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ku馆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第4课-晚分享:炒概念是投资还是投机?
2021-12-10 | 阅:  转:  |  分享 
  
第四课分享稿:炒概念是投资还是投机?各位同学好,我们现在开始股票高阶课程第4课的课外分享~在正课里,各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概念股这个知识点了,
接下来我们再深入了解下概念的由来、概念板块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说到概念,其实就应该先说说“有效市场理论”,这个观点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
家尤金·法玛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如果资产价格已经及时、充分、准确地反映了资产内在价值的所有市场信息,就称这样的市场为有效市场。
市场越有效,我们想要获得超额收益就越难。我们上面说到的市场信息其实是可以分为三类:历史信息、公开信息和内幕信息,三类信息则分别对应
着三种投资分析策略。历史信息包含股票成交量、股价等,对应的就是技术分析,公开信息包含新闻、财报等,对应的就是基本面分析,内幕消息则
对应着内幕交易。强有效市场是可以充分反映以上三类消息,故三种交易分析策略均失效,因此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我们获得超额利润。半强有效市
场已经反映了公开信息和历史信息,故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失效,但内幕交易仍有效。而弱有效市场则只反映了历史消息,故技术分析失效,但基
本面分析和内幕交易有效。之前的A股投资,有一句老话说的是“谈基本面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因为此时技术分析大行其道,而且还能获利,因
此市场的有效性比较低。比如说2015年的万科股权之争,其实就是宝能通过基本面分析,发现万科属于低估状态。了解了有效市场论,其实对于
概念就很好理解了。因为概念题材的产生则跟我国市场的类型息息相关,由于早期A股长期处于消息市的阶段,消息对股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
种主题类概念在各类资金的吹捧下大行其道,谁手里我有大量的资金,谁就有股票的定价权,谁就易于推广自己的“投资概念”,这就是概念题材盛
行的原因,譬如说壳概念、解禁概念、妖股概念等。但随着A股市场有效性的提高,技术分析就开始失灵了。对于概念的炒作,也就不再是资金为王
的时代了。我们目前的A股市场大概处于弱有效市场或者半强有效市场,因此我们现在提倡价值投资,回归股票的基本面分析。A股市场的有效性逐
渐提高,逐渐回归基本面,也就是我们课程中说的,要判断概念与主营业务的相关性,要找那种相关性高的概念参与,因为这类概念上涨的想象,是
源于对公司未来业绩的想象,公司务正业才能有业绩想象。我们上面说完了概念题材的由来,接着再讲讲概念股和概念板块。概念股,我们在正课中
也学习过了,就是具有相同题材属性的股票。概念板块就是有相同属性的股票集合体,它是股票市场细分化的结果,也是个股归纳的一种方法。因行
情分析软件的各自归类依据不同,以及个股交易者的归类喜好不同,沪深两市4000多只个股,只要找到共性,就可以被软件公司或交易者自行归
纳为多个板块。不同行情分析软件因其分类的方法不同,概念板块的名称与概念股的数量也会也有所不同,但相同的题材是板块划分的根本依据。在
划分板块的时候需要注意,板块的划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一只股票可以同时属于多个不同的板块,因此具备多重身份。比如说比亚迪既属于锂电池
概念,又属于光伏概念,还属于无人驾驶概念。如果比亚迪走强,不仅锂电池板块会走强,光伏概念和无人驾驶概念可能都会走强,产生板块联动效
应。通常来说,概念板块的归属越清晰越好,被大众认知的时间越久、独立性越强,就越容易引起板块联动效应。因此,我们就能知道板块有以下几
大作用:1..·为我们提供个股性质的标记,2..·为我们提供股票内在关联性的指导,避免了盲目交易。比如说,“贵州茅台”在上涨,我们
必然会想到白酒股是否受到了什么消息面的刺激,而不是单独的率性而为。3..·一只股走强或急跌,往往会带动其他同板块的个股走强或是急跌
,产生板块联动效应。比如说三氯氰胺事件,导致三鹿暴跌,其他相关乳制品概念股也大跌,这就是板块的联动效应,也是我们可以抓住投资的机会
,因为此时有些概念股就是被错杀的,比如说现在乳业的龙头伊利、蒙牛。总的来说,参与概念的炒作,风险很大,但同时也存在投资机会。炒概念
风险大,是由于市场热衷于投机行为,也是上市公司整体业绩不尽如人意的表现。这类纯投机的概念炒作,来的快,走的也很快,容易套人。而有业
绩支撑的概念股就是投资机会,因为这类概念股的炒作,最终会落到业绩的增长上。可以让我们守株待兔,等着概念股的上涨,最后稳稳地获利。我
们在正课中,也给大家提供了份热门概念避雷指南,最后领着同学们再复习下~热门概念有两类常见雷区:雷区一:概念本身无上涨理由;雷区二:
这家公司的业务与概念题材相关度低。我们在正课的内容中,针对这两大雷区,我们也给同学们提供了避雷方法,大家可以复习下课程。好的,我们今天关于概念的相关分享就到这里。相信各位同学对于概念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了。谢谢~
献花(0)
+1
(本文系ku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