久,肚子太撑,真想各式各样都尝一尝。
 
发现很多人在线上线下差别都很大,记者妹妹在线上很是活泼可爱,实际见到后发现更加高冷,又或者说是有点像生无可恋的打工人。
 
○ Jetlag books
 
记者妹妹带我去的一家书店,一家以设计与生活方式类图书为主题的小书店。

 
很迷你,布置得很清爽,在春风习习看中的杂志可以在这里买到,也是我很喜欢的店了。
 
○ 多抓鱼
 
北京的多抓鱼实体书店开业后,经常看到有人过来,心里很是痒痒。


多抓鱼在上海的分店刚开业时的好评度似乎并不高,但我对北京店超级满意!淘到了好几本喜欢的书。这几年在多抓鱼平台卖了八十多本书,结果到这里只够买四本,余额就不够了(主要拿了一本台版书比较贵)。

 
很神奇的是在春风习习看到了一本讲文豪の家的书,在这里也看到了类似的。区别就是前者是讲全世界范围的文豪,而后者只介绍了日本的作家。没关系,且容我抱回家先研究研究日本作家都住上了怎样的房子吧。
 
○ 后海
 
“引蛇出洞”计划后吸引到的妹妹。妹妹是在书店认识的,之前见过。她和当时的男友来书店时,觉简直一对璧人。但这次妹妹告诉我说,上周分手了。
 
也许是因为失恋没多久,妹妹的倾诉欲很旺盛,感慨了不知多少次“再也找不到更好的了。”
 

走在路上,见识到了一个在狂风暴雨中的北京,空气中的味道让人梦回小时候。
 
跑到后海的一家台湾糖水店等雨停,操着一口京腔的阿姨,卖着“正宗”的台湾甜点,也是有点好玩。
 
DAY 5
 
○ 奥体中心
 
尽管觉得鸟巢和水立方没什么好看的。
 
但,来都来了。决定还是要带爸妈去看一下。
 
下地铁后,骑着单车找鸟巢。

 
觉得这张照片可以拿来当壁纸了。
 
兜了好大一个圈儿,结果为了迎接,园区不开放。于是又骑着车子兜回来。
 
○ 鲁迅博物馆
 
印象中和我上次来的时候有点不一样,主场馆清空了,留下了侧边的场馆做了一些主题展。

 
故居依然是那个故居。

 
○ 白塔寺
 
逛了一圈白塔寺,也还是当年的模样。

 
从白塔寺出来后,三个人一起骑车。路过金融街,发现羲和小馆也依然在那。跟爸妈说起曾经和另一位高中学长早年也在这里吃过饭,一晃又是好多年。这个学长很有意思,他当年的择偶标准是只要北大的女生。因为自己保送了清华,要弥补自己没能读北大的遗憾。

 
至此,和爸妈一起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是故地重游。
 
○ 模范书局·诗空间
 
在大众点评上刷到的一家书店,被颜值吸引。去了之后发现,是真的好好看啊。

 
抱走两本书。
 
妈妈买了本「看见」。
 
西单
 
“西单”之于我一直是个传说中的地方,来了好几次北京也没去过。尽管大家都说不值得去,但这次终于还是去了。
 
置身西单让我想到家乡衰败的市中心,随着城市的开发,老城区总有一部分是会没落的。

 
发现没什么好逛的,准备打道回府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天地铁限行。于是再一次漫步长安街,走了一站地铁的路。
 
DAY 6
 
在北京的最后一天,寄存行李的路上遇见协和医院。
 
我们一家三口也是有意思,来的路上,提了一堆水果还有吃的;临走的时候,还是有一堆水果和零食。提在手上太重了,于是坐在路边吃了起来。
 
在胡同里遇见了一只小狗狗。

 
路过拉手风琴的大叔,他发现我在为他拍照后,点头示意,像是在表达我很有眼光。

 
○ 史家胡同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解说员讲得很细致。坐在大树底下,时间仿佛会静止。

 
○ 美克洞学馆
 
超级好看的家居生活馆,带爸妈感受一下什么叫奢华。


这几个当摆件的小椅子每个单价6800元(印象中)。


走到外面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人拍照,这个建筑物本身也是美丽异常。

 
○ 东岳庙
 
挨着美克洞学馆的,是东岳庙,里面还有个北京民俗博物馆。
 
明明是个道观,信佛的妈妈也要进去参拜。同时还要喊我一起拜一拜,并且让我许个愿。而我别无他愿,默默祈祷疫情早日结束。

 
○ 大兴机场
 
是的,妈妈开始看书了。

 
在飞机上也要看。

 
但,二十多天过去了,这本书好像还没看完。
 
//
 
带爸妈一起出远门,一直是我的一桩心愿。而他们不嫌辛苦地跟我一起跑,大概也是为了满足我的这么一桩心愿。
 
妈妈的幸福很简单,朋友圈有人给她点赞就超级开心。她每天快乐地发朋友圈,每次都:哇,又有好多人给我点赞诶。
 
跟着妈妈的朋友圈,也能游一趟北京。
 

 
//
 
爸爸的创作欲也得到了全面激发,化身诗人,赋诗几首:
 
 
(还是在我偶然用了QQ,在爸爸的空间里看到的)
 
//
 
似乎在他乡的时候,我更能够真正放松下来。
 
和爸妈一起的出行,意外的和谐,比在家的时候都舒服很多。走了一些地方,带他们看看我见过的世界,每天研究吃些什么东西,日子都是很单纯的。
 
将来或许还能一起探索我未曾去过的城市,好期待呀。

妈妈也写了一个版本的游记,似乎比我写得还要有意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