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葛仙山之行||文/刘武萌

 作家平台 2021-12-11
葛仙山之行
文/刘武萌
 
冠状邪毒祸世间,疫情尘雾漫山峦。2021年10月30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道家名山葛仙山旅游景点,骤然与前一段时间赫赫有名的国家级5A景区张家界一样名声鹊起,也在不经意中用同样的疫情方式点燃国人的关注。江西,坚持了600天没有本地新增病例的省份,近二十个月来全省人民的安宁被葛仙山突然的举动打破了应有的生活节奏。喧闹的葛仙山瞬间空气凝固,山封了,路封了,城封了,身锁了,心跳加速了。一道道加急红头文件发向全省。铅山告急,上饶告急,江西告急!11月9日,根据江西省卫健委统一部署要求,吉安市卫健委紧急选拔了100位队员组成第一批支援上饶市核酸检测应急采样队。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如今的葛仙山因病毒让人们铭记于心。葛仙山,这个三个月前我旅游的地方,再次勾起了我的回忆。
说实话,先前我并不知道江西上饶铅山还有个葛仙山。单位的同事说,暑期太长,大家组织一下出去旅游,现在还是疫情期间,不要出省,就选省内景点吧。我应允同行。几经比较,她们最终选定——葛仙山,这才引起了我的注意。上网一搜,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咦——两个葛仙山,除江西上饶有个葛仙山外,四川彭州市也有个葛仙山。看来,我孤陋寡闻了。
 
我们团队是由吉安县、新干县和吉州区3个县区小团队拼凑成一个旅游大团队。上大巴车前大家中规中矩,口罩带着,戴着。坐不多久,大家也许觉得一年多来无疫情,又是同地区人,少数人干脆把口罩摘下来,大多数人把口罩挂在嘴上,说笑起来,吃起东西来。吉州区团队的叔叔阿姨们更是耐不住寂寞,一路唱歌一路聊天,精力充沛毫无倦意,戴口罩的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导游简单地提醒几句后也听之任之了。只有在上高速公路服务区卫生间时,导游才会提醒再提醒,大家才会严肃地对待并严严实实地戴上一会儿。我可不敢懈怠,一路戴着。
葛仙山风景区,是一个狭长的山沟旅游景区。进入景区,处处贴着新冠肺炎的安全提示语、安全宣传单宣传画,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安全警示,沿路喇叭里时时传来:“疫情期间,请大家戴好口罩。”这恐怕是近一两年全国各地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听说葛仙山景区是近几年大开发的,因宣传力度大,如今名声在外,全国各地游客络绎不绝。也真是如此,景区内旅游大巴小车上千辆,像黑龙江的、湖南、河北、陕西等外省车牌的车处处皆是。
导游已买好票,今天不坐缆车上葛仙山,只是到山脚下逛逛,晚上看看景区灯光秀的演出。进景区处已是长长的队伍,大家戴口罩有序地站着,我们迫不及待跟在队伍后面。地面上依防疫要求画着一米间隔线,工作人员几经提醒大家空开一点,别挤得很近。大家听着,稍微挪开了些距离,可走着走着,又靠近了。急切的心情谁都理解,谁都想早点进景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这么不停地说着,大家也就这样依然循环地拉开、靠近,靠近、又拉开,此番行为习已为常。
坐观光车进景区,加上司机共九个人,三个人紧挨着坐一排。已是下午,天热得人似乎喘不过气来,有人干脆摘下口罩来透透气。沿途两边都还在大兴土木,观光车来回穿梭,自主步行的人川流不息。大家说说笑笑,看看停停,一副怡然自得的放松旅游状态。到了山下观光区,不知是不是职业病的原因,沿途及小广场都是用道德经装饰的石柱、石栏、宣传橱窗、纪念馆、博物馆等道家文化让我放慢脚步,慢慢地走,细细地品,以至于落在队伍的后面也全然不觉。可她们和其他游客一样只管玩喷泉,爬假山,看花草人流,逛购物店,买小吃,玩个开心玩个尽兴。眼前的情景,疫情似乎远离而去。进景区的游客东看西望,满怀期待;往回的人满脸堆笑,满心收获。
天空已经退去了夏初的躁热,夜幕降临,狭长的山谷里亮起盏盏明灯。大家边走边吃边聊,朝一个方向聚拢——中心广场看灯光秀。这里哪里有什么观众席,只是空地。早已有人占用有利位置坐在台阶上的,有拿张纸垫在屁股下面席地而坐的,更多的人是站,实在站累了就蹲一会儿。可以说人挨着人,稍一转身就会粘着似的。我心咯噔一下,这么人挤在一块,要是有一人得了新冠肺炎,那感染的人群不知有多少,扩散到的地区不知有多大。我把心的担忧向同事说了说,赶紧提醒大家戴好口罩。灯光秀,光是明的,秀出的图在远处却看不太清晰。特别对于我这个近视眼来说,只能模模糊糊地依着看,竖起耳朵精心听。灯光秀中故事情节人物,不懂一点道家文化的人是看不懂听不明白的。可谁愿意放弃旅游出来看热闹的机会,只好装着很懂的样子强忍着几个小时站着,懵懵懂懂地附合一下,即使冒着风险。看着看着,也许实在是时间长了,也许觉得再没什么看头,还没完场,散去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随大流而离去。我理好口罩急冲冲地进入人群分流区,和大家一起有序地搭乘观光车出场。
第二天坐索道上葛仙山,工作人员时刻提醒游客戴好口罩,注意防护。可是一到山顶,刚一下缆车,那些在山顶拍照的生意人会叫你脱下口罩拍个靓影。不要说别人叫你脱口罩,就是你一到峰顶,远处云海奔涌,清凉的风从山谷里扑面而来,好似神仙送风,撩得全身舒爽,你也会情不自禁地摘下口罩,“哦哦哦”地尽情面朝远处的大山和峡谷大吼几声,真想把口罩一直赌着的气,心中的杂想喷涌而出,令其随风而去。接着你会静静听着阵阵回荡在山谷的余音,尽情享受天地赐给你的那份惬意。
奇峰异石松云海,慈济接官名道联。
道释一山和共处,植根善念众生镌。
登葛仙山,最大的目的是看慈济寺和玉虚观,感受“一山两教”,“道释共处”的宗教文化特色。听说明朝万历三十年(1593年),当时葛仙山的大葛仙殿有万众香客,因人满为患,恐生事端,道士邀请同样在江西和东南宗教界颇有影响的鹅湖峰顶寺的僧人前来设立分院,共理庙会。这样才形式了“一山两教”,“道释共处”的宗教文化特色。
大家拾阶而上,玉虚观门牌坊石柱上镌刻着醒目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几乎无人驻足观看,发现只有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牌坊前,细心地品赏书法家的笔力劲道,品读其蕴含的道家思想、自然之道。大多数游客是来看山看水着风景的,这其中的文化蕴涵似乎不在其列。他们只管低着头,喘着气,沿途坐,沿途喝山涧里装的山泉水,呼吸着山间的新鲜空气。沿途石壁上、牌坊上处处镌刻着诸如“千年灵宝地,问道葛仙山”“三清在即,尊道贵德”等书法家写的道家佛门有关的名联名句,深深地吸引着我,我似乎成了另类。我用手机拍下,手写记上。走在山顶路上,清越的梵音悠悠而来,随风飘去,道佛的神秘就在眼前,正欲叫上同事,却无处可寻,只好独自前往。慈济寺近在眼前,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雄壮巍峨,殿前香烟雾气氤氲,胜似仙境。游客香客甚多但毫无喧哗之声,都带着虔诚到道观佛地来求疫情后的一份安宁。大葛仙殿门联写着:“位登太极握权衡在天下;心系苍生持善念佑人间。”这是疫情期间人们最好的许愿。
2021年11月17日,滞留在铅山的880名游客无一感染,18日开始陆续返程。过不多久,寂静的葛仙山又将变得热闹繁忙,回归到自然之道。
 
(2021.12.09修改完)
作者简介:刘武萌,现供职江西省吉安县横江中心小学,吉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被吉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吉安市名师”称号。《毽儿飞》《多彩的吉安》《小镇茶馆》诗歌散文编入吉安市地方教材《品读庐陵》,先后在《文山艺苑》《庐陵诗词》《霞客庐陵》《中国散文家》《中国诗歌散文选》等书刊、《学习强国》《井冈文学》《散文界》《井冈艺苑》《作家平台》《当代美文杂志》《星空诗社》等公众号平台发表多篇文学作品,有多篇作品分别获得省级、市级、县级文学作品奖。
作家平台
总 编:瑞 雪     
副总编:以诗为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