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耳寺系列传说

 平型关杂志 2021-12-11

钟耳寺系列传说 

文/李爱平

钟耳寺,是坐落在繁峙县神堂堡乡的一个小山村。村里龙王寺里钟盛舞台上有这样一幅对联:兜率降下天钟梵音响彻瞻部洲,紫山升起瑞气文殊出生十膀城。小山村,听其名,就够稀奇了,兜率、天钟、文殊、十膀城等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流传着许多更为神奇的故事。 


 传说之一:《村名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位于东台大会谷谷口处的钟耳村,还不叫这个名字,名曰“东福村”,喻“东部福地”之意。一天夜晚,村民正酣睡之际,突然听到一声巨大而奇特的撞击声传来,天明探看,发觉村北一块本来很平缓的巨石上,留下一道清晰的凹痕,石旁落有一只如佛耳状的铜器。距村不远处的山坡上,则平空多出一口大铜钟。视铜钟形象,宛如一口大瓮的肚,圆圆的,可容纳三十石谷物。钟身呈八棱状,钟的凹陷处刻有各种形象的金刚武士,大象遍布其身,鼻子不突出,好像有意隐蔽起来。许多法器宝物玲珑剔透,庄重严肃;金龙绕钟身,神仙聚钟腹,日月星辰和各种佛像都镌刻于钟的顶端。众人称奇:好大的铜钟!不过,更令人称奇的是,铜钟顶部还长有四只耳朵,只不过,有一只已经掉落。掉落的耳朵,正是村庄巨石旁的那只。

钟者,乃上古神器之首也,岂可轻易得之?村人见钟万分欣喜,于是,就将这口神来之钟称为“天钟”,撞钟之石称为“落钟石”。为方便祭拜,又将“天钟”从山上移至山下,修筑寺院,加以供奉,寺名即为“铜钟寺”。村庄呢?也由原来的“东福村”改为“钟耳村”,后演绎为“钟耳寺村”。

寺内铜钟,由于内聚诸方神仙、释梵等圣贤形象,故能为众生消除痛苦烦忧。钟声清奇,又能让人欲寡心清。所以,铜钟寺深得众人的敬仰。此外,钟声也非常奇特悠长,据传,铜钟寺击钟,近处的五台山能够听到,远方的瞻部洲也有感应。

就这样,铜钟夜鸣昼响,在凡尘奠居了三百个年头。谁知,有一天,铜钟竟不翼而飞,没了踪影。    

据宋《广清凉传》记载说,其时正是汉灵帝中平年间,有一位名叫惠澄的游方僧人,还在寺中住过呢。后来惠澄因传经布道,去了京师洛阳,数年后回到寺中,竟发现铜钟不知去向。惠澄回想起以往聆听钟鸣的情景,心情异常痛苦,常于失钟处独自徘徊。后来,经山神开示,才知其因果,遂立石记载,表明钟之去向。     

那么,钟来钟去,究竟有什么渊源呢?这还得从文殊菩萨说起。据佛经记载,文殊菩萨在无量劫以前就已成佛,是十方诸佛母,一切菩萨师,为辅助释尊教化众生,才自降为菩萨。后来,为广传佛法,又重降人世,以童子相示现于众人,在东台顶大转法轮,普度众生。功德圆满后融入五台山的金刚窟。兜率天王敬重文殊菩萨不拘俗世知见的天量宏德,铸造了一口神钟准备供养给童子佛。可文殊童子佛悯恤凡间苦深,又将神钟赐于人间三百年。所以才有天钟降落钟耳村的神奇。天缘了时,钟自然融入金刚窟。

之后,铜钟寺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巨变,所有建筑已废于明末清初,钟耳、落钟石也不知被掩埋在何处,但钟耳村的村名以及神钟故事,却被传了下来。

再后来,村民为了感恩上天的恩赐,根据上古传言,又铸造了一口铜钟,供奉于钟耳村龙王寺里,每年正月十五都要过会唱戏,敬拜护佑村庄的各方神圣和佛菩萨。可惜,所铸铜钟在上世纪大炼钢铁时,又被毁。

 传说之二:《龙王神》

龙王寺位于村北的半坡上。坐北向南,分上下两个院落。下院为钟盛舞台,上院为龙王护法殿、钟楼以及配殿,中间为童子佛殿。龙王护法殿正面供奉着龙族主要成员,他们分别是龙母、龙王瑜珈母、五位龙王爷和龙女婿。五位龙王爷头戴王帽,手里各执奇异法器。龙女婿戴儒帽,怀抱管雨量之宝瓶。

关于龙王爷的故事很多,最令人稀奇的是龙王被救十膀城的传说。

传说古时的繁峙县,是一个小国家,邦城就在现在的茹越乡一带。那时,邦域之内,绿水相绕,水资源特别丰富,故水族成员也就比较兴盛了。不过,虽兴盛,地位仍低下,即使龙王,也一般不敢浮出水面。有一种大鹏精翅鸟,就专门抓龙吃。但龙王最爱看戏。一日,城里过会唱戏,龙王们便悄悄爬上岸混在人群里看起了戏。谁知尽管他们都化作了人形,还是没避开大鹏鸟犀利的眼睛。大鹏鸟见他们正看得起劲,猛地张开翅膀,向他们的方向扑将过来。其时,邦城的国王也在一个高台上看戏,见一群大鹏鸟飞向他的子民,飞速拉开弓箭射向大鹏鸟。因之,龙王们才得以脱险。

人们为庆贺戏院的有惊无险,将被射下的大鹏鸟的十只翅膀挂到了城墙上,后来,此城便被人们称为“十膀城”。

龙王得救十膀城,自然感激万分,将水晶宫里的许多器物宝贝奉献给了国王。而且还号召所有水族成员,辛勤运筹,多方劳作,使得十膀城方圆几百里的地方,都呈现出一派雨顺风调,生机昂然的景象。

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十膀城附近的山山水水,自然成了佛道修行弘道的首选之地。也因之,才有了后来的文殊道场五台山。

行善得福,积德致寿。做了许多好事的龙王龙母,被后来的文殊菩萨度化成了护法菩萨。其中的黑脸五爷,专职护持文殊菩萨道场之内围,四爷护持五台山几百里的外围光路。而且,民众把龙王也当成神灵永久地供奉起来了,遍布乡野的大小龙王庙就是最好的见证。

老人们说,钟耳村的龙王愈外诚实勤劳,凡村人诚心所祈之雨水,都能满足。据说民国9年,天下大旱,其他地方整个夏天都没一滴雨水,唯钟耳寺的龙王布下甘露数场,保证了收成。而且,钟耳村龙王庙里供奉的龙王,辈份很高,横涧村非常出名的白爷庙里的白爷都管他叫娘舅,有时白爷办事不力时,还来请这里的龙王去帮忙。

    传说之三:《童子佛》

 文殊,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智慧的化身,而且,据佛经记载,文殊还是过去佛,万佛之母。可钟耳村龙王庙里供奉的文殊,却是一个童子,何故?

 据传五台山,最初不仅仅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还是十方诸佛修行之处。一日,众佛聚在一起,恭请文殊菩萨来,将各自的聪明智慧皆灌顶于文殊菩萨,所以文殊菩萨拥有了一切佛的智慧。为广度众生,众佛又提议文殊菩萨示现一下出生过程。于是,菩萨化作一只如意鼠,手捧如意树,来到了十膀城。文殊菩萨找到十膀城国王说明了来意,说自己是妙吉祥的化身,为度化众生,需融入公主体内。当时,十膀城公主刚满十五岁,听闻文殊心意后,欣然应允,做了佛子的母体。如此,一年以后的该日,公主头顶放光,诞下了童子佛。童子佛出生即能言,身紫金色,既年青又勇猛,故文殊菩萨还称文殊师利童子,也有文殊鼠年鼠月鼠日生于十膀城之说。

 童子佛生下不久,天龙八部便恭请童子佛一步登上中台,大转法轮,救度众生。大转法轮后,为报十膀城育化之恩,又回到了十膀城,将国王、王后以及怀他的母亲直接度为十地菩萨,剩下的民众也全部度为一地以上的菩萨,至于猫猫狗狗等动物也都得以解脱。

 童子佛的诞生,既展示了佛法的宏大和无边,也彰显了文殊菩萨不拘俗世知见的天量宏德。此后,童子佛融入了五台山的金刚窟中。兜率天王因敬重文殊菩萨,遂造神钟供养金刚窟的童子佛。故此,才有了“天降神钟钟耳村,福报人间三百年”的传奇。

传说之四:《又见铜钟》

 也许因缘具足,天意为之。也许国泰民安,佛事兴旺。新世纪以来,正当钟耳寺村民,意欲弘扬传统文化,重塑铜钟风采时,有一远方高僧恰朝拜台山,路经此地。高僧知晓天钟渊源后,令众弟子及其居士,多方筹措,鼎力相助,帮助村民修了龙王寺的神宇殿堂,增添了法器佛像,而且,让人称奇的是,他们竟找到了落钟石。落钟石原来就在龙王庙后面居民家的房基下面,方正如矩,朝上的面上,果然有一直径1.30米左右的印痕。  

 随着这一神迹的发现,铜佛洞也成了村人议论的对象。铜佛洞位于村东山峰的峭壁上,距离地面很高,从下面看,洞口幽幽,仿佛悬在半天之中。有一七十多岁的老者说,那泂一般人上不去,他也是早年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上过一次,听他的爷爷辈们说过,里面供奉有有铜佛,但他上去见的是木佛。至于其缘由,有人说,听老辈人隐约讲过,那里住过一位神人,专门看护天钟的,天钟被收,神人也随之隐去。也有人说,好像有一位避难的女子在那里修炼过,后得道飞天。因经过多年的风削雨劈,铜佛泂现在更加险峻难攀了,暂时,只能任其面纱继续神秘在悬崖上了。

钟耳村龙王寺还在修建之中,一位负责佛事的经理说,他们准备在护法殿的后面,再建一座兜率通殿,用以供奉童子佛的俗世亲人,即十膀城的国王、王后、及公主。另外,还将落钟石也永远供奉在里面。近日,他们还准备给新铸的铜钟举行盛大的开光仪式。听说,所铸铜钟,完全是远方高僧依据自己的天眼神通,所观所测所绘制的图形铸造的。四耳八棱圆肚,重一吨,直径1.3米,高1.6米,材质为响铜,配方精密,在常用的铜、铅、锡基础上又添加了白银和纯金。

     想必,铜钟悬起后,寺庙将又会再现如《广清凉传》所描述:“击振吼,腻叱闻。集贤圣,灭苦因”那样的盛况。想必,未来的钟耳寺村,在推进中华软实力的进程中,会更具色彩!


超过3000人已经关注订阅




文字编辑:马逢青    图文编辑:侯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