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的战争观

 识海禅心 2021-12-11
仁人之于军旅
  要实现“无讼”,只有一个办法,即每一个社会成员、每一国家都要遵守那些符合人类和平要求的生活原则——用孔子的话说,即是“克己复礼”。我国古代思想家把这些生活原则概括为“礼”。从抽象意义上看,符合维护国内民主、平等、安定的生活原则就是合理的国内生活原则;符合维护国际和平的生活原则就是合理的国际生活原则。依据这些生活原则制定的制度就是符合仁的思想原则的“礼”。战争,在国内多源于剥削与反剥削、压迫与反压迫、夺权与反夺权、统一与分裂等形式;在国际上多源于侵略与反侵略、民族压迫与民族解放、领土争端、信仰冲突等形式。在人类生活中,之所以产生这样和那样的人际对抗,仁的思想认为,就是有的人违“礼”了。违“礼”的根源是“不仁”,所以,孔子认为培养人的“仁”的情操是防止一切战争的根本办法。
  孔子希望消灭人类战争,但在未实现天下归仁之前,是不能简单地反对一切战争的。孔子主张在必要的时候,应该以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子路》记载: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1矣。”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注释:1. 即戎(róng容)——戎,戎首,挑起战争的人。即戎,参加防卫战争。
“善人”是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一心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用正义感去教育老百姓,七年的时间,正义感会被培养起来,在反侵略战争中也就会勇往直前了。
战争有胜负的规律,不懂得战略战术的人去打仗,是要吃败仗的,这等于白白送命。从这番话中可知,孔子也是很注重对军事知识的研究的。
  《左传·哀公十一年》记载:孔子在评论冉有、樊迟参加鲁国反击齐国侵略的战争时说:“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也”。针对“冉有用矛于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说:“义也”。孔子主张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的立场是非常鲜明的。
以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并不是别人一有侵犯就予以激烈的反击,这是有一个可忍度的限制的。
《宪问》记载: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人们相处得久了,恩怨错杂的情况多见,怎样处理呢?如果别人侵犯了你,你却“报怨以德”(老子的主张,见《道德经》六十三章),会滋长其继续侵犯的欲望。为了抑制不良欲望,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是必要的,但如果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