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晴好,阳光抚慰着冬季的城镇与乡村,也融入我的灵魂。寒意如此的式微,树叶已全部落尽,在大地上洒下一片片温暖的疏影。 走在路上,遍地灿烂的阳光也驱赶不走我心中的那份沉重。 一切与生命有关的细节总是值得回忆的。 与刘老先生相差40岁,虽岁数、辈分有差距,但我们跨越了年龄的鸿沟,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邻里相处。 初次见面,刘老先生虽年逾七旬,然精神矍铄,头发尚多黑发,着灰黑色夹克,说话字句有力,着实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第一次我和妻子正式去家里拜访,老两口热情地招待我们,刘老先生倒茶、他夫人递过水果,仿佛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定后,老先生开门直入,“年轻人,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好邻居呢,就是在关键时刻相互搭把手的亲人,有什么需要的地方,尽管和我们说,你们上班忙,孩子放学顾不上招呼,就让来家里……”老两口的坦诚让我们很受感动。 每次见面,或在楼道、或在院内,或在家里,都会和刘老先生进行简短的闲聊,我作为一个倾听者,感受着他的大彻大悟,走过一生的经历坎坷,对于很多社会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总能让我洗礼一番。 我也会向他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年轻人的焦虑和烦恼,他总是淡然一笑,如过眼烟云一样,向我讲述着他们年轻时代的不易,反观现在年轻时代的戛然不同,让我放平心态,一步一步来。 日子在一天天中度过,我们的友谊也一步步得到升华。 忘不了,相邻十年在一起相处的一幕又一幕、那些像电影片段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场景。 曾记得,当时刚上小学的儿子,放学早,我们顾不上照顾,邻居老两口主动接纳了孩子,让孩子安心做作业,给做好饭,老两口不嫌麻烦地陪伴,像对待自己亲孙子一样耐心。 曾记得,热爱公益事业的老两口,热心小区事务,主动承担起了小区的管理,粉刷了楼道、把整个单元清理的井井有序。记得刘老先生说过,我们退休在家没什么事,尽我们所能做些事,给咱们小区创造好的生活环境。小区邻里事务繁杂,小区安装门禁有刘老先生忙碌的身影,调解业主与开发商的矛盾也有他温和的声音…… 曾记得,我们十年邻里之间的点点滴滴感动...... 邻居邻居,“邻我家而居”,虽然两者之间是不存在其他任何联系,但那些难忘的岁月,让我们懂得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意义,收获了只属于邻里间的那份美好纯真的感情 人生相遇的机缘是一种巧合,人生在一起的日子有时候让你不得不面对离别。七年前,我们告别了刘老先生老两口,举家搬到了省城,以后见面机会少了,但每次过年过节总要回去看望他们,和他们叙叙旧,拉拉家常,还是那样热情的老两口总会埋怨我们不多留片刻吃顿饭。 今年夏天,刚刚做完手术卧榻在床的刘老先生,我见了他生命时光中的最后一面,握着他瘦骨如柴的手,感受着刘老先生对生死的安详宁静。出乎我意料的是老人一脸笑容,并没有因儿子的某些行为而愁容满面,他说能活到今天,生死已不是事了。我突然想起自已心头的一些迷惑与烦恼,不禁陡然有种若有所悟的感动,那些所谓的伤痛与酸楚在老人面前裂成微不足道的碎片,不足挂齿。我敬重这样的老人。 漫漫人生路,遥遥总是情。 今天,告别刘老先生,望他一路走好! 写于12月4日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