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迎春杯”全国首届公众平台线上文学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展:王奎华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1-12-11
栖霞山
王奎华
网络女友夏,家是我们浭城人,在南方工作,昨天突然从昆明远道回来,到老家要见我,微信上说让我猜测她为何这么急切的想见我这位神交大叔,实话实说我还真没猜到,她银铃一般,用语音说见了面再告诉我。
一夜没有睡好,很兴奋地想着,夏为啥要见我呢?天蒙蒙亮我们便迫不及待的在城郊结合部的栖霞山脚下见面了。
正如我想象的一样,夏姑娘的腰身虽然很纤细婀娜,但胸脯很结实很丰满,个子很高挑匀称,脸蛋儿白里透红。我很兴奋,心里有莫名的美好冲动,冲上去握住夏的手,感觉出她也很欢快激动。我说夏啊快告诉我为什么,夏用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注视着我说,她是回老家来看栖霞山的山林。
这样,我们就沿着披霞山的山路,一直超深处走去。
栖霞山就在眼前。清晰的轮廓,健壮的体魄,有仙风道骨的凌然,更有风情万种的风采。冀东地区的北方山脉,环绕着丰润城区北面,尤若一道天然然屏障,世代守护着美丽的浭水小城。
沿着古朴的山路攀援,依然可见一块一块绿油油毗邻的麦田,初夏的麦子已经感觉不到它噌噌地拔节,此刻它们正忙着吐穗,忙着丰满自己,一眼望去绿波荡漾,微微泛着金黄。还没等我言语,夏姑娘已经从麦田里掐几颗麦穗,眯起双眼用小巧的鼻子闻着麦香,嘴里舒心的呼出快乐而喃喃语气,啊北方的夏真好啊。我走过去教给她,用手把麦粒揉搓下来,吃了它,比完全成熟的麦粒好吃,更可以领略出北方夏天的味道。
我小时候的初夏,大人们已经开始用那古老的,使了几代的磨刀石,嚯嚯地把镰刀磨的飞快,一把镰刀承载着一个夏天沉甸甸的收获。
越往高处走,山林愈加浓密,丛林绿木都在那里显摆着自己的悠然。自由欢快的山雀鸟儿,在我们的身边,无所顾忌的蹦来蹦去,飞来飞去,仿佛示意我们,这山林是它们的,作为主人在欢迎客人的到来。
有小溪从山顶流下来,蜿蜒而美丽地流经山谷,流过山林。潺潺的流水声,在歌唱,在述说这初夏大山的神秘与美丽。夏姑娘蹲在了小溪边,用手掬一捧清冽的溪水,喝进嘴里,立刻发出感慨,太甜了,真叫沁人心脾啊。
临近山顶,大片的葱绿山林中,突然显现一片片金黄,一片片橘红。夏姑娘首先看到了,兴奋地跑在前面,裙带飞扬。她一边跑一边喊,叔叔找到了,找到了我的最爱。
还是年龄大了,等我跑进那片橘黄山林中的时候,夏姑娘已经在树冠上面了。
哦,这是一片山杏树林。我记得,去年刚刚在网络结识夏姑娘的时候,她说特别想吃栖霞山的野山杏,我就在初夏的时候,给她寄过去,之后的日子里,她总是跟我念叨野山杏的甜美。
栖霞山到处是农家种植的杏林,那边大片的杏树上长满金黄而硕大果实的,就是种植的杏树林,它们的果实吃在嘴里只是甜而已。而这片只几棵,果实不多也不大,上面长满茸毛的,看上去嘴里就溢满酸酸甜甜口水的,就是野生山杏树。此刻,夏姑娘手里的塑料袋已经满满的一兜了。我是上不去树冠了,任凭夏姑娘欢快的,惬意的采摘初夏的甜果。
我把还在亢奋之中的夏姑娘托下杏树,她等不及把野山杏果实上面的毛毛擦洗干净,就掰开杏果,露出鲜嫩的红色果肉。她贪婪地吃起来,我也随之口水满溢。她边吃边说,大叔告诉你啊,我就是爱吃咱们北方老家的野山杏,去年您给我快递几斤,我没吃够,没过瘾,想起来就流口水,真的没骗您,您说野山杏就初夏这几天熟透,很快就落了,所以今年急着赶回北方,赶来见您。
我们在小溪里把野山杏洗干净,慢慢的品尝。杏肉是那么的可口,满嘴满心的酸与甜。我用山石把褐色的杏核砸开,告诉夏姑娘,这杏核的白色果仁,更有别样风味,刚刚吃进嘴里略带苦涩,细细品来又藏甘甜。就像我们的人生,甜中有苦,苦中有甜。
站在山顶,我的家乡小城隐约可见。城中高楼在初夏的热情中,显得那么匆忙而奔放。建设速度如此之快,浭阳新城日新月异。环绕城北的还乡河,从山顶远眺,依旧清丽动人,那水流或许就是这山溪汇流而成河。
这一次与夏姑娘在栖霞山攀援,真的是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回归田园,回归心灵,仿佛给身心做了一次全方位洗涤。碧洗的蓝天,散淡的白云,潺潺的小溪,葱郁的山林,还有那扑愣愣飞在脚下的山雀,都让我们恍如置身仙境一般。
把夏留住,永在身边,把美留住,直到永远。
作者简介:
王奎华,笔名葵花,1963年出生,现居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供职于泰康保险集团公司,职务业务总监。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唐山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小小说签约作家,精短文学签约作家,曾经在《小小说月刊》《金山》《唐山文学》《劳动日报》《唐山晚报》《渤海风》《精短文学》《作家文苑》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多篇。

“迎春杯”全国首届公众平台线上文学作品大奖赛征稿启事
1、小说、散文体裁的作品一篇(不超过20000字),诗歌1—10首(200行以内,古体诗三首以上),散文诗1—3章(不超过5000字);
2、来稿时请在主题栏注明“迎春杯+姓名”;
3、来稿时务必请附作者100字左右简介一份、个人照片一张(一定要注明笔名、真实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邮编、地址、收件人、电话、电子邮箱、微信号);
4、投稿电子邮箱:mingjie1750@126.com,或者直接投稿主编微信:明杰微信号:mingjiedeweixin123
5、征稿结束后将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并择机隆重召开颁奖典礼:
(1)特等奖1名,奖金5000元,颁发奖牌、证书;
(2)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颁发奖牌、证书;
(3)二等奖2名,每人2000元,颁发奖牌、证书;
(4)三等奖3名,每人1000元,颁发奖牌、证书;
(5)优秀奖10名,每人500元,颁发奖牌、证书;
特别提示:凡作者发表链接阅读量超过1000,写留言(评论)超过100人的作者无论是否获奖,均授予“网络人气王”荣誉称号,颁发奖牌、证书。
【附录:二十四节气简介及民俗】
1、立春:立春古称正月节、岁节、立春节、岁首、改岁、岁旦等。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作为传统的农业社会,古人相当重视立春,在期间会举行多种活动。上古时代,礼俗所重的不是阴历一月(正月)初一,而是立春日;重大的拜神祭祖、祈年、迎春和农耕庆典均安排在立春日及其前后几天举行;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岁首节庆的框架,而且它的民俗功能也一直遗存至今。自汉后统一使用历法岁节被挪到了阴历正月元日后,立春成了单纯的节气。
2、雨水:入春以后,东南风始吹,雨水开始增多。历书说:“壬为雨水时,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雨水过后,开始植树。有“春雨贵如油”,“冬春雨水贵似油,莫让一滴白白流”,“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雨水无雨天要旱,清明无雨多吃面”的农谚。雨水是果树嫁接的好时间,有“雨水节,把树接”的农谚。
3、惊蛰:惊蛰象征气温上升,天气变暖,地下蛰伏的各种动物开始苏醒、蠕动。有“雨水早,春分迟惊蛰育苗正适时”,“惊蛰不过不下种”之农谚。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4、春分: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在春分那天,有“竖蛋”的民间习俗。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在中国岭南一带,有一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又称之为“春碧蒿”。
5、清明: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洁齐、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如古籍中所讲:“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意思就是说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6、谷雨:谷雨有“吃春”的习俗。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7、立夏:立夏是为夏季之始,小麦齐穗,开始扬花上浆。此时,各种候鸟相继入境,并继续播种秋作物。立夏是多雨的时节。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立夏有"尝新"、“斗蛋”的民俗。
8、小满:在小满这一天,有“抢水”与“祭车神”的习俗。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水车于小满时启动。此前,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祭车神”亦为农村古俗。
9、芒种:自芒种起进入典型的夏季,天气相当炎热。芒种时节,正是南方养稻与北方收麦之时。芒种这天,人们在耕播种作的空余,忙里偷闲,有“送花神”的习俗。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
10、夏至:古时夏至节气有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此外还有夏至“消夏避伏”、“清补”等习俗。夏至是太阳在天空位置最高的一天,在民间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其实严格来讲,“节气”反映的是时候、物候、气候变化规律,而“阴阳五行”即属于“干支”范畴,“阴阳”的消长,是以“干支”为推算依据。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属阳,夏至这天阳气盛,但不一定是午月之中阳气最盛的一天,具体哪天阳气最盛依据干支推算。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11、小暑:在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12、大暑:大暑为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正值伏中。在岭南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在浙江台州湾一带,有“送大暑船”的习俗;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芷一带的民俗。
13、立秋:立秋,表示秋天来临,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因此,在立秋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14、处暑:处暑,暑尽天凉,炎热的天气将于是日结束。农谚有:“处暑不种田,想种等来年”,“过了处署不种秋,就是种上也不收”。处暑的民俗活动很多,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等。
15、白露: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16、秋分:在秋分时节,是传统的“祭月节”。我国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现代社会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古时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有着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17、寒露: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此时各地秋意浓,天气晴好,适合外出赏秋,尤其是登高望远。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最美夕阳红。
18、霜降: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19、立冬:立冬作为“四立”之一的重要节气,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也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的兴旺吉祥。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候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20、小雪: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把多余的肉类用传统方法储备起来,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21、大雪:俗俗语有“小雪腌菜,大雪腌肉”的说法。旧时每到大雪节气,在南京的一些地方,家家户户开始忙着准备腌肉,称为“咸货”。这种腌制的食物,一方面是为了过年做准备,另外其实也有便于保存的考虑。
22、冬至: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有冬至祭祖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23、小寒:在民间小寒有吃糯米饭的习俗。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养生中,小寒时节以进补为主,也是进补的最佳时节。
24、大寒: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节庆。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