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志亮:想明白乡村振兴的十个问题

 anywherexxx 2021-12-11
编者按:


城市发展不仅靠产业,也要靠优质的城乡建设。城乡建设不只有“城”,也有“乡”。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在江南,在无锡,要实现乡村振兴,同样需要我们去共同探索,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肯定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而我们觉得,对乡村振兴的关注和讨论也是一种必需。

今天,我们刊发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高级规划师孙志亮的这篇文章,也期待引发大家的共鸣,欢迎业内人士、各方代表一起参与讨论,欢迎留言交流。

历史上,中国农村为中国革命胜利、改革开放、城市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城乡融合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

只要我们对乡村和土地怀着不变的信任和尊重,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的关键突破口,循序渐进做好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乡村就会越来越美好富饶。

PART 1

以史为鉴
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的关键突破口

规划既是为了当下实施绘的建设蓝图,也是为后人明天建设画的规划控制图。城乡规划要维护城乡整体利益,要能够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在城乡规划中一定要有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的思维方式。

1949年以来,无锡城乡规划建设有三件值得大家深思的战略大事,分别是:


市政府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规划建设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新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及两侧绿带

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民在惠山义务植树

二十一世纪初蠡湖的退渔还湖。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以人为本(谁来做、为谁做、做什么、怎么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突破口。

首先就是要让广大农民对乡村重新充满自信,有回归和共同发展产业、建设并管理乡村的意愿和自觉;

其次,规划建设要遵循规律、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做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让乡村生态宜居有乡愁,让各种能人向往乡村、返乡驻乡、回馈家乡,和当地农民共同来振兴乡村;

再者是要高度重视在村民中培育并宣传有良好口碑的乡村领路人,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从而引领广大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建立乡村振兴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村民自治、乡村可持续发展。

PART 2

实施乡村振兴
要坚持“四个要”

工作要主动,早谋划早主动,策划好后再规划建设。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物理建筑空间等的设计,更是乡村社会的设计,进而通过产业运行,发起乡村的“自我重塑”。

乡村振兴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为规划原则,以生态经济为指导,在不破坏自然经济的基础上,进行效率最大化设计和建设,致力于将产业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居等等要素融合在一起,打造可持续发展、造福一方百姓的民心工程。

乡村各有不同,乡村之间存在差异,在地形上有山地、平原、水乡等,在位置上有近郊、远城(镇);

乡村之间存在贫富之别(包括集体和个人),在资源禀赋上有的乡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丰富,有的相对匮乏等;

在民众意愿上有的已翻建、有的尚未动,有的愿意拆迁,不愿翻建;

有的有地可建,有的无地可腾,有的要易地翻建;

有的历史上政策、标准不一;

有的地方可建民宿、搞旅游,有的没有条件等等。

因此,搞乡村振兴一定先要摸清家底、针对不同乡村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对症下药的举措。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摄影者:吴霖

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携带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连接着历史和未来,有文化、有历史、有家族及独特的生活方式,是人们对生态宜居的向往和追求。

乡村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有久违的乡音、乡土、乡情以及生活方式和传统。乡村生活的这种闲适性,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稀缺的资源。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规划是基础,文化是灵魂。

而产业运营才能让乡村活起来,具有生命力。

在产业运营规划中,要关心村民生活质量提升和观念转变,关注青年如何返乡回家,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并带动“新村民”来此创业就业。

农业回报周期长,大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低,且受自然环境影响大,不确定性因素多,需要保持政策的连贯性、稳定性,才能给投资者和村民以发展信心。

试点先行。

选择乡村(社区)班子团结、口碑好、有公心、会做和善做群众工作的乡村做试点。通过试点,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完善系列操作政策,来推动面上的乡村振兴。

在试点中要探索重塑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操作流程及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等。

总之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尊重农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期盼。

操作要谨慎。

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不难。

乡村工作不同于城市,有其自身的特点,关键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心,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关键是我们要正确有序引导。

图片

图片源自网络 摄影者:黄维业

乡村工作有其特点,一是村民有眼见为实的心理,看不到未来实际就不肯轻易相信;二是村民普遍有随众心理,在决策的时候通常会依循“乡绅”的意见;三是群众诉求复杂易变,比如同一件事会出现今天同意明天不同意或者儿子同意父母不同意等等不同状况。

针对乡村工作的特点,要做到取信于民,就要做到说话算数、干群一致、前后政策一致,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群众之间的事多交给群众协商解决。

如谁家符合条件建,谁家可拿补贴、拿多少,谁家有假离婚,谁家有违章建筑,邻居百姓最清楚、最有发言权。

图片

政策要配套。

要解决好几个关键性政策问题,一是乡村产业发展及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长效建设管理,农民得益受益问题;三是各类建房审批合法性问题;四是土地利用保障问题;五是资金筹措保障问题;六是各条线协调形成合力问题;七是基层在现场处置决策权问题;八是乡村振兴结果导向、以奖代拨等政策细化落实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是政策解释上下统一,要说老百姓听得懂、信得过的话;要真正做好用地长期保障,保持政策连续性;新官也要理旧账、管旧账;要落实乡村班子的待遇,让其没有后顾之忧,敢担责、有权威、百姓认同。

PART 3

对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五点建议

坚持用心做事。

安居才能乐业,乡村振兴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建房更是农民家中的最大事。

乡村振兴涉及千家万户,情况错综复杂,但这是一桩好事,也是一件难事。只有我们坚持再坚持、排除万难,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得到百姓、社会、党委政府各界的满意,让乡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图片

以诚待人,用心沟通。

一个成功的规划应该是使你的理念被大家接受,最后共同来完整实施规划。

乡村振兴是一项群众工作,既要掌握政策,又要尊重历史;既要尊重民意,又要善于发挥乡贤的榜样示范作用,依靠群众中的带头人做好沟通工作。

与群众沟通,要做到换位思考、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心换心。在具体方式方法上,可以先谈策划规划,这样易于统一思想。


在农房翻建上可先设计多种户型供村民自主选择。在村民选择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样板房,让农民眼见为实。

让村民多到现场参与监工,这样便于上下沟通,统一思想。也可以多带村民到较好的试点乡村现场观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务实做事,脚踏实地。

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厚积薄发。多跟村民接触,多深入基层,用心发现工作中存在的真实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办法总比困难多。

做到以理服人、以人品服人、既合规又可操作。

坚持终身学习。

眼高手低在生活中是一句批评的话,指的是眼光高、要求的标准高,但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低。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乡村规划建设上,眼光不高、眼界不宽,实际工作能力也绝不会高。

做好乡村振兴就要坚持终身学习,在实践工作中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多向先进学习,带百姓多学多看多讨论,不断扩大大家的眼界。

沉下心来做研究。

乡村振兴是一个大课题。做好乡村振兴,要多思考十个问题:

# 乡村振兴 #


一、为什么叫乡村振兴,不称农村振兴?

二、为什么乡村学生上大学后不愿回乡村?

三、为什么青壮年都在为城市做贡献?

四、如何改变乡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

五、乡村用什么吸引人?回乡村去的人做什么?

六、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如何合理使用?

七、回乡村的人会持续有尊严吗?

八、乡村振兴后为谁服务?

九、乡村和城市建的一样就是乡村振兴吗?什么叫乡村美?乡村应营造什么样的环境?

十、如何保持政策的延续性、稳定性,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想明白了这十个问题,才能做到策划、规划、建设、长效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一体化研究,更好地挖掘乡村文化及民俗风情,讲好乡村故事,发挥乡村各自的个性特色,留住乡愁、集聚人气、培育产业。

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在产业,如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把乡村产业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民居有机融合,注重资源利用和多业态打造,促进高质量产业落地,更关心村民生活质量提升和观念转变,确保农民增收、产业活力激发、乡村集体资产增值、乡村人居品质提升、人文延续、“乡贤乡绅”作用发挥,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答题。

其实,近年来关于乡村振兴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以下与大家分享一二:

图片

无锡园林设计院马超接触了不少关于乡村振兴的事情,也参与一些地方政府组织的的乡村振兴讨论,在他看来: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文化振兴、观念振兴和产业振兴。

何为文化振兴?就是乡贤回归。

乡村关键在于乡,乡是故乡、家乡,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之根、家族之源,中华5000年的文化就是以家乡文化作为载体的,大多数人的乡愁情感会在40岁50岁60岁之后迸发,想回到家乡,想落叶归根。

所以,乡村振兴必须用政策方针留住乡村的文化之根,民俗之源,要让“人情味”重新浓起来,以村为单位做好乡村文化振兴的落实工作,让“村文化”热闹起来,“村活动”丰富起来,不要再过度城市化了,把最后的农村“人情味”痕迹都抹去了。让事业有成的乡贤们回来不光是靠政策、拉赞助、做慈善,最主要是要靠他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有情感投入的乡贤才是真正能为乡村振兴发挥最大助力。

何为观念振兴?是让村民留住

所有的政策支撑、所有的保障措施,最终落实主体还是当地村集体、村民,如果当地村集体、村民的观念不改变,什么样的措施和政策最终都会走弯路。

目前,农村和城市劳动的收入差距日益加大,这个是不争的事实,这样会导致农民还是会去逐利,但归根结底怎么样提高农产品的溢价值,是需要在观念上引导的,农产品也是需要严选的。须让农民有很好的质量意识、知识产权意识、市场意识,让他们配得上所付劳动的价值,让他们有更多的获得感,对自己生活的满足感。只有经济更好了,村民才不会外出务工。              

何为产业振兴?是让年轻人回来

目前长三角区域乡村的交通是很发达了,但农村的产业基础肯定是以农业为主的,可是单农业,是不需要大量年轻人的,也吸引不了年轻人,但是现代农业,农业的研发,科技农业,甚至是农产品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溢价率)是需要大量的年轻人来发挥他们的创造创新思维的。所以产业振兴关键在于农业的技术革新、产业链的创新,这对于年轻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超相信,如果以上三个问题如果能解决,那乡村会非常有活力。

图片
图片

江南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张颂炫表示:

乡村振兴战略是个超大课题。随着“农耕文明”时代的渐行渐远,乡村逐步纳入现代文明社会的脚步将越来越快。传统意义上的乡村的解体是历史的必然,我们要振兴的乡村也应该是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中的乡村。原来的乡村回不去了。

怎样振兴?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和地方,由于条件的不同,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以无锡惠山新城建设为例,它在古村落的保护建设上之所以能够有所作为,这跟它的经济实力、领导素质和乡贤村民的意识都是有着直接的关系的。

所以,在制订某一地、某一处的乡村振兴计划时,一定不能脱离当时当地的具体政策和具体条件,要努力做到在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其个性来。如此,才有可行性,才能落地。

图片

周丹红:

基层最需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农民真正致富才是硬道理,而我们作为基层回乡创业者,初心是想在家乡做点事的同时,利用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带动更多百姓致富。

包妍:

相对于农村,乡村是囊括了农业产业、特定社会组织及文化伦理的乡土传统主体。因为城市高速发展带来的更多挣钱机会、配套及身份标签驱动,对乡村劳动力形成虹吸效应,人的流失造成村落“空心”,在很长一个阶段里乡村发展停滞、衰败。

而目前,无论从时局“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以及时机“城市、年轻及消费开始选择主动下乡'都给乡村发展带来前所未有契机。乡村振兴应该由过往国家被动“输血'转为市场化的主动“造血”,政府助力、资本下乡、村企合作,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产业融合落地及乡村文明复兴,打造乡村永续发展的内生力:基于这块土地特点生长出来的产业生态、宜居环境、及在地人文叠加,形成有独特辨识度的美好磁场,从而吸引人才,人才留下不断再创造,生生不息良性循环。

图片

吴堃:

评论效率为先的原则很好,效率是最优的选择,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是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平衡的状态,是发展中的稳态平衡。绝对不允许表面文章和运动式浪费,绝对不会出现无谓损失。乡村的基本公共福利是商品式公平分配的,这为接下来的效率优先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只有效率优先才能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作者介绍

图片孙志亮,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无锡市工商联名誉主席、高级规划师。曾任无锡市第十二届、十三届政协副主席、无锡市规划局副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无锡市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蠡湖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无锡市惠山古镇保护开发工作小组组长等职务。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文化挖掘、非遗保护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丰富的经验。其领衔实施的蠡湖治理、惠山祠堂群修复申遗工作,都成为了锡城无出其右的城市名片,蠡湖整治斩获国际国内多项大奖,惠山祠堂群成功列入全国申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预备项目。




奔流财经社招募开始了
诚招媒体运营高手、写作小组成员
有意者请与主编联系

奔流财经社”,原名“金融街1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