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大礼:书法,究竟是什么“千古不易” | 大米艺术

 大米艺术 2021-12-10

[ 本文共计2292字 · 建议阅读4分钟 ]

文 / 蔡大礼

有位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但是,每个人心中的尺度是不一样的,不论是蔡大礼先生的这篇书感,还是其所言孙晓云女士的著作,都极其专业而有高度,懂的自然会懂,不懂的只觉枯淡无奇。

——施晗

有一种收藏,叫名家真迹



揭橥书法笔法之秘的有益尝试
——读孙晓云《书法有法》有感
 
书法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大致有三条不可逾越的底线

其一是书写汉字,因为汉字承载的文化内涵构成了书法最重要的表达,脱离汉字则书法必然异化;其二是使用毛笔,不使用毛笔则书法之法——笔法就不复存在;其三是依循相关的法度与规则来挥运书写,废弃法度则为任笔为体,聚墨成字,不可以称之为书法

蔡大礼  王维酬张少府

随着时间的推移,笔墨书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书法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已经被数字化、信息化、书写废弛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取代,书法不得已成为一门专艺专学因此,对于书法之法的探讨,已不仅仅是提高书写水平、鉴赏能力的需要,也是探究书法艺术本体时代衍化的需要,更是重新理清当代书法常识和基础理论的需要。

书法之法概言之无非笔法、结构、章法,而笔法之重尤其关乎根本,笔法向为师徒间口传心授,秘不示人,古人曾为之呕心沥血,而传世记载几乎付之阙如;赵孟頫尝云:“结字因时相传,而用笔千古不易,此 千古不易之法引发古今多少后来者费尽猜想,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白的答案。

因此,一部系统解析书法笔法专著实在是书法研究者、学习者和爱好者的期待,孙晓云所作的书法有法恰好填补了这样一个空白。

孙晓云  小雪

用时两个晚上,读完了这部书,感觉很受启发,尽管不能完全认同书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但觉得这样的研究在书法界实在是太稀缺了,因此显得特别有意义,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几点感想与印象:    

首先,这是一部很不错的书法研究专著。笔法一向是书法学习的难点,除了永字八法,大抵古人留下的资料有限,明清有些为应试而作对于楷书笔法的讲解,内容正确与否值得探讨;要之,笔法的实践性强,口头表述不容易,非辅以实操、示范、纠正等现场教学手段不可,靠临帖、自己摸索如雾里看花困难太多。

孙晓云在此书中借助图文结合的办法,结合自身实践解说了书法最令学习者困惑的笔法问题,深入浅出,成一家之言,对于大众学习、领会书法的基本笔法很有帮助。

蔡大礼  篆刻

其次,关于古法用笔和古代书论题解方面的研究成果是此书的最大收获。通对古法用笔的系统阐述,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层层递进,兼及对书法本质问题的剖析与认识,进而探讨古代书论、书法与传统绘画的关系、并对当代的一些书法现象和问题做了分析解读,相对比较地全面,表现了作者学术思想的系统性,以及治学水平和表达能力 。   

第三,作者提出古法用笔是书法的根本之法,并由此及彼详解了古代书法完法”——“尚法”——“变法的过程,以及清末民初碑学大兴、到现代书法最终走向无法的演变发展。其中,对于古代书论中关于用笔的诸多提法,以转笔发力的用笔方法为核心进行了诠释,内容上看足以自圆其说,具有一定的原创性和启发性。    

本人在书写实践中,也对笔法运用中类似换笔”、“tiao二声等手法有所的体会,但没有认真对照古代法帖、书论进行过系统研究,书中的某些讲述确实破而出,不似往昔许多讲解使人感觉搔不到痒处。关于书史完法部分的论点基本是赞同的,以为大有益学书者理清思路,澄清对于古代书法发展特别是笔法发展演化的一些模糊认识。

蔡大礼  东坡句

对于书中论述,我认为仍存在某些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比如作者帖学思想的局限性问题,许多人往往会迷信笔法的一贯性,以赵子昂用笔千古不易的说法为真理,相信笔法确实贯穿古今、千古不易的,其实恰恰是犯了一叶障目错误。

忽视了笔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赵子昂对于笔法的总结,也是基于帖学立场的一种表达,无以涵盖古今碑刻传统对于书法用笔产生的巨大影响与客观改变。

窃认为,在古代中国一向存在刀笔相师的文化传统,可以说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先秦锲刻文字时代开始,书与刻一直交互影响着汉字书写、记录的发展进程,至秦汉金文、摩崖、砖石陶瓦大量地凿刻汉字的广泛使用,对于毛笔的书写方式、方法已经产生了深刻地影响,通过书丹在书写与凿刻之间建立起的纽带,对两个方向互生作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笔法借鉴刀法的情况愈来愈寻常,而刀笔相师的发展进程也推动和促进了刀法、笔法的相互融合。

这种状态的持续与深化,才会导致碑刻学习中一种自觉自愿追摹金石意趣的学习要求,并最终形成清代书法碑学运动的时代热潮。

蔡大礼  篆刻

本书视这样的笔法更易为坏法,是一种抱残守缺极其保守的观念。试想如果没有笔法的更易与发展,鸿篇巨制不可能出现,大字的书写问题如何解决?宋以后书法何以从指掌书写的帖子、尺牍、手卷发展为悬诸厅堂的中堂、对联、牌匾,以所谓运指、运腕之类的动作可以解决把字越写越大的问题,其实是不现实的,也无法回避笔法的改造、发展形成的客观事实。    

另外,孙晓云在书中以不转笔运指模拟、延续古人以转笔运指约定俗成的汉字造型和特有的笔画,即求形似。这就是'画字’。”的结论,未免下得有些武断,犯了非此即彼绝对化的错误,汉字书法经历宋元转变之后,大字书法与小字书法的笔法运用已经分野,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差异,这也是有些帖学专家尝试以小字笔法放大书写大字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孙晓云  丙申春月纪事 丙申春节

很羡慕孙晓云幼承庭训,有较好的家学渊源与长年的实践基础,这些条件对书法研究而言是得天独厚的;然而,特殊成长的环境与学习经历也是先入为主产生认知偏见的温床,对于自己不认可的东西也不大可能投入较多的精力去关注研究,这些恐怕就是本书对碑学书法较多负面评价的原因吧。
 
————

蔡大礼,别署禾斋、今来轩主人等。生于北京,山东蓬莱人。198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北京印社副秘书长,国家开放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篆刻院特聘教授。



■  END ■

/

出品人 | 施晗  

主编 | 李妙染   责编 | 赵国林 王景  

投稿、合作请加微信:zouxun01


寻找平凡世界的艺术支点

往 期 回 顾


观点 | 中国式审美  乐山大佛变“小鲜肉” | 8000个农民工“造假名画”28年 |楼兰残纸 | 田蕴章炮轰王镛范曾为徐悲鸿补画有多少展览在自欺欺人 |  没有审美,世界与你无关 | 杨开慧的书法,字比人老 

人物 | 徐生翁 | 沈曾植|谢无量 | 黄宾虹 | 于右任丨井上有一 | 沈鹏 | 孙伯翔 石虎 | 朱新建 | 朱关田 | 王镛 | 石开 | 刘正成 | 沃兴华 陈国斌 | 邱振中胡抗美 陈忠康 | 白砥 | 鲍贤伦 | 刘彦湖 | 王冬龄 | 陈振濂 | 张旭光丛文俊 | 乐泉 | 杨涛 | 一了 

8090档案 王赛 | 周治锐 | 贺进 | 丘新巧 |  | 裴满意王浩 | 王云庵   

施晗对话 | 曾翔 | 伍灯法师 于明诠胡抗美 | 齐剑楠 | 徐忠平 肖文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