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枚和题壁诗

 披衣闲坐养幽情 2021-12-10

清代诗人袁枚就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在北上途中留宿客馆,偶然在墙壁上看见一首七律。袁枚喜欢诗歌创作,自然也不会错过欣赏和学习的机会,于是就走到墙壁前细细揣摩。

这首题壁诗并没有署名,只是在结尾留下了“篁村”二字,诗人虽然感到非常陌生,但依然津津有味地阅读下去,原文如下:

良乡题壁诗

满地榆钱莫疗贫,垂杨难系转蓬身。

离怀未饮常如醉,客邸无花不算春。

欲语性情思骨肉,偶谈山水悔风尘。

谋生销尽轮蹄铁,输与成都卖卜人。

作者先描绘了一种低沉的情绪,坠落满地的榆钱树叶,却不能让自己摆脱贫困。低垂的柳丝,也不能系住仿佛飘蓬的身体。客舍旁不见鲜花盛开,算不上春意盎然;常怀离愁别绪,即使未饮也常觉沉醉难醒。

后几句抒写感慨,诗人思念亲朋,后悔自己误入宦途;羁旅艰辛,车轮、马蹄上的铁都磨尽了,却不如成都街头上以占卜谋生之人。全诗满溢一种悲戚的情感,读之令人感到悲慨。

袁枚刚开始时是饶有兴趣地读着这首诗,看到最后,他却陷入了沉思。诗人默默回顾自己这一路走来的坎坷和艰难,非常理解和同情这位作者。

虽然暂时无缘与其结识,诗人却好像早已与之神交,于是思绪驰骋,很快地谱写了一首诗篇。袁枚在途中偶见题壁诗,爱不释手,依韵创作了一首七律,值得欣赏

和良乡题壁诗

清代:袁枚

天涯鸿爪认前因,壁上题诗马上身。

我为浮名来月下,君因何事走风尘。

黄鹂语妙非求友,白雪声高易感春。

手叠花笺书稿去,江湖沿路访斯人。

作者在首句化用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里的名句,人生漂泊无依,如飞鸿踏雪泥,但又似乎前缘注定。所以他有幸读到这首题壁诗,就深有感触。

诗人感慨万千地说,自己为了浮名虚利浪迹天涯,而题壁诗的作者却因何事,风尘仆仆地到处奔波?袁枚似乎可以感受对方的辛苦与孤独,可是谁又能体察到自己内心的凄苦?

不过诗人还是非常欣赏这位作者的才华,要不然也不会凝视许久,还欣然赋诗。客中愁思、浮生漂泊,忽然看见另一个人也与自己有相似的感受,所以诗人心中很自然地涌起了一种惺惺相惜之情。

袁枚又委婉地以黄鹂美妙婉转的歌喉,比喻诗歌语言的精妙;又用阳春白雪的曲调,形容这首题壁诗的高超水平。原作写得好,袁枚的和诗也非常深情,读者一定会深受感动。

可是见不到这首诗的作者,袁枚心中还是感到非常郁闷,于是便用精美的花笺,亲手抄录诗稿,还四处打听,希望可以结识这位才子。

也许是他的一份诚意感动了上天,后来袁枚在一位朋友家里作客,终于偶遇这位题壁诗的作者。他叫陶元藻,字龙溪,号篁村,乾隆时期的贡生出身,因为科考屡屡不顺,于是便壮游燕赵各地。

估计这位陶才子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随手题写的诗歌,竟然被大名鼎鼎的袁枚喜欢,而且还打听了多年,才知道自己的姓名。他在感激的同时,又觉得这段经历确实像先生在诗中所写的那样,“天涯鸿爪认前因”。

虽然两位才子早已不再像当年那样意气风发,但是岁月见证了这份神奇,诗歌也记载了一段佳话。读者更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两位清代诗人的真挚友情!正所谓,羁旅艰辛正愁思,忽见客馆题壁诗,黄鹂语妙非求友,身如转蓬心绪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