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扁鹊见到的究竟是蔡桓公还是齐桓公?历史上真的发生过这件事么?

 泰荣林黑皮 2021-12-10
图片

欢迎收看照理说事之拍案惊奇

咱们在小学课本中就学过一个古文,扁鹊见蔡桓公,相信很多朋友们还有印象,这则小故事实际上是韩非所写,事不一定是真的,但是韩非子写这则故事可是有寓意的。

我们先跟大家回顾一下这个故事,故事其实很简短,就是扁鹊是当时之名医,有一次扁鹊去见了蔡桓公,跟蔡桓公说你这个病在肌肤纹理之间不严重,赶快治,不治会变重的,蔡桓公当时感觉寡人身体倍棒,胃口倍好,我怎么像有病之人,你这不胡扯吗?

别人都说你扁鹊是名医,我看你就是为了混点名声,骗点钱,我根本就没有病,所以蔡桓公根本没听,把扁鹊赶跑了。

而且蔡桓公还跟身边人讲,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什么意思?蔡桓公说像扁鹊这样的神医,他就是徒有其名,他特别找像我这样没病的人, 跟我说你有病,然后我本来就没病,当然你给我吃什么药吃好,你就据以为你的功劳。

过了10天扁鹊又过来看蔡桓公,跟蔡桓公说你这个病重了点,上次还在肌肤的纹理之间,现在已经在肌肤之中了,你不治会严重的,蔡桓公当然不听了,我啥事都没有,你凭啥过来治我?

再过了10天,扁鹊又看了蔡桓公,这把跟他讲了,你这个病已经在肠胃里了,现在再不及时治疗要更加严重了,蔡桓公前两次都没搭理扁鹊,这次当然也不听了。

再过了10天,扁鹊这把又来见蔡桓公了,这把好了啥也没说,看了一眼蔡桓公扁鹊马上就走了,这把蔡桓公觉出点不对劲了,派人去问扁鹊,说你这把怎么不说咱们国君哪里有病了?

扁鹊说,我还说什么?说什么都晚了,小病小灾的你在皮肤纹理之间来点汤药,你就能治好。

你这个病在肌肉和皮肤里的时候,针灸也能治好,你这个病在肠胃里的时候,火剂汤药可以治好。

现在你这个病在骨髓,那就是私命神管辖的事了,我们大夫完全是无能为力了,果不其然5天之后,蔡桓公就因为病一命呜呼了,而扁鹊在此之前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韩非写故事当然是要告诉我们,事物是要有变化过程的,往往当你看到风起于青萍之末的时候,你就要未雨绸缪做准备了,不能像蔡桓公这样讳疾忌医,完全不理解神医的劝告。

当然其实关于扁鹊还有一个故事,我觉得也挺有意思的,世传扁鹊是神医,有人就跟扁鹊说,你医术太高明了。

扁鹊就谦虚的说,你们不知道,其实我有俩哥哥比我的医术要高明的多,只不过我的大哥医术高明到什么状态,这个人还没有病,他就告诉这个人你有可能在哪个地方生病,于是预先就把病治好了。

结果由于他治的病人根本就没有病发,所以他的名声只能在村子里,而我的二哥医术比我大哥稍微差一点,往往这个病人刚得了一点小病,他就能药到病除把这个病治好,结果很多人就以为他只能治一些简单的病症,所以他的名声只不过在我们的乡镇流传。

而我说实话,我的医术远不及我大哥二哥,只有等这个病人病特别严重之后,我才能对症施药的把他病治好,结果反而我成了最有名的神医了,是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名。

扁鹊明明已经提早很多日子看到了蔡桓公的病,可是很可惜的是蔡桓公不能在事故刚刚发生的时候就看出苗头来,非要等到这个病已经不治之时,再去找医生,当然只能迎来一个悲惨的结局了。

这则小故事今天读来也还是寓意深刻的,但是当然也有人提出一个小疑问,说扁鹊到底见的是谁?

咱们的课本中写得很清楚,扁鹊见蔡桓公,可是史记中也有这一段,写的是扁鹊见齐桓公,齐国、蔡国,这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国家,怎么连见哪个国家的人还能搞错吗?难道我们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写者,如此的不用心,以至于犯了这样的错误吗?

其实还真不是这样,首先咱们讲扁鹊见的是蔡桓公,也是齐桓公,这俩是一个人,而且这俩都是齐国的国君。

咱们首先讲齐国有两个齐桓公,一个是春秋时代的,一个是战国时代的,春秋时代那位是很有名的,齐桓公是春秋五霸的第一人,九合诸侯。

这位齐桓公人家姓姜,是姜子牙的后人名小白,在他身上也有很多故事,后来他使用了管仲,成就了一番霸业,只不过管仲死了之后,齐桓公小白任用奸佞,结果使得自己5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互相厮杀,自己的结局也很悲惨。

他死了六七十天之后尸体都发臭了,尸虫都爬出来了,才被后人所收敛,所以扁鹊见的显然不是这位。

扁鹊是战国时代的人,他见的是齐国另一位齐桓公,这位齐桓公人家已经姓田不姓姜了,因为后来有一个田氏代齐,这位齐桓公,他的名字叫田午,后世又叫他桓公午,为什么这样?因为中国古代它也有重名这个问题。

咱们举一个最知名的重名的事,在楚汉相争的时候有两个韩信,大家知道吗?一个是千古一将的汉初三杰韩信,还有一个是韩国的国王韩王信,人家姓韩也叫信。

所以后世在写史书的时候,你出现俩韩信大家会搞混淆的,于是第二位韩信名声次一点,没办法,每次提到他都只能叫他韩王信。

同样这也有两位桓公,显然是第一位齐桓公更有名,所以第二位齐桓公很多人就称他为桓公午。

当然古代还有个特点,愿意把这个地名和这个人名结合起来,就是说愿意用一个人的姓氏,加籍贯来称呼他。

而刚好在第二位齐桓公时代,他把齐国的首都迁到了上蔡,所以后世也有很多人用蔡桓公或者蔡桓侯来称呼他。

那个时候已经是战国时代了,兼并战争很激烈了,像蔡国这样的小国,早就亡国多少年了,因此也不至于出现混淆,所以扁鹊见的既是蔡桓公,也是齐桓公,这两个说法都没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