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金融发展简史

 读书人心系天下 2021-12-10

第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金融事业(1921-1949年)

第一章 大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萌芽(1921-1927年)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和农民协会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在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思想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金融方面的认识与探索

二、彭湃在领导广东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思想

三、毛泽东在领导农民运动中的金融思想

第三节农民协会的金融活动

一、农民协会设立的金融机构

二、农民协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

三、农民协会办金融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土地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建立(1927—1937年)

第一节 土地革命的任务与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一、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三、农村中的高利贷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的创建与演变

一、摧毁旧的金融机构

二、土地革命初期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金融机构

三、土地革命发展时期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金融机构

第三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的诞生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三、长征路上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四、长征胜利后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银行的业务活动

一、发行货币,同国民党的封锁作斗争

二、代理金库,支持革命政权的财政

三、吸收存款,为革命根据地经济建设筹集资金

四、发放贷款,支持生产发展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发展(1937-1945年)

第一节 国共合作与抗日根据地

第二节 中共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金融

一、陕甘宁边区概况

二、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三、光华商店与陕甘宁边区的货币流通

第三节 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一、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二、晋冀鲁豫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三、晋绥边区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四、山东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五、华中抗日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节 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任务与组织建设

一、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任务

二、抗日根据地银行的组织建设

第五节 抗日根据地银行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斗争

一、抗日根据地的货币发行

二、建立与扩大抗日根据地货币流通市场

三、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斗争

第六节 抗日根据地银行的信贷活动及利率政策

一、抗日根据地银行信贷活动的基本情况

二、信贷支持边区农业的发展

三、抗日根据地的利率政策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金融事业的胜利(1945-1949年)

第一节 解放区的扩大与统一

第二节 解放区金融机构的发展与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一、新解放区银行机构的设置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

三、解放区对国民党政府金融体系的接收管理

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

第三节 解放区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斗争

一、解放区的货币发行

二、解放区的货币斗争

三、货币的逐步统一

第四节 城市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

一、开展城市金融业务

二、加强对私营银钱业的管理

三、严格禁止金银计价流通

四、肃清外币,加强外汇管理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金融事业(1949-1978年)

第五章 新中国金融事业的开创(1949-1952年)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二节 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

一、接管官僚资本金融业

二、打破封锁、取消外资银行特权

三、对私营金融业的整顿和改造

四、建立新的保险体系

五、建立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网络

第三节 建立人民币体制

一、彻底肃清国民党政府发行的货币

二、禁止金银计价流通和私相买卖

三、禁止外国货币流通,统一管理和经营外汇

四、逐步收回各解放区发行的货币

五、收兑新疆、西藏流通的地方货币

第四节 制止通货膨胀,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制止通货膨胀,稳定金融物价

二、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金融事业的巩固和发展中(1953-1957年)

第一节 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的建立

一、“大一统”中国人民银行体制的形成

二、建立纵向型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三、取消商业信用,集中信用于国家银行

四、建立现金出纳计划制度,加强对货币发行的管理

第二节 集中资金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运用多种手段聚集资金

二、集中资金支持国营经济的发展壮大

三、促进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节 发行新人民币,完善人民币体制

一、发行新人民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从实际国情出发,实现新旧人民币平稳兑换

三、周密组织,顺利地完成发行任务

四、新人民币发行的意义

第七章 在曲折中前进的金融事业(1958-1978年)

第一节 “大跃进”时期金融工作的挫折与调整

一、“大跃进”对金融的影响

二、金融工作的调整

第二节 “文革”时期对金融工作的冲击与整顿

一、“文革”中金融工作的波折

二、“文革”中金融工作的两次转机

三、1976年10月后银行工作的整顿和加强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时期金融的变革与发展(1978-2011年)

第八章 改革开放和“大一统”金融体系的变革(1978-1984年)

第一节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的金融思想

一、发展现代经济必须发挥金融枢纽的作用

二、解放思想和推进金融改革开放

三、金融改革开放与维护金融安全

第二节 金融体系的历史性突破

一、恢复和建立多种金融机构

二、改革银行体制和扩大信贷领域

第三节 建立中央银行制度

一、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酝酿过程

二、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第四节 改革中的金融运行和治理通货膨胀

一、改革初期的经济金融形势

二、对1984年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九章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新格局的形成(1984-1992年)

第一节 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和推进改革

一、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二、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节 推进改革和金融机构的多元化

一、改革外汇管理休制

二、重建或新建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推进国有专业银行的企业化改革

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六、保险业的恢复和发展

第三节 金融系统人事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

一、银行系统干部管理体制改革

二、金融系统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

第四节 建立和发展金融市场

一、货币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二、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第五节 加强宏观调控和治理通货膨胀

一、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二、对1988年通货膨胀的治理

第六节 金融逐步对外开放

一、引进外资金融机构

二、中资金融机构发展海外业务

三、加入国际性及区域性金融组织和发展国际金融合作

第十章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1992—2001年)

第一节 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第二节 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和扩大开放

一、完善中央银行职能和改革组织管理体制

二、汇率并轨改革和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三、政策性银行的建立

四、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五、股份制商业银行蓬勃发展

六、农村金融体系在改革中发展

七、保险业推进改革

八、金融扩大开放

第三节 金融市场在改革中加快发展

一、货币市场规范发展

二、资本市场迅速成长

第四节 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一、金融宏观调控的改革和发展

二、治理整顿金融秩序和实现经济“软着陆”

三、加强宏观调控和应对亚洲金融风波

第五节 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和加强监管

一、统一监管向分业监管转型

二、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的转变

三、加强监管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第十一章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金融加快改革开放(2001-2007年)

第一节 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快对外开放

二、加快现代化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节 金融加快改革与发展

一、完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

二、全面推进大型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三、中小商业银行迅速发展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

五、建立和完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六、提高保险业的竞争力

第三节 金融市场在创新中规范发展

一、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规范发展

二、货币市场不断完善和稳步发展

三、外汇市场建设深入推进

四、黄金市场平稳快速发展

第四节 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

一、积极创新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三、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四、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第五节 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完善

一、银行业监管体制的健全和完善

二、证券期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

三、现代保险监管框架的建立和完善

四、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和化解历史形成的金融风险

第六节 金融对外开放深入进行

一、银行业按照有关承诺逐步实施开放政策

二、证券业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三、保险业积极、稳妥地扩大对外开放

第七节 金融法制和基础制度与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一、金融法律框架逐步完善

二、支付体系、征信体系建设和反洗钱工作不断加强

三、金融会计统计制度逐步完善

四、货币制度、国库体系、金融信息化体系和金融人才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第十二章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提升金融竞争力(2007—2011年)

第一节 加强宏观调控和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根据形势需要适时调整货币政策

二、执行宏观审慎政策和保障经济金融稳定运行

第二节 金融深化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

一、深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二、深化大型商业银行改革

三、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取得新进展

四、农村金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五、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第三节 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和参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一、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国际地位及影响力日益提高

二、区域金融合作不断深化

三、人民币跨境使用取得重大进展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