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结一下傅青主的用药特点

 liuqingxun 2021-12-10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傅山,明末清初人,原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又号朱衣道人。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博通经史百家,工诗文书画,精于医药

文章图片1

明亡后,高风亮节,隐居不出,康熙时,地方官曾强使之应博学鸿词科,不就而还。相传傅氏擅长烹任,在阳曲自开“清和元”饭庄,以“头脑”菜最称佳肴,招揽四方顾客购食“清和元头脑”,以示抗清,可见其民族气节高尚。

他隐于医,在医学上有很高深造诣。传世之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其中《男科》一书,流传不广。

《傅青主女科》及傅氏另一著作《产后编》均为妇产科重要文献,解放后合编印行。

近年来山西中医研究所发现《傅青主秘方》一本,得自道观,就文字及方剂组合看来,与《女科》如出一辙,其方用于临床,颇多效验,很可能是傅氏手笔。

需要指出由于《女科》《辨证录》女科部分文字相同,对于傅氏著作历来争论很大,但医者“求其术之可用,无庸核其书之必真”,考定的问题留待医史专家去研究,这里不影响我们评价傅氏著作。

《女科》分上、下二卷,列带下、血崩、鬼胎、调经、种子、妊娠、小产、难产、正产、产后等十门,共计八十症,八十三方。合入《产后编》,还当增加四十二症。全书先论后方,按条排列,文字通俗晓畅,为妇科必读之书。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医学家,《傅青主女科》最能反映其学术思想,影响最大,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傅山先生发明的太原名吃“头脑”是一服滋补良剂,有特定的剂量和深刻的药物配伍原理。“头脑”其性偏温而升散,适合于体质偏寒之人,平素脾胃虚寒、畏寒喜暖者或产后营养缺乏奶水不足者最宜,适合于北方秋冬季节食用。

傅山(1607- 1684) , 字青主 , 明末清初山西阳曲人(今太原市)。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及医学家。傅山的医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小儿科》、《傅青山男科》,其中《傅青主女科》最能反映其学术思想,影响最大。另外,传统认为清代陈世铎著述的《石室秘录》、《辨证录》、《草本秘录》、《洞天奥旨》(又名《外科秘录》)以及《外经微言》等书,据考证实为傅山所著。《傅青主女科》的方药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注重中药炮制

傅山用药很讲究 ,《女科》所用 170 条处方中 , 几乎所列方剂都有对药物炮制的要求, 不仅继承了前人炮制经验, 而且有所发展。

一般修治:去杂质。有两种情况, 一是去掉药物的非药用部分;二是去掉当前医疗所不需要部分 , 可改变药物的功效, 很多是傅山首创。如茯苓、扁豆去皮不欲渗湿, 增强健脾;乳香、没药去油免恶心等。

水制:包括洗,如肉苁蓉洗净去甲,当归、川芎、香附酒洗增加辛散作用;浸泡,如巴戟天酒浸增加温补,盐水浸洗直入肾经。

火制:包括煅,如石膏、乌梅煅灰去核增加收敛;炮,生姜炮则减少发散,增强温中;煨,煨肉蔻增强温中止泻;炒,如炒桅子、黄连减少寒性,炒艾叶、益智仁增加热性;炙,即加辅料炒,醋炒白芍、青皮、郁金入肝止痛,酒炒菟丝子增强温补,蜜制黄芪甘缓益元,姜制厚朴增加温通。

水火合制:如蒸,欲增加温补之性,熟地要九蒸九晒,山萸要蒸熟或蒸去核;欲减少寒凉之性,石斛要用酒蒸。

特别注明不加炮制或必须炮制:如建莲子不去心清心健脾,乳香、没药不去油活血力宏,而附子、半夏、桃仁等药则必须按法炮制以去其毒性。

对后世方剂学的贡献

《女科》一书对每一病证 , 均以设疑、辨证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先议病因病机,在病性、病位、病势都十分明确的基础上再论其治法,层次分明,对后世方剂学启发很大。

古代方书中均有脉有证 , 或言从脉不从证,但是傅山的医学著作却是从证不从脉,究其原因,并非傅山不懂脉学,而是由于辨脉没有辨证容易,所以傅山的医学著作重在辨证,这样“即令不知医之人读之,亦了如指掌”(顾炎武《大小诸证方论序》),可用他的方书治病,而不致于误治。

傅山用药君药或君臣药特重,余药特轻。如完带汤中白术、山药与陈皮、芥穗,定经汤中当归、白芍与柴胡,安老汤中人参、黄芪与香附,用量之比为20 :1;而援土固胎汤中白术与附子,黄芪补气汤中黄芪与肉桂之比则为 40:1。如此配伍,方向明确,主攻有力,药味虽不多,但力专效宏而无泛杂不勇之弊 ,用之临床,确能收到良好效果。

傅山组方用药常一补一涩,一散一收,一寒一热,一行一止等,后世称“对药”,无不寓有“相反相成”之至理深义,颇合临床实用。

治病首重脾胃

傅氏学术特点,治病首重脾胃,强调扶持人之正气。对于脾胃,既照顾脾阴,又注意胃阳,用药阴阳兼顾,所以方中山药白术时常同用。

例如妇人病最多郁症,从前妇科方书多用疏肝理气,芳香解郁法治疗郁症。傅氏采用育阴养血,益气健脾方法治疗,用药多以扶正为主,慎用芳燥。

解郁方中当归、白芍、地黄、白术、人参、山药等育阴养血益气健脾的药用至一两,而调气疏肝之药用量则轻,如柴胡多则一钱,少者五分,香附多则三钱,少则不等。

这种重用扶正轻用疏泄的方法,既能起到补而不滞的作用,又能达到调和脾胃理气解郁的目的,实为良法,也是傅氏重脾胃扶正气的心传。

傅氏《女科》,每一个病之前先有详细论述,示人该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要点,词简而意明,便利学者,是其著作长处。傅氏用药,十分大胆,方剂组合尤其巧妙。

用药多者恒多,动辄以两,少者恒少,仅用几分。这种轻重悬殊合于方的用药法,实是匠心独运,后人评谓:“用药不依方书,多意为之,每以一二味取验”,其实还未窥得奥秘。傅氏之方,粗看虽无法度,实际还是本仲景制方准则而来,不过能够神明变化而已。

文章图片2

完带汤为例:白术一两,山药一两,白芍五钱,苍术三钱,车前子三钱,人参二钱,甘草一钱,柴胡六分,黑芥穗五分,陈皮五分。

此方用大量白术,山药为君药,双补脾胃阴阳;用中量人参,苍术为臣药,补中气燥脾土;芍药甘草合用为甲己化土,车前子利湿,均为正佐之药。

方中最妙者,柴胡、陈皮、黑芥穗俱用不及钱之小量,柴胡用以升提肝木之气,陈皮用以疏导脾经之滞,黑芥穗用以收湿止带并有引血归经作用。

方中山药、白术用量可谓大矣,陈皮、柴胡、黑芥穗用量可谓小矣。大者补养,小者消散,寓补于散,寄消于升,用量奇而可法,不失古人君臣佐使制方之义。

傅氏精于药

傅氏精于药。统稽《女科》诸方,凡用补养强壮之药则往往量大,如白术、山药、熟地、黄芪等,极量可至二两。

用升提开破之药则往往量小,如升麻不超过四分,陈皮不超过五分等。此等处皆为人所不敢为。盖傅氏亲自采药卖药,对于药物性能了然胸中,分量轻重自能权衡在手。

文章图片3

读傅氏书,须知最大创造发明处就在他的方剂。这是他几十年研究医学,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万勿忽略。我在临证中常用他的方子。

例如加减当归补血汤是他用治老妇血崩不止的方,临床上用治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不止,常有殊效。

我院研究生班病房曾收治一李姓青年患者,月经周期紊乱,时崩时漏,淋漓不断,一月中仅三、二日干净,经用补脾、化瘀、凉血、温摄诸法不效。

以此方加味,药用生黄芪一两,当归一两,三七根末三钱,桑叶一两,白术四钱,白芍一两数剂而效。

用此方止血,关键在白芍、桑叶用量要大。据《止园医话》载,白芍止血力大,我加入方中,常用一两以上大量,治愈多人。又治鼻衄亦效。

脉管炎,中医称为脱疽,甚者溃疡发臭,临床颇觉棘手,《傅青主秘方》顾步汤甚效。曾在××医院会诊一患者,脚趾发黑,长期不愈,投以此方而瘳。

后又治愈多人。药用紫花地丁,连翘茎、乳香、没药、防风、蔹叶、白芷、蒲公英各四钱,葱头十个,痒者加蜀椒,煎洗极效,亦治臁疮。方歌曰:“地丁公英连翘茎,乳没蔹叶芷防风,葱头十个煎熟洗,能治烂脚臭烘烘。”

《女科》生化汤用于产后恶露不尽神效,社会上流传甚广,至今药铺还专门备有此药,也可见傅氏方剂影响之大。

该方桃仁、炮姜、肉桂皆是温热药,用于产后引血归经,我的体会尤以初产妇用之为好。总之读傅氏书,应当精研他的用方,不要轻易滑过。

傅青主的方,据多位同仁所言皆云非常好用,不亚经方。同仁可收藏备用。

满身皆痛

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不可头痛救头,足痛救足也。

方用:柴胡、甘草、陈皮、栀子各一钱,白芍、薏仁、茯苓各五钱,当归、苍术各二钱。水煎服。

此逍遥散之变化也,舒肝而又去湿去火,治一经而诸经无不愈也。

腰痛不能俯

痛而不能俯者湿气也。

方用:柴胡、泽泻、猪苓、白芥子各一钱,防己二钱,肉桂、山药各三钱,白术、甘草各五钱。水煎服。

此方妙在入肾去湿,不是入肾而补水。初痛者一二剂可以奏功,日久必多服为妙。

腰痛不能直

痛而不能直者风寒也,方用逍遥散加防己二钱一剂可愈。若日久者,当加杜仲一两,改白术二钱,酒煎服十剂而愈。

又方:杜仲盐炒一两,破故纸盐炒五钱,熟地、白术各三两,核桃仁二钱。蜜丸,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服完可愈。如未痊愈,再服一料可愈。

腰痛而不止

凡痛而不止者,肾经之病,乃脾湿之故。

方用:白术四两,薏仁三两,芡实二两。水六杯煎一杯一气饮之。此方治梦遗之病亦神效。

腰腿筋骨痛

方用养血汤:当归、生地、肉桂、牛膝、杜仲各一钱,川芎五分,甘草三分,山萸、土茯苓各二钱,核桃二个,破故纸、茯苓、防风各一钱。水、酒煎服。

腰痛足亦痛

方用:黄芪半斤,防风、茯苓各五钱,薏仁五两,杜仲一两,车前子三钱,肉桂一钱。水十碗煎二碗,入酒以醉为主即愈。

腰足痛明系是肾虚而气衰,更加之湿自必作楚,妙在不补肾而单益气,盖气足则血生,血生则邪退,又助之薏仁、茯苓、车前之类去湿,湿去而血活矣。况又有杜仲之健肾,肉桂之温肾,防风之荡风乎!

腿痛

身不离床褥伛偻之状可掬,乃寒气之侵也。

方用:白术五钱,芡实二钱,茯苓、萆薢各一两,肉桂一钱,杜仲三钱,薏仁二两。水煎,日日服之,不必改方,久之自奏大功。

两臂肩膊痛

此手经之病,肝气之郁也。

方用:当归、白芍各三两,柴胡、陈皮各五钱,羌活、白芥子、半夏、秦艽各三钱,附子一钱。水六杯,煎三沸取汁一杯,入黄酒服之,一醉而愈。

此方妙在用白芍为君,以平肝木,不来侮胃,而羌活、柴胡又去风直走手经之上,秦艽亦是风药而兼附子攻邪,邪自退出,半夏、陈皮、白芥子祛痰圣药,风邪去而痰不留,更得附子无经不达而其痛如失也。

手足痛

手足肝之分野,而人乃为脾经之热,不知散肝木之郁结,而手足之痛自去。

方用逍遥散加栀子三钱,半夏、白芥子各二钱。水煎服,二剂,其痛如失。

盖肝木作祟脾不敢当其锋,气散于四肢,结而不伸,所以作楚,平其肝气则脾气自舒矣。

胸背、手足、颈项、腰膝痛

筋骨牵引,坐卧不得,时时走易不定。此是痰涎伏在心膈上下,或令人头痛,夜间喉中如锯声,口流涎唾,手足重腿冷,治法用控涎丹,不足十剂其病如失矣。

背骨痛

此症乃肾水衰耗,不能上润于脑,则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做痛也。

方用:黄芪、熟地各一两,山萸四钱,白术、防风各五钱,五味子一钱,茯苓三钱,附子一分,麦冬二钱。水煎服。

此方补气补水,去湿去风,润筋滋骨,何痛之不愈哉。

腰痛兼头痛

上下相殊也,如何治之乎?治腰乎?治头乎?谁知是肾气不通乎!盖肾气上通于脉,而脑气下达于肾,上下虽殊而气实相通,法当用温补之药,以大益其肾中之阴,则上下之气通矣。

方用:熟地一两,杜仲、麦冬各五钱,五味子二钱。水煎服,一剂即愈。

方内熟地、杜仲肾中之药也,腰痛是其专功,今并头而亦愈者何也?盖头痛是肾气不上达之故,肾补肾之味,则肾气旺而上通于脑,故腰不痛而头亦不痛矣。

“头脑”是什么?一般人恐怕很难与食品联系在一起,殊不知,它的确是一种地方“名吃”,也是一种特制的“药膳”,为明末清初山西名人傅山发明。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阳曲(今太原市)人。傅山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是进士,父亲是贡生。自幼博览群书,聪明过人,14岁中秀才,深受当时山西督学文太清、袁继咸等人的器重与赏识。甲申之变(1644年)后,由于他儒家正统思想浓厚,认为满清入主中原系“亡国、亡天下”,故出家为道,自称“朱衣道人”,以行医布道为掩护,秘密从事反清活动,反清失败后,坚持不与清廷合作,保持民族气节,隐居乡村,论字画,谈学问,施医药,取得很大学术成就。其友人曾对其作出“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的评价,这个评价从一个侧面描绘出傅山德才兼备,医儒皆精的概貌。

“头脑”考证

“头脑”作为食品名称并非傅山首创,据考证大约始于十四世纪末(元末明初),《水浒》第五十一回中有“赶碗头脑”的话,足见那个时期已经有了卖“头脑”的饭馆,当时的“头脑”用什么材料,如何做法,不得而知。作为食品的“头脑”也并非只是太原的传统名吃,上海有一种名吃也叫“头脑”,与太原的“头脑”原料、做法、完全不同。但不管怎样,提起“头脑”,人们总是想到太原名吃,想到傅山先生,这是因为太原的“头脑”是傅山发明的,太原“头脑”最有养生价值,文化底蕴也最丰厚。

据说,傅山中年丧妻之后,一直未续,侍奉于母侧。其母年迈体弱,长卧病榻。为使母亲康泰颐寿,傅山便研制了以肥羊肉、莲藕、山药、黄芪、良姜、煨面、黄酒、酒糟八种药材和食物为原料的“八珍汤”,作为老人冬季进食的早点和调补品。经过一个冬季的精心调治,他的母亲百病尽消,精神焕发,从此,“八珍汤”之名不胫而走,人们称其为“名医孝母剂”,纷纷登门求此食方,时值清兵入主中原,傅山立志反清复明,遂易“八珍汤”之名为“头脑”,寓意反清复明需要用头脑。当时一位甘肃尕(gǎ)姓移民户,在太原南仓巷开设专卖羊杂割的饭馆,生意清淡,傅山怀着济世扶贫的愿望,传授给他“头脑”的配制方法。并亲笔为这家饭馆书写牌匾,取名“清和元”。每逢遇到体虚需要滋补的病人时,傅山便让他们吃“清和元”的“头脑”,经傅山广泛宣传与“头脑”显著的养生疗效,三百年前的太原“清和元”饭馆,热闹非凡,门庭若市。需要说明的是当年的“清和元”饭馆在太原市南仓巷的中段西侧,民国年间迁到太原市桥头街。

傅山发明“头脑”只是百姓口传,并未见于书籍记载,这是因为在屡兴文字狱的清朝,无人肯把傅山深微曲折的反清复明用意形之纸笔的缘故。从“头脑”的配方看,它是一服滋补良剂,有深刻的药物配伍原理和特定的剂量,这一点也可佐证其由傅山所发明。

“头脑”的配方和服用注意事项

“头脑”的制作方法为:以羊肉、山药、莲菜(莲藕)为原料,先将羊肉切方块,入锅用大火烧沸,加花椒、黄芪、良姜,改用小火煮熟后捞出,另将酒糟汁入锅煮沸,加料酒,煨面,煮成面糊汤,再把羊肉块,熟山药,莲藕放入碗里加羊尾油丁,浇上面糊汤即成。品尝时可以感到药、酒和羊肉的混合香味,风味独特,越吃越想吃。

在吃“头脑”时,一般佐以腌韭与“帽盒”,腌韭好比是服药的药引子,“帽盒”是一种烤制的面饼,短圆柱形,中间空,是用不发酵的面粉壳,合在一起,入炉烤制,喝“头脑”时,把“帽盒”掰成小块,泡在“头脑”汤里,喷香耐嚼,别有风味。

清代山西榆次也有数家饭馆经营“头脑”,其中“清盛园”“头脑”最为有名,其特点在于选用羊肉是上等的肥山羊肉,而不用绵羊肉。一碗“头脑”,通常是四块肥山羊肉、二块长山药、二片藕根、白汤无味,调料自加。

在山西晋中一带,除太原和榆次两地外,尚有昔阳“头脑”。昔阳“头脑”与太原“清和元”、榆次“清盛园”“头脑”同出一源,在食法上,太原、榆次“头脑”佐以稍麦、帽盒等面点,而昔阳“头脑”则是以水饺相佐,“头脑”做好后,即开始煮水饺,将煮熟的水饺捞入碗内,浇上“头脑”,里边再倒少许白酒,吃起来香甜暖热。

傅山对吃“头脑”的季节和时间都有特殊的要求,“头脑”每年白露至立春上市,出售时间为寅时至卯时(凌晨三点至七点)。从前的饭馆,都是在清晨挂上灯笼卖“头脑”的,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种说法,一是促使就餐者进行晨间运动,既有滋补之效,又取锻炼之功,一举两得;也有人说,傅山让人们天亮前打着灯笼前来是取“天不欲明人欲明”之意。

笔者个人认为这里面还有很深的医学道理,前面讲过,中医养生要遵循“天人相应”的原则,从“头脑”的成份看,属于温热类药膳,用来补助人体阳气之不足,从现代营养学来讲,属于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类食品,凌晨三至七时是一天中大自然阳气升发的时刻,气温在此时最低,然而“阴盛则阳”,阴气最盛之时即为阳气萌发之时,这时服用温补之品,可谓“顺天而行”,与人体“生物钟”相吻合,自然效果会好。现在有一种减肥的新理论,就是不提倡少吃,特别是早餐,应该吃饱,只要将就餐时间提就能既可保证一天足够的能量,又不致于营养过剩,这个理论与“赶头脑”越早越好的古老传统不谋而合,现在很多人习惯不吃早餐而晚餐过量,从中医养生理论来看这是“逆天而行”的,很不利于健康。

必须指出的是,“头脑”属于中医的药膳,必须遵循药膳的服用原则,即辨证施膳,三因制宜(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所谓辨证施膳,就是要把药膳当做药来服用。药都有偏性,中医治病的道理,通俗地讲就是“以偏纠偏”,药膳也有偏性,与药相比只是程度的差别而已,所以药膳必须有适用人群,具体到“头脑”,其性偏温而升散,故适合于体质偏寒之人,平素脾胃虚寒、畏寒喜温者或产后营养缺乏而致奶水不足者最宜;阳盛体质,平时易“上火”者,或阴虚阳亢如某些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不宜。就年龄而言则中老年较青少年更为适宜。别外,按“因地”和“因时”制宜的原则,“头脑”适合于北方秋冬季节服用,南方和春夏之季则不宜。以上这些都是需要十分注意的,否则不利于弘扬“头脑”这一传统美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