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使在人间》告诉你,爱是治愈一切创伤的良药

 月下清茶的树洞 2021-12-10

“相由心生,命由己造。”对这句话我深表赞同,尤其是在看了这本由奥黛丽.赫本的儿子肖恩写的《天使在人间》之后,更加相信一个人的幸运从来不是与生自带的,而是靠一个人后天自行打造的。


著名导演比利.威尔德曾经这样评价过奥黛丽.赫本“一个女孩儿被上帝吻了一下脸颊,就变成了奥黛丽.赫本。”然而如此幸运的奥黛丽.赫本人生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甚至有些坎坷,尤其是她童年的经历,更是令她一生忧郁。

用原谅治愈被父亲抛弃的童年怨恨


奥黛丽.赫本6岁的时候,二战刚刚爆发,这时候她的父亲抛弃了她和她的母亲,离家出走了,并且一走就是20年父女不曾相见。

在整个二战期间,奥黛丽.赫本的母亲对她父亲的抱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用世界上最恶毒的语言咒骂她父亲的不辞而别。

奥黛丽.赫本母亲对她父亲的怨恨,也令奥黛丽.赫本对自己父亲积怨颇深,从小到大她一直特别想见到这个抛弃自己孩子的男人。

在奥黛丽.赫本与父亲分别20年后,她的第一任丈夫梅尔.费勒通过红十字会找到了她的父亲。

当奥黛丽.赫本会说13种语言的父亲站在自己面前的女儿时,并没有表现出来有多激动,甚至没有说一句愧疚的话,更没有主动上前拥抱奥黛丽.赫本,只是像座雕像一样站在酒店大厅里。

后来还是奥黛丽.赫本放下心中积怨,原谅了自己的父亲,主动上前去拥抱了他。

奥黛丽.赫本坚信一个原则“每个人无论曾经有过怎样的遭遇,这些遭遇都不足以成为放弃自己应尽责任的理由。”因此在这次相见之后,她承担起对父亲的赡养义务,对父亲进行经济援助,直到她的父亲去世。


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放下心中的怨恨,首先解脱的是自己的灵魂,奥黛丽.赫本的心结也随之打开。

走出婚姻失败的阴霾,遇见志同道合相伴余生的人

奥黛丽.赫本一直信奉:在爱情的世界中,全心全意的付出一定会换来对方同等的回报。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两次婚姻中,她都尽全力去爱自己的丈夫,然而现实还是给了她沉重的打击,不管她怎么维护自己的婚姻,两次婚姻最后都走向了失败。

小小年纪遭遇父亲离家出走,再加上控制欲很强母亲的管制,童年的奥黛丽.赫本,从内心里渴望可以随心所欲自然流露感情的生活,在婚姻里她渴望被爱、被呵护,却不想通过主动要求来获得,而是希望对方能看到、看懂她内心的渴求,自然而然地给予。

然而奥黛丽.赫本的前两任丈夫在童年都像她一样,身边有一位才华横溢、控制欲极强的母亲,强势母亲的教育结果就是导致成年后的他们都不懂怎样处理自己的感情。

奥黛丽.赫本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和她一同分担困扰,还希望用爱去弥补和自己同病相怜的丈夫在情感上的缺失,但是她并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想法,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沉默,由于无法做到有效沟通,最终她的两次婚姻都出现了裂痕。

两次婚姻都以失败告终,奥黛丽.赫本陷入对生活的极度失望之中,直到后来遇见了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的罗伯特,才重新燃起生活的激情。

共同的志趣,相似的灵魂让罗伯特陪伴奥黛丽赫本走过了她生命最后的十二年。原来这世间的爱不是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而是两个人用真诚和爱走过相濡以沫的时光。


读懂原生家庭的伤害,给孩子打造幸福人生。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福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被父亲抛弃的创伤和怎么努力都维护不好的前两次婚姻,让奥黛丽赫本明白,孩子在小时候如果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关爱,亲子关系不融洽,将会让这个人始终生活在无法修复的情感裂缝当中,成年后也不懂如何与身边人和睦相处。

在她的大儿子肖恩出生后,奥黛丽赫本就很注意培养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她说宁愿在家吃厨房里的残羹冷炙,也不愿意去参加那些不得不参加的酒会。

不喜欢酒会的她,把工作之余的时间都花在了陪伴孩子上。肖恩年龄还小的时候,奥黛丽.赫本拍戏的时候会把他带在身边,当肖恩和卢卡到了上学的年龄,奥黛丽赫本又果断选择暂时息影回家陪伴孩子,直到他们上了寄宿学校。

这样的付出也换来了回报,在两个孩子眼里,奥黛丽.赫本是母亲又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青春期的肖恩曾喜欢上一名女孩,可是女孩儿似乎更喜欢另一个男生,又或者两个都喜欢,于是肖恩就把心中的困惑说给奥黛丽.赫本听。

听完肖恩的话,奥黛丽.赫本想了一下告诉肖恩,最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如果连考试都失败了,那他将遭受两次打击,那样他会更郁闷。

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陪伴还离不开完整的亲子关系,她在和前两任丈夫离婚以后,依然和他们保持一定联系,只为给孩子打造一个幸福的成长过程。

家长的伤痛不该让孩子来承担,智慧的家长不会把自己人生的阴影带入孩子的世界,而是用真诚、陪伴和慈爱搭建孩子幸福的童年,从而避免成年后的孩子在情感裂缝中挣扎。

用博爱和善良去拯救不幸的孩子,治愈别人治愈自己

母亲坚信:“爱能治愈任何伤口,而且会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她做到了用爱去对待世界,同时也得到了世界对她的爱。”这是肖恩写在这本书开篇的一句话,也是对奥黛丽..赫本治愈伤痛过程的总结。

人生的经历让奥黛丽.赫本明白,童年的创伤会让人在一生中都缺乏安全感,并且很难治愈,因此在肖恩和卢卡长大能够独立生活的时候,她选择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做亲善大使,去帮助世界上那些不幸的孩子。


奥黛丽.赫本在接受采访或者演讲时经常说的一句开场白是“还有什么比孩子更重要?”她这样说不是唱高调,是有感而发,做亲善大使也不是为了作秀,是出于对孩子心灵的真诚拯救。


在索马里难民营里曾经有过这样一幕:一座简陋的房子里,一群饥饿的孩子排队等待领取食物,这时奥黛丽.赫本从外面走了进来,当站在队伍中间的一名小女孩看到她时,瞬间呆住了。

奥黛丽.赫本身上散发的母性温柔触动了小女孩,小女孩最后放弃了排到手的食物,丢下盘子,跑向奥黛丽赫本,并且紧紧抱住了她。

奥黛丽.赫本没有嫌弃小女孩,而是紧紧拥住她,用母亲一样的怀抱给予小女孩希望和温暖。

曾有人追问她为什么不遗余力地为那些不幸的苦孩子奔走?奥黛丽.赫本给出一个简单直接的答案:“这好比你听见街上传来恐怖叫声,随后是汽车猛烈的撞击声,当你跑到街上,发现一个孩子倒在血泊中。我相信你不会去考虑是谁导致了惨剧的发生,而是抱起孩子,送他去医院。”

奥黛丽赫本的善良和博爱,不仅抚慰了悲惨境遇中孩子受伤的心灵,还抚平了跟随她一生的心灵创伤。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工作的日子,埋藏在她心底的忧郁和悲伤渐渐消失了。

走出忧郁,蜕变成受人尊敬的天使


童年的遭遇让奥黛丽.赫本缺乏安全感,一生都处于一种渴望被保护,害怕别人不爱自己的困惑中,幸运的是在人生最后时刻,她的心灵终于回归平静。

奥黛丽赫本得了癌症晚期,在她去世前夕,肖恩问她有没有什么遗憾,她说“没有,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在经受痛苦。”这是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想到的还是那些遭遇不幸的孩子。

奥黛丽.赫本始终是善良的,一生没有安全感的她在走的时候,神情泰若,微微含笑。正如她们的家庭医生所说“人活着的时候过得充实,死的时候也会走的安详。”

奥黛丽赫本用博爱和善良治愈了自己的伤痛,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送她下葬的那一天,在那个只有1200名居民的小村街道上,聚集了2.5万人,并且没有人喧哗,她的葬礼还得到瑞士上层的特殊保护,在那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整个葬礼区域被设为禁飞区。

没有谁天生就注定幸运,也没有谁会一生坎坷,上天给了你伤痛,也给了你治愈自己的机会,而那个拯救你的天使就是你的善良和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