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告】“走寻”正式更名为“大米艺术”

 大米艺术 2021-12-10

亲爱的读者们:

大家好,细心的您可能已经注意到,【走寻】在今天更名为【大米艺术】了。下午改完的那一刻,就收到了很多小伙伴们的各种留言,有举双手双脚赞成的,认为我们开始从大千走向大众;但是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感觉改名后的【大米艺术】,像是神仙被贬到凡间一样,怎么这么的接(zhen)地(tu)气了。当然,我知道这是反话。

但是,不管赞成亦或反对,小编从心里非常非常非常地感动和感谢,一年多来,是你们,陪伴着我们走过漫漫长夜,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们很难想象自己能够坚持多久,又会在哪一天选择逃离。

简单地说呢,毕竟神仙做久了,来凡间食一下人间烟火也是极好的;复杂地说呢,做艺术真的很累,做真正的艺术更累,最重要的,我们竟然还一直被人误认为是旅游类节目。一次、两次、三次……直到我们的创始人施先生(他习惯我们这么叫他,不准叫老师,也不准叫领导),被无情地当做旅游类公众号代表,邀请去参加一档亲子游节目;还有一次,竟然是相亲节目……这样的尴尬,我可以想见他作为一个作家、出版人和艺术工作者的哭笑不得的表情。

其实,早在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就有更名的想法,几乎每碰到一个读者朋友,就需要向人解释一遍我们是做艺术的,后来屋里的来人越来越多,解释的次数也变得越来越多,直至我们不想再解释了。

但是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就这么走走寻寻,寻寻走走,最终大家都只是一个艺术的过客,并没有真正走入艺术的心灵。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呢?是致力于改变人的美学意识,从书法艺术取道,从那些优秀的艺术家撷取其思想的精华,用五到十年的时间,改变或者影响中国至少1000万人的审美意识,回归中国美学,发现未知之美。

但是这些目标的实现,光靠发现和行走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彻底的将之化入血液,吃下去,像一日三餐的米饭一样,吃下精神的食粮。当我们开始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的满足,为何不能用之作为文化其精神的补氧输液呢。今日之中国不缺富人,亦不缺穷人,唯缺能够清醒认识自我的先行者,从艺术出发,从中国文化出发,每一粒大米,就是一个个体,就是一个先行者,每一粒大米足以改变一个中国人,如此往复循环,我们的理想必能实现矣。

好啦,我又一次很不要脸地偷了施先生的话语,更不要脸地把它说给了你们听,【走寻】,我们也舍不得,但我们需要去正视当下,需要去做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更需要去完成我们最终的理想和目标,不知你们是否愿意继续与我同行……

叩谢与我们一路走来的所有的【走寻】读者朋友们。叩谢即将与我们再次出发的所有的【大米艺术】读者朋友们。愿希望和我们共同上路。

小编  敬上

2018.6.14


大米艺术出品,转载请注明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zouxun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