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农村建设的生力军——默默无闻的乡村匠人

 魅力太行公众号 2021-12-10
文/王子兴
山里的村庄一般不大,我村400多口人,算得上山区中等村庄。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村有什么,我们村也照样有。
比如说“匠人”,什么石匠、木匠、铁匠、画匠,还有虽然没有挂“匠”字,也是匠人类如老师(教书匠)、医生、交易员等等。他们这些人托起了农村“能工巧匠”这个高贵的荣誉,他们用心和双手创造了寨沟村的荣誉和辉煌。
说起石匠,功不可没。我们村大多都是石头房,太行山下的红石头,一块块垒砌,需要精雕细凿。而每一座房子,都有石匠辛苦的汗水。
你看,花岗岩红石头雕凿得平整体面,墙面立直光滑,墙角棱角分明,每一行都是一条线。石匠们把石头活做得就像一件工艺品,用着实在,看着舒服。
我记事后,村里就有二十多个石匠,其中王天为(我大爷爷)、王子山、郑振芹、逯全明等是石匠中的姣姣者,别人都叫他们师傅。
农村每家每户都盖过房。建房时村里人基本上齐上场,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工小工都用得上,后勤厨师也要有人帮忙。
风水轮流转,这家干完了,没准就轮到了自己家。所以,大家不要报酬,轮换着帮工,节省了许多开支,全村几乎家家都是这样把房子盖了起来,而那些石匠们就是工程的主心骨。
我村石匠在外边很出名,修水库、砌水渠、券桥洞,很多地方留有他们的足迹和手艺。那年修邢和公路,放甲铺村西那座拱桥就是我村石匠一手券起来的。
后来公路加宽取直,不从石桥上过大车了,但作为遗址仍然还保留着。桥体很漂亮,每次从那里过时,我都要往那个方向看一眼。
我村村前的石桥也是他们这些石匠的手艺,还有郑振芹雕凿的小磨,小巧而漂亮又实惠。农村人家家户户都做豆沫汤,红石小磨天天在用着,甘冽的豆沫汤喝惯了就离不开,而小磨成为一件文物一样摆放在厨房。
说完石匠说木匠,在农村,木匠是不可或缺的。每一座房子的大梁、檩,都要由木匠画线取直、雕凿卯榫,檩条与檩条要卯上扣死,整个房顶成一体结构。因此,木匠就显得非常重要。
我村最出名的木匠当属我大爷爷王天 为 ,整个浆水川都知道他是一个好木匠。除了房上木料,他做的单桌、立柜、铺柜、圈椅最多,根据木料做成各式各样的家具,样式漂亮,人人喜欢。
后来他的儿子王永仁(我大宝大爷)子承父业,当了一辈子木匠,到了也没有达到大爷爷的水平,不过他做的六角扇灯笼,雕刻着龙头,每扇贴上过年的花,那叫真好看,我至今记忆犹新。再后来王永柏叔叔、王子明哥也基本干了一辈子木匠。
他们除了一般木匠活外,每年谁家老了人,那个寿材都是他们做的,很美观气派。他们各自在这个领域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王永柏叔叔还会油画,每年的寿材板上的云彩画都是他画的,还写着“高路云端”四个大字。
许多四合院的影屏也是他的杰作,各式各样的图案,有百寿图,有仙人送桃图,有勤俭持家图,有书香门第图,还有牡丹富贵图等等,他是我村的全能匠人。
我村铁匠当属逯家,逯全法一生一直是三里五乡的好铁匠。一直到他去世那一年,他家铁匠铺一直开着。每天早晨六点就生着了炉火,随后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那是他们在给用户锻造䦆头、锄头、镰刀、摘柿子钩等等,一应铁器用物在他手里随便拿捏。
炉火把钢材烧得透红透红,大铁钳夹住,他手拿小锤,“叮”地一响,执大锤的伙计按照小锤的指引,“嗵”——、“嗵”——砸下,小锤不时在砧板上“叮”着,大锤就一直要抡砸,小锤戛然而止,伙计就停下来擦汗,整个过程不用说话,全凭锤声指挥。因为说话会耽误功夫浪费时间。
铁匠懂得钢与钢的续接,两段钢相接时,两头搭在一起叠住,只见铁匠往中间铲了一勺土,然后锻造,钢与钢就会溶解成一体。
地上的土,带有稀土性质,如果没有加土,两块钢就粘不到一块,容易裂缝。六十年代我村在北垴修建旱地梯田120亩,三年共磨短䦆头千余个,都是铁匠师傅把新钢材用这个方法接上去的。
最难忘的是生产队时期,给马钉掌子。因为好马凭脚力,走路要比别的牲口远,马蹄磨得快,一旦磨下去会影响走路。
所以要定期打掌。只见铁匠师傅把铁器火上烧红,打制成马蹄状,就像一个大大的“c”字,转边留下一般五个钉眼。
钉马掌时,为了防止马尥蹶子,把马控制在固定位置,然后每抓住一条腿,向后弯曲,马蹄朝上,放上铁掌,用钉子打进去,四个蹄子钉完,这匹马又可以驰骋江湖了。  
每年庙会上,都可以见到铁匠逯全法的身影,摊子上摆满了各种生产工具,䦆头最多,家家户户都要种地,都要使用工具,因此他的买卖很兴隆。
医生也是特殊的匠人,而且我村的医生是出了名的,人们称呼他们为先生。民国时期王加魁在浆水镇开药铺坐台,那是鼎鼎有名的老中医先生。可惜我没有见过他的面,却见过了他儿子王修德老中医。

王修德也是浆水川出名中医,最擅长诊治疑难杂症。特别是邪症,来求医问药的人多了是。在他这里用药不多,药到病除。他还有一个本事,来的人还没有进屋,他就知道是啥样的人,要治什么病。

还没等开口,他就对眼前的人有了一定的看法。比如,有的人善良,有的人恶道,有的人贫穷,有的人富有。他会根据情况定药价。
他还能预知未来,我上小学二年级时,一群孩子在场上玩,他说:“这群孩子,就那个孩子将来能吃官饭。”十几年后我长大了,通过高考,我真的成为了国家工作人员。他的话果真应验了,这也使我对他格外佩服。
后来的合作医疗医生是逯全美和王子魁,他们为寨沟村默默服务了几十年。谁家有个头疼脑热,都是他们跑前跑后。
为了节省村民医药费,他们在山上种植了各种中药材。那时候,村民只须挂个号就行,五分钱挂号费,药费可以报销,合作医疗真正起到了治病救人的作用。
我记得在全县培训合作医疗赤脚医生时,王子魁是培训班班长。数他个子小,又非常机灵,学员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小子弹”,至今那些退了休的院长们说起来,还说“你村小子弹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还有“教书匠”(老师)们,也是特殊职业。新中国成立后,我村有了小学。第一任老师是郑好臣,后来是王永章、郑好聪,还有我(教了四年小学),王永章和郑好臣教了一辈子书。
在古代是“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教书可不是简单的职业,要的是耐心,要的是责任心,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村小学是复式班,我记得五个年级两个老师,王永章教四五年级,我教一二三年级,一个教室用宽木板搭成七八条板桌,两头用石头架起来,孩子们从家里拿来板床,一个年级两三排。

给一个年级讲课时,先给其他年级布置作业,然后正式给一个年级讲课。全班三十多学生,硬是没有一个孩子落下来。

关键是每天的作业,必须有老师亲自验看考评。不像现在,老师可以不管作业,全让家长审查签字。我第一年高考出去了,郑好臣、王永章二位老师一直坚持到老。他们应该是桃李满天下,真的为他们感到骄傲啊!
除了以上各种匠人,还有赶马车驾驭三匹大马的王永奇叔,畜牧市场交易员王永文、王永忠两位叔叔,修拖拉机能手王子宇,油坊打油的师傅等等也算是和匠人同等级别。
可以说这些农村匠人都是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他们是技术能手。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他们为村里贡献了力量,而他们各自的家庭生活质量在村里也是上等。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他们的手艺也成为家庭富裕的摇钱树。
科学家是国家工匠,没有大国工匠,就没有祖国的发展进步。而这些农村匠人是农村发展的主心骨,他们在党的领导下,支撑着基层村庄跟随着祖国建设步伐一步步走向辉煌,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
【作者简介】 王子兴,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寨沟村人。七七届邢师毕业,后在河北教育学院脱产学习二年,大专学历。参加工作后,在浆水中学工作六年,后在冀家村乡工作三十多年,副科级公务员,现已经退休。爱好读书,喜欢写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