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神鸟[琉璃艺术论坛]

 信步时空 2021-12-10
2001年2月25日,“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金沙遗址祭祀场所内。它的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含金量达到了94.2%,为金沙遗址出土金器中含金量最高。此展品为商周时期的金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现收藏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鸟头、爪较大,颈、腿长且粗,身体较小,翅膀短小,啄微下钩,短尾下垂,爪有三趾。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

    “太阳神鸟”金箔的含金量高达94.2%,是用自然砂金加工而成。它是先用自然砂金热锻成形,然后经过反复锤揲,最后根据相应纹饰的模具进行刻划和切割。由于加工工具不十分锋利,在“太阳神鸟”金箔图案的四周留下了反复刻划的痕迹。

    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相关传说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中的4只逆向飞行的鸟,也与“使四鸟”和“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以及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有关。在《山海经》中有“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陵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也有多处关于帝俊之裔“使四鸟”的记述,如《大荒东经》中说“有葛国,黍食,使四鸟:虎、、熊、罴”;“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虎、、熊、罴”;“帝俊生晏龙……食黍,食兽,是使四鸟”;“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熊、罴”;“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这也进一步说明这个时代的古蜀人是“崇鸟崇日”的。

    这和三星堆文化中的“崇鸟崇日”习俗是一脉相承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的众多“青铜鸟”、“圆日形器”和有着10只鸟的“青铜神树”,以及《山海经》等文献记载中的“十日神话”的传说等,无不说明了三星堆文化中的古蜀人也是“崇鸟崇日”的。

出土过程

    2001年2月8日,在成都近郊的金沙村的管道施工中,挖出了部分铜器、石器等文物,考古人员随即展开大规模科学发掘,大批金器、玉器、铜器和**不断出土,令人惊叹不已!2月25日上午10时许,一件特别的金饰件被发掘出土,刚出土时金饰件已被揉成一团,在考古人员认真科学记录之后,小心翼翼将金饰复原展开——金饰上刻划的“太阳”和“鸟”的图案清晰地呈现出来,伴随着显示王权的大量玉器、金器的出土,足以证明这件金饰极有可能就是古蜀王举行盛大祭祀典礼遗存下来的“宝物”。
文物意义

    太阳神鸟金饰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太阳崇拜的习俗。中国古代的先民们常常将太阳与鸟联系在一起,古代文献中就有许多关于太阳和神鸟的记载。

    《淮南子》:“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也。”

    《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其叶如芥。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山海经·大荒经》:“帝俊生中容,……使四鸟。”

    在中国远古神话传说中,太阳鸟就是阳乌和凤凰,凤凰的“凰”字(即“皇”字)正像太阳鸟的形状,被赋予了美丽辉煌和崇高无上的含义。“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神话,东方民族的鸟生传说,凤鸣岐山的受命故事,乃至于三皇、五帝和秦汉以后最高统治者的称号,都与太阳和凤凰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