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原始土壤湿式培养微生物菌法 : 原始土壤200公克, 米糠200公克至1公斤, 糖蜜(或 黑糖)1公斤, 放入20公升水(自然山泉或地下水) 中, 若为自来水则要放隔夜去氯, 搅拌后用盖子轻盖, 放置树荫下7日即可, 勿放置太阳下. 湿式 可保留6个月. 2. 用原始土壤干式培养微生物菌法: 原始土壤200公克, 米糠200公克, 新鲜干竹叶5把(100g 5份), 若无竹叶可用米糠替代, 100公克水中加一匙糖蜜(糖厂有卖, 5加碖或25加碖装)或黑糖拌均备用. 先用手将前3项以顺时针方向拌均, 并慢慢加入糖蜜水, 直至感觉微湿勿滴水即可(上课时曾示范), 拌好后用麻布包起折成四方型, 并注明地点日期, 放置阴凉处(勿日晒或淋雨), 待7日后即成. 3. 用已培养好的干竹叶微生物菌湿式再繁殖法 : 用一把约200 公克已培养好的干竹叶如2.(上已长满白色菌丝), 200公克或1公斤米糠, 糖蜜1公斤, 放入20公升水中拌匀, 加盖放置7日即成. 4. 用已培养好的湿式微生物菌水再繁殖法 : 用1公升已培养好的微生物菌水如1, 1公斤米糠, 1公斤糖蜜, 加入20公升水中, 拌匀加盖放置7日即成. 5. 用微生物菌水做成干式保存法: 用一大袋竹叶 或粗糠, 加适量 米糠(微生物菌的食物) , 及适量糖蜜水, 选择最好的微生物菌水, 一起拌至微湿, 放置麻布袋中7日即成, 可保留10年. 勿碰到水, 使用时用方法3. 微生物菌会再从休眠状态复活, 才能使用. 采集及繁殖微生物菌的注意事项: 1.寻找离农田车程不超过1个半小时的森林, 高度勿太高, 有10年以上未有污染的原始土壤. 寻找阴凉潮溼的树荫下, 或倾倒的树干(有时树心已腐化成土)下, 拨开落叶, 地上有一层深褐色的松软腐植土, (一小撮土中即有上百万个微生物菌)有时已长出白色菌丝, 用手捧起200公克(若量不够则100 公克)放入拉练袋中带回. 在实验阶段建议采集10-20 不同的微生物土壤, 勿搁置太久并日晒. 在袋上注明日期及地点. 2.建议每一种菌土先用湿式繁殖法培养, 先做成湿式的目的在观察微生物菌的繁殖状况, 若7日后打开上有一层奶油状白色菌丝, 表示培养情况良好. 若部份变黑褐色, 长绿色霉菌, 则是不好的菌或方法错误, 丢弃勿用. 若大多为白色, 可再搅拌取出1公升, 再做第二轮, 此时强势菌种会压逼弱势菌种, 整桶可能都成为白色. 3. 12小时之后请开盖观察微生菌的繁殖状况并拍照.最先有气泡的表示厌氧菌活性较强,每12小时拍照一次,可观察繁殖状况,最久到第5天桶中糖蜜应分解完毕,若还有气泡表示菌的活性太弱. 7日之后桶中表面浮一层奶油状的米白色的真菌, 厚薄表示好氧菌的多寡, 越厚的真菌越多. 4.若是培养放在水田中的微生物菌, 拌匀后不需每曰搅拌, 可培养较多的厌氧菌.若要培养放置果园蔬菜园的微生物菌, 则可每日搅拌或用管子每日打气泡进去,以培养较多的好氧菌. 5.因不同的原始土壤的微生物含量不一, 因此建议若第一轮先用原始土壤培养, 则20 公升桶中微生物的含量会不同, 可以从各桶中再取1公升微生物菌水, 再加米糠, 糖蜜再做第二轮, 7日之后每一桶中的微生物含量则趋一致. 用原始土壤培养微生物菌, 最多只能复制3次, 3次之后菌的活性会减弱, 不宜再复制. 6.将采集来的原始土壤培养之后, 找出其中活性最强的数桶菌水, 若取1公升依上述方法再复制20公升, 其余19公升菌水可依需要直接用来繁殖干式微生物菌保存法. 用菌水(1公升掺入一匙糖蜜)直接混和干竹叶加米糠(需大量干竹叶), 做成干式以便保留. 若用200公克原始土壤培养微生物菌, 第一轮得20公升, 第2轮得400公升, 第3轮可得8000公升, 可施洒于80甲的农田. 每一分水田需施洒10-20公升. 7.微生物菌水在插秧前施洒于水田中的目的在分解稻杆等有机质, 使成肥料, 微生物会渗入土壤改善土质, 分解部份重金属, 促成水蚯蚓的生长, 与满江红有共生作用, 增加植株抗体, 杀死附近的细菌, 增加产量. 但微生物本身不是肥料, 目地在改善土壤活化土地, 但可利用微生物菌制作液肥, 例如鱼内藏, 厨余, 海草, 福寿螺, 青菜果皮, 牛粪, 猪粪, 比例是鱼内脏: 糖蜜: 菌水, 比例是1:1:1. 若非肉类可用3:1:1试作, 已有多位农友实验, 没有臭味. 若已插完秧, 仍可施洒田中以改善土质.假如第一次效果不显著, 可再追加一次. 已培养好的微生物菌, 若效果不理想,不用丢弃, 可加倍使用于田间. 关于微生物菌施用于蔬果的方法下回再详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