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备五大错,杀错1人,放错1人,立错1人,用错1人,打错1仗

 袁文书 2021-12-10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泱泱大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5000年文明闻名于世,但这5000年有过什么荣辱?发生过哪些大事?
刘备五大错,杀错1人,放错1人,立错1人,用错1人,打错1仗
刘备素怀大志,一世英雄。早年未发迹时寄居许昌,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就清晰地看出刘备是个干大事的人:“天下英雄,唯史君与操耳”。后来刘备果然不负曹操所望,他先后接收了本族兄弟的荆州、益州,又平定汉中之地,三分天下有其一, 最后称孤道寡,居然做起了昭烈皇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都会犯错误,不管你是凡俗子还是盖世英豪,刘备也一样。他也犯了一些错,有些还是致命的,或是错失一统天下良机,或是为身死国灭埋下伏笔。
一、杀错一人——不该信诸葛亮之言杀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武艺高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在干爹刘备手下屡立战功。火烧新野、大占赤壁、扫荡西川、攻略汉中,哪一仗都少不了刘封的踪影。刘备攻克汉中后,刘封与孟达等镇守上庸。不久,襄樊之战中,关羽不幸走了麦城,刘封因未发兵相救,致使关羽被杀,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了刘封。
刘备杀刘封是没有道理的。刘封不救关羽原因有四:根据当时的战场环境,荆州全失,仅存小小一座麦城,部下不过数百人,而前有徐晃曹仁数十万大军横亘在前,后有吕蒙虎狼之师雄踞其后,以上庸区区兵马,即使全军出击,也是飞蛾投火,非但救不了关羽,还得搭上自己;第二,以廖化的能力,单枪匹马就能突围,凭关羽、关平、周仓等人勇武,再加上心腹军士以死以拼,杀出重围回西川重整旗鼓是不在话下的,可关羽偏偏死要面子,非得困守死地待援,实在是愚蠢;第三,上庸此地刚刚归属刘备,人心未定,高级官员中很多是身在汉营心在魏,政治形势很不稳定,此时冒然出兵,上庸很可能不保,后来申耽兄弟背叛刘封证明了这一点;第四,孟达所说有道理,关羽处处给刘封使绊子,当初刘备收养刘封,关羽便一百个不高兴,刘备当了汉中王要立世子,在刘封阿斗之间难以取舍,关羽拿自己不当外人,非得掺和劝立阿斗,还把刘封排挤到了上庸这个边远之地。去你不把人当侄儿,落难了又摆叔叔的谱,让人家玩命来救你,实在是说不过去。
可刘备不这么想,他想的是刘封性格刚烈,地位又特殊,自已去日无多,死后儿子刘禅怕是驾驭不了他,诸葛亮和刘备大概英雄所见略同,所以极力撺掇刘备杀了刘封。刘封对刘备忠心耿耿,却被冤杀,所带来的恶果数年后便显出来。诸葛亮首出祁山,攻取三城,威震曹魏,让本来降魏的孟达又反正蜀汉,却不料被司马懿克日所擒,如若刘封在,这一切会不会改写呢?
二、放错一人——华容道上不该放曹操
曹操是刘备,最天生的一对冤家。刘备以天潢贵胄自居,以兴复汉室为已任,曹操这个汉贼也名列刘备黑名单第一位。早在许都之时,就和董承、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密谋诛杀曹操,一直没有机会下手。而曹操也视刘备为干大事的人“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视刘备为心腹大患,多次打得刘备丢妻弃子,东逃西窜,荆州一战更是如丧家之犬,若非孙权出手,刘备不被曹操擒杀,也得被赶到南部边境。
尽管刘备很想在华容道杀掉曹操,在他的黑名单上打上一个红红的叉号,但是出于当时天下形势的考虑,却又不得不放曹操。放走元气大伤的曹操,可以利用他对东吴形成有效牵制,给自己发展留下足够的时间,增加谈判筹码。如若杀掉曹操,当时天下军事实力上孙权就是老大,再无人能比,灭掉了曹操,弱小的刘备就会成为被孙权灭掉的对象。
但放走了曹操无疑是纵虎归山,最后还是曹操父子篡夺了汉室江山。
三、立错一人——不该立刘禅为太子
唐代诗人刘禹锡评价刘备“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对刘备传位非人、以致二世而亡大为感叹。刘备一生最大的错误之一便是选了阿斗做接班人。之所以如此,大约有两点,一是在他驾崩时只有阿斗16岁,算是成年,其他都是乳臭小儿,不足以寄予大事。二是阿斗是刘备在乱中所得的第一个儿子,感情也更深。第三他可能吸取了东汉灭亡的教训,不立幼子,以防外戚专权。
但刘备没想到,外戚专权的情况没有发生,他老刘家任用宦官乱政的传统在他儿子身上继续发扬光大。诸葛亮死后,刘禅亲近宦官黄皓等人,擅乱朝政,搞得人人自危,握有兵权的大将军姜维也不得不在外屯田避祸。
刘备一生败仗多得数不清,很多时候如丧家之犬东窜西逃,却能屡败屡战,最后打下一片江山。刘禅却是一点挫折都受不了。邓艾伐蜀偷渡阴平,攻打成都的不过区区两万远道疲惫之师,所历不过绵竹一战,此时若据城坚守,令姜维十万大军回师围歼邓艾,蜀国之存亡尚未可知。但刘禅却不听北地王刘谌死谏,采纳投降派谯周的意见,举国不战而降,将老子辛苦一辈子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不说,为了保命还搞了一出“乐不思蜀”的丑剧。
宋人陈世崇评价说 :“孔明之子瞻、孙尚战死,张飞之孙遵,赵云次子广亦战死,北平王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乃自杀,魏以蜀宫人赐将士,李昭仪不辱自杀。禅不特愧于将士,亦且愧于妇人矣。 ”昭烈皇帝泉下有知,是不是自恨所托非人呢?
四、用错一人——不该让李严同受托孤之重
李严是个能人,政治能力突出,不管是在荆州刘表部下,还是在益州刘璋手里,都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政绩,得了个能干的名声。投降刘备后,又很受刘备重用,一路干到了尚书令。刘备白帝城托孤,下遗诏由两人辅政,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李严,李严还被寄予了总管内外军事大任。这应该是刘备为牵制诸葛亮耍的最后一个小心眼儿。
却没有看到李严的短处。李严为人自私,性情孤傲,和谁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多次和部下发生矛盾,甚至把人逼得降了魏。他还缺乏大局观,干点工作挑挑捡捡,还喜欢讲条件。诸葛亮一伐中原前想调李严率军镇守汉中,但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却要求划分五个郡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结果被拒绝。曹真伐蜀,诸葛亮为加强汉中防务,调李严率军到汉中阻击,他却拿腔作势,说司马懿正在用大官招降他,借此要权。诸葛亮只得上表升他骠骑将军、代理丞相府事务,而且原来的职务由他的儿子李丰接任,满足了他的个人利益,他才赴任。
最严重的问题出现在诸葛亮四伐中原期间。这场战役李严负责后勤工作。当时遇到连雨天,粮草运输供应不上,李严派人传话给诸葛亮,让他撤军,诸葛亮得到信后答应退兵。李严听说军队已撤退,于是又故作惊讶,说:''军粮充裕,怎么又退军呢!''用意在于解脱自己督办粮草不力的责任,显出诸葛亮延误战机的错误。他又上奏后主,说''军队伪装撤退,其实是用来引诱敌人好与其决战''。诸葛亮便将李严的前后书疏原本手迹递上去,李严的错误和矛盾一下子暴露无遗。结果诸葛亮新账老账一起算,将李严废做了庶人。
刘备识人不明,自作聪明用李严牵制诸葛亮,不料制造了蜀汉内部矛盾,直接为北伐失败埋下了祸根。
五、打错一仗——不该兴兵伐吴
刘备最严重的错误,便是因为兴兵伐吴,破坏了自己的战略方针。早在三顾茅庐之时,刘备和诸葛亮就定下平定天下的战略方针:结好东吴,经营益州,北伐中原。平定汉中以后,刘备集团领导核心便开始骄傲起来。关羽单独行动,在樊城打败一个曹仁和于禁,就尾巴翘上天,面对东吴求婚,不顾外交礼仪,说什么“虎女不配犬子”,结果四面树敌,兵败身死。刘备和张飞更是弃大局报私仇,诸葛亮赵云的劝谏一点也听不进去,早年那个虚心求贤的刘备早已不见,一意孤行,亲手破坏了自己制定的战略方针。
在战争过程中,打了一辈子仗的刘备却像个军事小白,指挥失误连连祭出昏招。时至盛夏暑热,蜀军无法急战速胜,兵疲意懈;为避暑热又结营密林,留下火攻隐患; 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
如果这一战真能灭了吴国,和曹魏划江而治也不是不行,但事与愿违,可怜英雄一世的刘备欲扫平“江东群鼠”,却被名不见经传的“黄口小儿”打了个落花流水,活活窝囊死在白帝城。应该说刘备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不知刘备在永安宫里托孤时,眼中是否有悔恨的泪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