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武汤治疗下肢浮肿案例

 中医知识圈 2021-12-10

双下肢浮肿10余天。

患者,女性,31岁,10余天前在没有什么诱因下出现了双下肢浮肿,凹陷性肿,发病前没有发热,没有咽痛病史,自行到人民医院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B超,心电图,没有明显的异常,给予吃利尿药,中成药口服,没有明显好转,来诊,要求中医治疗。

刻症:双下肢肿,水肿凹陷难起,怕冷,口中和,纳可,睡眠质量差,大便烂,舌胖大,水滑,左右三部脉沉紧。

拟诊:少阴太阴合病。

拟方:真武汤加减。

茯苓、白芍、生姜、白术、附子、猪苓、桂枝、泽泻、黄芪。7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药后,下肢浮肿消除,口中和,纳可,睡眠一般,大便烂好转,但粘,舌胖大,脉沉紧,守上方加龙骨、牡蛎,7剂水煎服。

三诊:服完要后诸证消除,纳可,睡眠好,大便成形,舌质淡,脉沉,守上方去猪苓、泽泻,7剂。

按语:患者主要是以下肢浮肿来诊,没有颜面浮肿,西医检查没有明显的异常,浮肿病在表,患者有怕冷,大便稀烂,舌胖大,脉沉紧,综合分析为少阴太阴合病。

少阴病就是在表的阴证,并有下利的里证,并有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下肢肿的证候。所以是少阴太阴合病。

再结合《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本条冠首以少阴病,是说本来是少阴病,因里有水饮而误发汗,由于误治并于太阴,而成续得腹痛自下利的真武汤方证。

所以治疗予真武汤加黄芪桂枝、猪苓、泽泻,也就是真武汤合上了猪苓汤,再加黄芪。

用茯苓、白术以利水,再用附子温阳温中,又用生姜温中兼解表。中寒有水,转入太阴则下利,用芍药治稀烂便,合上了五苓散是加强了利水的治疗,五苓散中有桂枝,主要也是取桂枝的温通药性,还加了黄芪,自古用黄芪,其意在补虚,中满不可用,补之并非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