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2.8:色难,态度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如水138 2021-12-11

子游问孝,孔子指出,孝不仅要能养神,更要敬礼,学礼,守礼,当下的能力固然重要,从长远看,敬礼更重要,能避免方向性错误。

接下来,子夏也来问孝了。子游和子夏都属文学科,子游的教法形而上,讲根本,子夏的教法形而下,讲究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偏重法家。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文章图片1

子夏来向孔子问孝,孔子答得很玄奥,他讲:孝是色难。什么是色难?孔子没解释,只举了个例子,孔子讲:老师有事要处理,弟子们忙上忙下邦老师跑腿,替老师免除辛劳,有好酒好菜,招呼老师先吃,从前认为这就是孝啊!

后世的人,把色难解释为态度要好,孔夫子对有才干的子夏,要求人家态度要好,似乎太小气了,才能强的人,脾气自然大,这是天性,不必要求。就怕才干不够高,替师傅跑跑腿,做个乖孩子,请师傅好吃好喝,完全不算什么本事嘛。

文章图片2

色是什么?匕卩,随自然而生的现象,主要由肉眼所见的表象,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由眼识反映的现象,外象,谓之色。

色难,意思是,从外在表现很难判断什么是孝,什么是不孝。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看外在形式。

子夏讲,贤贤易色,就是要向高人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为此还提了三个标准:1.为父母是否竭尽全力?2.是否把公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尽心处理?以天下为己任?3.是否达成了目标?那么对待老师,又怎么办?曾子三问中,以传不习乎作了回答,是否领会了老师所讲的精神实质,并践行之,使之发扬光大?不是给老师跑跑腿,夹夹菜就行了的。

色不单单指脸色,更指内心的忠敬,更看结果,对于师生而言,没有比发扬光大老师的学说更孝的了,精神的传承,是孝的本质。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记有子贡对子夏的评论:“学以深,厉以断,送迎必敬,上友下交,银手如断,是卜商之行也。”,子夏阐叙五经,讲学西河,为魏文王师,令魏国雄霸中原逾百年,把儒家学说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是孝,还是不孝?曾子对此,持批评否定的态度。从结果来看,儒家后世大兴,子夏功不可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