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宗光 | ​黄墩港,欠你千世繁华!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12-11




黄墩港,欠你千世繁华!




文/安宗光

 
临海古郡,缑城宁海。星分牛女,地接甬绍赤城。

   
东部沿海,黄墩港畔,有一山,其名“眠牛”。眠牛山巅有尧舜台、禹池,从上古始即流传尧、舜、禹曾经登临眠牛山的传说。眠牛山北峰南坡有供奉尧、舜、禹的典谟堂庙宇。典谟堂庙宇虽小而简陋 ,但庄严静穆,相传名称还是延陵季子季札探访驻足考证所定,与后世确认的儒家经典《尚书》所载二典三谟相合。

   
曾经的眠牛山牛头顶上建有烽火台,为维护县城安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此地仍有烽火台遗址痕迹。20世纪60年代初,在眠牛山牛肚处挖掘水潭时,曾挖出石箭头、石斧等石器文物。

   
眠牛之东,隔港(黄墩港)相望,有一山,名曰“天机”,又称“倪居”“倪家”“飞凤”,天机山巅之峰称“天灯盏”,天机山西面的山湾,曰“西湾”。

   
桥头胡村南面的宁象古道三岔口,建有“春草亭”,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明代曾经修建,重修于民国,故名新路廊。亭内正堂置“春草亭”匾额,用八根质地上好的宁波梅园红石柱支撑,石柱上刻有民国乡贤胡能一先生题写的楹联“且止且行,萍踪聚散;乍南乍北,雁迹往来”“顷从何来遽集于此,民亦劳止迄可少休”。如今人们在“春草亭”内供奉着范蠡,人们把他尊为财神。
   
南宋时期,黄墩已是村落遍布,商贸繁华。黄墩港口,桅樯林立,汽笛轰呜,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蔚为壮观!百货从四面八方而来!水路从舟山、温州运至;陆路从台州、绍兴、宁波抵达。形成辐射台州、宁波、舟山的超级港口商埠!
   
其时,黄墩港口,金色的阳光,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朵,青青的海水,七彩的船旗,街市上女人们五颜六色的服装、服饰,赤橙黄绿青蓝紫,汇成天地间色彩斑斓的海洋。

    
每逢集市(农历二、五、七、十),以黄墩港口、蛎灰坦、供销社为中心的街市,询价声,吆喝声,讨价还价声,争吵声,小孩索要麻花、油条、糖葫芦、姜糖声,大人训斥声,小孩哭闹声,同意后的笑声,车马声;桃花腔,六横腔,定海腔,普陀腔,沈家门腔,宁波腔,奉化腔,慈溪腔,三门腔,健跳腔,鹿城腔,平阳腔,永嘉腔……各路方音,应有尽有,此起彼伏,组成一支经久不息的交响曲。
   
商贾和赶集的纷至沓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期待的,满足的,遗撼的,难过的,尴尬的,气愤的,发怒的,调皮的,偷笑的,愉快的,得意的,委屈的,失望的,皱眉的,破涕为笑的,欣喜的,叹气的,淘气的,痛苦的,骄傲的……形态各异的表情纷纷登场,悉数亮相,蔚为大观!
   
打开尘封的记忆,一位智者——计倪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这位与老子齐名的智者,原为晋国人,后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曾应越王勾践之召,谈君主治国盛衰之道。并向越王指出,欲报强吴之仇,兴师者必先“内蓄五谷,实其金银,满其府库,厉其兵甲”,否则,不可以战。为了振兴越国,向越王提议省赋敛,劝农桑,鼓励农商互利。越王大多言听计从,后来曾说:“吾之霸业,善计倪之谋也。” 

       
计倪酷爱山水之游,常游於海泽,卜居於天机山之西湾。范蠡常拜访结庐居住于天机山西湾的计倪 。范蠡或驾小舟于海上 ,或从陆路(仙姬陈、应家、前园一带山脉地脉一线高地)到达眠牛山之牛颈部位,再行至黄墩港畔的春草亭。春草亭东有渡船埠头摆渡往倪家山之西湾。两人或赴临天机山巅极目,或登临眠牛山顶远眺,或于西岸河畔春草亭谈古论今。
       
计倪常与范蠡促膝谈心,商议军国大计 ,相传灭吴兴霸事业多半在典谟堂内谋划商定 。


   
灭吴后,勾践北上称霸。此地虽是越国后方,毕竟离统治中心越国都城太近。计倪告诫范蠡,越王可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后来,计倪隐居于丽水缙云仙都初砀山倪翁洞。
   
相传计倪在天机山西湾茅庐草堂作了《文子》一书留世。《文子》一书之主旨,在于解说老子之言,阐发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道家“道”之学说。




   
下面,让我们走近另二位名人——倪思和吕溱。
   
倪思(1147 -1220 ),字正甫,号齐斋,又号景迂,卒后谥文节,湖州归安(今浙江省湖州)人,乾道二年(1166)进士,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曾任礼部侍郎、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历任馆职、校书郎、著作郎,兼修国史实录。《宋史》有传。
   
倪思主张抗金,反对求和,以直谏著称,不畏权贵,仕途坎坷,与周必大、赵汝愚、韩侂胄、史弥远等宰相意见不合,因此遭弹劾,多次起落。


   
曾是兼代理吏部侍郎身份,出为绍兴知府的倪思因朝廷 急务差使来黄墩港公干,见黄墩港沿岸民风淳厚,买卖公允 ,其地郁然以幽、蓊然以深,且果蔬植焉、鱼鳖繁焉,四方宾客往来足以供给,又闻睹计倪“倪居山”遗迹,有萌生思伴 择邻处居此地之心念 。
   
倪思初次罢官期间,即来到黄墩港畔的天机山西湾原计倪遗址,构筑营建屋庐,庭堂悬挂“经锄堂”匾额,潜心编著《经锄堂杂志》。几次的夺职罢官与起复的时间空隙,倪思整理完成了《经锄堂杂志》。
   
 
经、锄二字的堂号还要从先祖倪宽说起。倪宽(公元前169年——公元前102年),字仲文,西汉千乘郡人(今山东省东营广饶县倪家村)。



倪宽幼时聪明好学,但家中贫穷,上不起学。他就在当时的郡国学校伙房帮助做饭,以此求得学习的机会。他还时常被人家雇用做短工。每当下地干活的时候,他总是把经书挂在锄把上,休息时就认真诵读,细心研究。这就是至今为人们传颂的“带经而锄”的故事。
   
倪思任绍兴知府期间 ,他儿子中其中一个选择在余姚安家落户 。
   
倪思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卒,谥文节,寿七十四。

在余姚安家落户的这个儿子将倪思的遗骸择穴安葬于余姚城东贺溪南籁山蒲公岭之西麓 。
   
倪思在天机山西湾计倪的遗迹构建“经鉏堂”隐居著述《经鉏堂杂志》这一段时期,距天机山西湾二华里的东吕村 年青人吕溱(字太英),听闻倪思贬官至天机山西湾居住,慕名来经锄堂看望、拜访倪思 。倪思的指点、指导对吕溱的变化、成长、成材,有很大的促进和影响。

   
吕溱后来也考取了功名 ,官至兵部尚书。受倪思与《经锄堂杂志》的熏陶,吕溱与人为善,热衷公益 。

   
十多年前,听闻东吕村老人讲的传说:告老还乡的吕溱有一次骑驴来黄墩,恰好行至河港之中央石埠,家人追赶到西岸,说家有急事 召他回去,吕溱赌誓自语说 :“这驴能在这块石埠上转身,就发心建造一座桥”,驴四足并拢转身回去。于是吕溱就开始蕴酿建造黄墩桥了,并将水工黄尹德供奉的文昌帝君工程指挥所,扩展为三间文昌祠 。  
   
眠牛山,黄墩港!帝王登临过,将相谋划过,先贤驻足过,富商云集过,经济繁荣过,百姓富庶过……
   
世易时移, 人事变迁,沧海桑田,昔非今比!曾几何时,黄墩港繁华消失了,风光不再了!眠牛山、黄墩港,沉睡了!


   
如今,眠牛山依然静静地横卧在黄墩港畔,默默地注视着这里的芸芸众生!
   
山巅,尧、舜、禹先帝在呼啸的北风中凝视着黄墩港畔这片大地,似乎在憧憬昔日的繁华,感叹今日的萧条!
   
在呼啸的北风中凝视着黄墩港畔这片大地的尧、舜、禹帝先帝们,为什么你们的眼睛变得如此深沉?为什么你们的神情变得如此凝重?为什么你们的眸子充满希冀?
   
因为,你们的子民亏欠一份承诺!
   
黄墩港,欠你千世繁华!






END









作者简介:

安宗光,宁海北路桥头胡丁家人,小时候木讷胆小,沉默寡言。不受人喜欢,所幸的是智力正常。学习还算正经,学习成绩中上。文革时代做过农民,团结塘围塘做过拉车运石工,当过几年民办教师。高考制度恢复后,乘上末班车,经历了从草鞋到皮鞋的跨越。桥头胡中学(现已合并至正学中学)任职10年,95年调到知恩中学,98年~08年任知恩语文教研组长。教学成绩没有误人子弟。恪守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教书的原则,奉行先传道后授业的古训,身教重于言传,诲人不倦。授人以鱼,更授之以渔。不断实践、反思、创新、总结、提高。孜孜以求,学而不厌。退休后不想在家终日无所事事,现在的生活可以用诗性和远方来形容,闲暇时走路、登山、下海、赋诗、为文、书法、抚琴、出游、会友、稼穑等等等等皆有浸淫。

□编辑:木子叶寒
□图片:安宗光
题字:储吉旺先生
LOGO\题图\尾签设计:野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