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讲三个耄耋之年老人的故事,没有曲折离奇,甚至极为平淡没有看点,可是我真的希望您能静下心看完。 1 有一位经常来店里购物的阿姨,她80多岁的年纪,老伴几年前去世了,自己一个人过。我们一直觉得她虽然年老体弱,但是每个月拿着四五千块钱退休金,经济上自给自足,也算是没有什么愁事。 几日前她又来到店里,还恰巧遇见了以前相熟的朋友。多年不见,两个老太太在店里唠起了家常。 她朋友看她拿了一袋子药关切地问:“你怎么吃这么多药,把身体都吃坏了。” “已经吃坏了,肝不好、肾不好、高血压、糖尿病。” “那你打胰岛素呢吗?” “我有帕金森,手哆嗦,自己打不了,一直都是在吃药。” “让儿女给你打啊!” “谁给打啊?都忙,没时间过来陪我,我雇了一个管做午饭的保姆,做完饭保姆就走了。” “那你雇一个全天的保姆,让保姆给你打。” “我一个月买药就得两千多块,这点工资,吃药再雇全天的保姆,就该吃不上饭了。” “你让孩子们出点儿,不就够了。” “让谁出啊?咋张口和孩子要,自己能解决的事尽量不麻烦儿女。” “那晚上你一个人住,要是有点儿啥事咋办?” “我早就想开了,她们在我跟前,该有事也有事,不在也一样……” 听到这里,我忽然感觉心里堵的难受,我知道她们说的有事是指突然间的离开,老人言语里的顺其自然,其实是更多的无奈。 看着老人单薄蹒跚的背影,她的坚强让人心疼,没有谁想刻意坚强,只不过是怕给儿女添麻烦。 不说 不等于不需要儿女陪;不说,不等于不需要儿女照顾,她们把脆弱藏在心里,不说,只是静静地等着儿女去发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父母这一生对于儿女总担心给予的不够多,她们把毕生的爱和能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当她们老了,别等她们张口说需要,别让我们的回报打折扣! 2 那天闺蜜打电话让我回去小聚。下了班,我坐上返乡班车的时候,给老爸打电话说一会儿到家。老爸在电话那边迟疑了一下“我和你妈在医院,你告诉你哥一声吧!” 住院?我心里一惊,早上打电话还说正在家里吃饭,什么时候的事? “你妈没事,就是老迷昏来医院检查检查身体、输输液,医院离家远,来回跑着不方便……”不等我问,老爸就忙着解释。 幸好我朋友非得让我回去吃饭,要不然又被老爸骗了。这已经是老爸第三次和我撒谎了,第一次是老妈做手术、第二次是老爸自己心脏不好住院。 到家后我给闺蜜打电话说了一下,在哥哥家吃完饭就去了医院。还好,老妈各项检查结果出来都还正常,医生说输几天液就可以出院了。 “打电话为啥不说实话?”我问 “我不让说的,也没啥大事,你知道了就得请假回来,多麻烦啊!”老妈嘴上说着不愿意让我知道,脸上分明带着开心的表情。 仔细想想,我爸这几年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报喜不报忧,每次给他打电话,他都说“都挺好,别惦记,好好上班!”没有父母点头,哥哥、姐姐也不敢告诉我实话。 如果你和我一样在异乡工作,请你记得多给父母打电话,不忙就和他们视视频,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要不然隔着听筒的父母,只因为不想让你担心,就爱上了撒谎。 3 前一阵子姐姐和父母去看了我们跟全家最亲近的一个老人。 老人说很想她的那几个孩子,过年的时候她的儿子给了她几百块钱一直到现在都没见到人影,女儿迷上了广场舞也想不起来去看她。 姐姐对我讲了一段老人说的话,她说“我不要钱,也不要衣服和鞋,我就想让他们没事来看看我,陪我说说话,……” 这是老人的心里话,也是大多数老人的心里话,我们经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这句话放在年迈的老人身上就如同一种奢望,简直就是一种苍白无力的等待。 老人的儿女忙吗?有的已经退休了;老人的儿女住的离他远吗?就在一个城里。其实忙和没时间只是一种借口,一种不在乎的拖延。 有句话说“想送你回家的人东西南北都顺路,想见你的人24小时都有空”这句话放在子女对父母身上同样适用。 我们有时间刷微信,有时间约朋友,有时间去应酬,就是没有时间回家陪她们说说话。父母的需要被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往后拖,拖着拖着就排在了最后,时间久了就成了习以为常,美其名曰:她还健康,她自己可以。 还记得你第一次去幼儿园拽住妈妈的胳膊不肯松手,妈妈安慰你说“别哭,好好上幼儿园,妈妈给你买好吃的、买你喜欢的玩具……”你哭着说“妈妈你早点儿来接我!”的情景吗? 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永远可以用哭闹的形式提出,四季冷暖更是不用自己说,就能被父母照顾的面面俱到,反过来呢?父母对于孩子几乎是从不提任何要求,一直重复着同样一句话“我有!” 但凡我们用呵护孩子的心,回头看一下父母,就不难发现,她们骨子里藏着的一句话“你多回来看看我!”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真的,别等到你年迈体会到孤独的时候,再去后悔没有好好孝顺过父母。 尽孝要趁早,凡事别等他们说。我给,永远比你要,爱的真诚!真心地去爱自己父母吧,她们是给你生命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