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甘肃平凉,一个放羊娃在山上放羊,无意中从土里挖出一件2500年前的宝物,却以为是废品,结果5毛钱卖给了废品站。 这名放羊娃是平凉四十里铺镇一个小村庄的人,每天负责牧放100多只羊,因为大人都要上山务农,所以放羊的事就交给他了。 这一天,吃过早饭,他赶着羊群来到了后山,这里距离村庄较远,很少有人来放羊,所以青草比较旺盛,羊吃起来就不愿意走了。一上午放羊娃一边看顾羊群,一边唱着山歌,显得好不快活。 点击加载图片 快到中午的时候,放羊娃准备将羊群赶到山沟里去饮水,于是他用放羊铲从地里铲起一块土疙瘩,朝着头羊打去,希望它带头往山沟里走去,当放羊娃再次铲土打羊时,忽然听到铲子好像碰到了什么东西,发出刺啦一声响动。 起先放羊娃以为是铲到石头了,正在疑惑这山上尽是黄土,怎么会有石头呢,可是当他弯下腰用手扒开土层看时,却发现根本不是石头,而是一个锈迹斑斑的东西,长得奇形怪状,当时他也不知道这玩意究竟有什么用,不过觉得应该是铜的,带回去卖给废品站,说不定还能换点生活用品呢。 于是放羊娃用干草将这件奇物上的泥土擦拭了一番,然后随手装在了带干粮的布袋里,高高兴兴地赶着羊群下沟里饮水去了。到了下午,放羊娃早早地赶着羊群回到了村里,圈好羊后,他迫不及待地拿着在山上捡到的那个奇物,一路小跑地来到了废品收购站。 废品站人员一看他从口袋里拿出个锈迹斑斑的东西,也没多大分量,于是头也没抬就对他说,你这玩意都锈成这样了,值不了几个钱,看你小娃娃也不容易,就给你五毛钱吧。 点击加载图片 说完,递给放羊娃五毛钱后,工作人员将那件奇物扔在了废品堆里。放羊娃拿着五毛钱,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一路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家中。 过了几天,有一个人路过废品收购站,无意中在废品堆里瞅了瞅,忽然,他眼前一亮,一眼就看到了那件被放羊娃卖掉的奇物,他赶紧走过去,一把将其拿了起来,仔细观察了一阵后,脸上露出了无比的喜悦。 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地文管所的文保人员,他一眼就认出这件东西不简单,应该是一件了不起的文物。于是将废品收购站的人员叫到一边,秘密协商一番后,将其小心翼翼地带回了文管所。 经过专家鉴定,这件奇物竟然是战国时期的一件宝贝,名字叫作鼎形铜行灯。这盏鼎形铜行灯支起来高有30.2厘米,合起来高16.7厘米,口径有11.3厘米,腹径为14厘米,底部有三蹄作足。整体由器身、盖键、器耳组成。 点击加载图片 用灯时,将双键支起,可插入鼎盖中心的圆銎中,此时鼎盖即成为灯盏,在下面的鼎身中盛上点灯时所用的油料,便可以作为照明使用了。不用时,将鼎盖收起来盖在下面,就成了一个三足圆鼎。 这件鼎形铜行灯构造十分精巧,设计也非常科学,使用起来相当方便,封口严密不溢油,是当时贵族出行时所使用的灯具。从目前已经出土的战国灯具中来看,这盏鼎形铜行灯是极其少见的,它的设计不但符合运动原理,又能体现出灯的设计之美,每个部件都设计的十分有道理,每一个部分都得到了十分充分的利用,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毫不逊色。 专家们认为,如此精美的古代文物忽然出现在废品收购站,一定非比寻常,于是来到废品站询问此物来历,当得知是放羊娃所卖时,赶紧来的放羊娃家,询问此物来自哪里,结果放羊娃将专家们带到了他捡到宝贝的地方。 点击加载图片 专家们经过勘察,认为那里一定有座古墓葬,于是迅速展开发掘,果然不出所料,他们在那里挖出了一座2500年前战国时期一个贵族的墓葬。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贝币、鼎、戈等青铜器,其中还有57颗造型独特的蜻蜓眼琉璃珠,是当时的工匠们根据西亚流传过来的蜻蜓眼琉璃珠,经过精心改良后造出来的,曾经风靡一时,是古代贵族们一致追捧的宝物。 甘肃平凉在古代,是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途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站点。所以当时这里人来人往,有各国的商人曾经在这里驻足,也将他们的各种精湛技艺带到了这里。 因着一件鼎形铜行灯的出现,让人们找到了这座战国古墓,了解了当时贵族们的生活景况,同时也看到了那个时代工匠们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而这件独具匠心的艺术杰作鼎形铜行灯,也成为了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