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平凡的世界》电视剧

 翔山 2021-12-11

最近陆续看完了《平凡的世界》电视剧。这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名著,作者路遥也是自己最敬佩的作家。从上初中时开始看这部书,断断续续看了约三遍,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每次都很震撼。80年代末拍成过电视剧,但只有14集,印象不深;这次是翻拍,56集。去年就等着上映,现在看完后却觉得很不理想,好像原著的内容和精魂已被篡改,演职人员尤其是编剧和导演未吃透原著,没有充分表现出原著要表达的主旨。个人以为问题至少有以下方面:

一是少安和少平主次颠倒。书中明显孙少平是主人公,但电视剧中孙少安却成为男一号,戏份也比孙少平多,有违作者的初衷和读者的预期。

二是旁白太多,上来就解说,有些纯属多余,像是说电视剧而不是演电视剧;另外本应通过场景和人物表现的情节,却非要加上解说,说明画面表现不够到位。

三是人物形象不真实,或过于理想化,或被歪曲。如少安事事都为家里考虑,成家几年了还不分家,办砖场遇挫时怕家里分担债务才要分家,对家庭过于忠孝,反而有些假。同时对秀莲却显得颇不耐烦,甚至有暴力倾向,比如对秀莲时不时发脾气,秀莲提起分家他就不高兴,还动不动要捶死秀莲,让人看不出他哪里在心疼体贴秀莲,甚至对秀莲的态度近似于对待王满银,颇让人反感,其实书中并非这样。比如秀莲给少安拿两个白面馍,少安为此动手打了秀莲之后,书中是少安很后悔,但碍于男人的面子没有给她道歉,但电视剧中似未表现出来。书中的少安是既心疼秀连,又想孝敬照顾父母,所以心理比较矛盾,电视剧中却单一地表现出他对秀莲的不耐烦甚至野蛮,及对原家庭超乎现实的忠和孝,远不如书中那样丰满、真实、生动。另外田福军的形象也过于理想化,比书中的还理想,不太真实。

四是少安和润叶的感情。原著中只是少安对润叶有好感,但并未表现出他有多么热爱润叶,他对润叶的感情远不及润叶对他的感情深厚、浓烈。润叶没有和少安在一起,和为使田福军获取李登云的支持有关系,但主要还是少安对润叶的感情不太坚决,或者说总是模棱两可,横不下心来,但电视剧中少安对润叶的感情却经历了从犹豫不决到下定决心的过程,并明显表现出润叶和少安的感情和田福军是否认可有很大关系。电视剧中有少安给田福军打电话希望争取其支持的情节,结果田福军没有表态,少安和润叶的感情似因此受到打击而产生动摇,但既然双方已下定决心,为何要那么在意别人看法,为何未得到田福军的支持意志便不那么坚决了,田福军的态度和意见对于他们来说真那么重要吗,能左右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为此改变主意吗?让人难以理解,同时使田福军的形象多少受损。

五是内容胡编乱改。书中秀莲并不知道先前少安和润叶的感情,但电视剧中却有意让秀莲知道得一清二楚,还出现了少安和秀莲结婚时润叶来和少安拜兄妹这样近似于“闹场子”的情节,不知用意何在。后来秀莲被查出有病的时候,秀莲又让少安和润叶重新选一回,更是胡闹。王满银从外面带个南洋女人来到秀莲家,秀莲见到“洋气”的王满银时说还以为是周润发呢,不知在80年代初期周润发是否已经很出名,出名到让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都知道他的名字。

六是部分情节难以理解。比如明知洪水就要来了,在堤坝已决口、双水村村民都已上山的情况下,少安却仍冒着生命危险再去堵水坝,明知徒劳而为之,不知何用,给人的感觉已不是舍己为公,而是有自我表现的意味。另外少安“炸山”的意义在电视剧中没有表现出来,似乎炸山除了死了田二、多了少安的儿子以外,就没啥作用了,显得炸山很多此一举,又劳民伤财。

七是人物改动不当。书中田晓霞还有个哥哥叫田晓晨,即田福军的长子,这样名字连在一起是“晨霞”,但电视剧中晓晨却成了晓霞的弟弟,是个不到10岁的小男孩,从小在他姥姥家长大。田已这么大年纪,看样子晓晨能当他孙辈,刚看到这小朋友还以为是田福军收养的小孩,总感觉不是那回事,“霞晨”连在一起也不如“晨霞”。再就是电视剧中没有少安妈和金波。虽然少安妈在书中不是主要人物,但作者安排其也是有目的的,电视剧中却让其“早逝”,说是为突出少安爸从小拉扯几个孩子成人,更加表现出生活的艰辛,虽有道理,但还是感觉少安妈不可或缺。还有金波,也让导演把此人物和润生“合二为一”了。别的不说,书中金波的父亲金俊海一儿一女本来挺好,但电视剧中成了金秀一个独生女,这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或小县城好像还不多见。

八是缺乏含蓄,不像书中那样意在言外,能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和想象的空间。比如润叶和少安在田地里“约会”,田福堂看到以后把润叶叫回家,润叶回家后支支吾吾地给他爸说偶然遇到了孙少安,书中是田福堂没有接话,只是让她快吃饺子,然后“只是在女儿不留意的时候,用复杂的眼光瞥了一眼她刚脱在脚地上的那两只令人难堪的泥鞋……”,点到为止,很有意思,但电视剧中却过于直露,还让田福堂直接说出鞋子上也沾满了泥之类的话,如此不留“空白”,不让读者去“填空”,反而不好。

九是演员选用欠妥。饰演田晓霞的李小萌一张娃娃脸,太萌,不大气,不适合演田晓霞,演金秀或兰香还好;正面人物代表之一田福军看上去有些老,人物出场时晓霞17岁,她哥哥,即其长子田晓晨差不多20,这样田福军应该是40多岁,但演员看面相像50多,和他哥哥田福堂差不多大;少平的奶奶饱经沧桑,原著中生活接近不能自理,但电视剧中好像没那么老,眉头上连皱纹都不明显。再如李向前,起初让润叶很反感的角色,个人心中是不帅且有些微胖的形象,但电视剧中人物一出来,感觉还挺不错。再就是李向前的发型,书中是背头,这个发型配李向前很合适,即年轻人留背头,本来就不招人喜欢,再加上大众化的长相和微胖的身躯,很符合人物形象,但电视剧中却不是这样,不仅长得不错,发型也挺适合,哪里让人讨厌了?再就是除少平的奶奶显得较为年轻外,金老太太也并不显老,甚至看上去比少平的奶奶还年轻,脸上没有皱纹,根本不像老年人。还有就是兰香小时候并不显小,且上高中后和先前明显是两个人,演员换得太明显;读高中后又打扮得像城里人,似乎一上高中不仅判若两人,还脱胎换骨,形象变化过于直接和突然。

十是演技有待提高,比如少安去城里给牛看病,晚上遇到家铁匠铺,铁匠打铁的动作根本不像那回事,一点也不生活。部分演员的感情也不到位,有表演的迹象,比如哭的时候像装哭,倒是润叶的眼泪挺及时,情感表达很丰富。此外田福军的扮演者虽然有些显老,但演得还不错。

十一是没有充分表现原著内容,尤其是那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比如少安听少平说润叶让他去县城找她时,反应是楞了半天,抠着杏树皮,望着杏花陷入了对他们青梅竹马孩提时代的回忆,引人遐想,这些童真的画面电视剧中没有出现。书中少平和田福军首次见面应该是起初少平在县城润叶家吃饭后,电视剧中省掉了。金富“衣锦还乡”之后,只提到他叔叔金俊武当众质疑其钱财来路不明,但后来未再表现出金富如何露馅,与原著内容不符,也是败笔。少平在黄原揽工时,再见到晓霞是在电影院门口,田晓霞穿件米色风雨衣,两手斜插在衣袋里,正在几步远的地方微笑地着看他,似乎上天刻意安排的邂逅,但电视剧中二人毕业后相见却是润生为摆脱曹支书给少平安排的婚姻,把晓霞叫来临时充当少平的女友,虽有些趣味,却远不如书中的场景更有情调。少安和晓霞去工地找少平的时候,少平正趴在麦秸杆上的破烂被褥里,在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让人看到的是他伤痕累累的脊背,很震撼人心的画面,电视中没有表现。再就是晓霞给少平送的新被褥和“不要见怪,不要见外”的纸条,及少平扑倒在上面流泪的情景,这些温馨感人的画面电视中好像也没有。相反不改演得却加上去了,比如少安看过润叶给他的表白纸条后,揉成一团吞下去了,书中并没有这样的情节,不知何用。

十二是其他场景设置。有些场景还好,比如煤矿井下作业,及煤矿要坍塌时的危险场面,比较真实,也很令人震撼,但有些不足却显而易见,比如好几次“下雨”时出太阳了,不知是疏忽了还是要有意制造“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景象。

十三是情节改动失当。少安得知兰花因王满银带回个南洋女人而离家出走后,怒气冲冲地要去收拾王满银,书中是正在烧洗脸水的秀莲怔了怔,对丈夫说:“你不是说好今天去县城买制砖机吗?”少安则恼怒地对妻子吼道“买个屁!”。秀莲的言行既反应出她事不关己少管为妙的小农意识,又透露出说话前的犹豫心态及对丈夫的畏惧心理,人物形象十分生动鲜明,但电视剧中却是秀莲拉住少安不让他去,未达到这种理想效果。

十四是细节问题。比如少安“逝世”后村民为他开追悼会,追悼会的横幅及上面打印的字怎么弄的,吃饭都成问题的穷乡村哪来的这么现成的东西?秀莲得知自己有病把润叶叫来让少安和她重新选择时,少安和润叶去地里谈话,润叶回忆向前钉鞋的事时,润叶是长发烫头,回忆的场景中润叶却是短发,但其实润叶在向前钉鞋前就已经是长发烫头了。另外原本双水村就有拖拉机,却在最后大过年时让少安用地排车拉病重的秀莲去医院,也不好理解。再就是方言,有的说普通话,有的夹杂方言。孙玉厚、孙玉亭、少安、润叶等是普通话加陕北方言,但少平、晓霞却是一口地道是普通话,不至于两人上几天学就不说方言了吧,润叶还说方言呢。少平的奶奶也说普通话,更难以置信。

十五是不如原著沉实厚重。最明显的即是秀莲的结局。书在临近末尾时对秀莲的病情已有所铺垫,如身体瘦弱、脸色苍白,还时不时咳嗽、气喘等,最后是在县领导参加双水村小学落成典礼时,少安在人群中看到秀莲口吐鲜血要倒下去,画面让人刻骨铭心,最后是:我们无比沉痛地获悉,原西县医院对秀莲的诊断结果是:肺癌。书中的描写到此为止,话字字千钧,“肺癌”像块巨石压在了读者心里,后面或许作者不忍再写,但结局注定不容乐观,虽使人心情沉重,但往往生活就是这样,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可能这就是作者有意表达的悲剧主旨:本性的淳朴善良却难以摆脱命运的坎坷悲惨。这才是平凡的世界,才是普通人现实生活的写照。电视剧中也有秀莲患肺癌的话,还是旁白中出现的,分量却并不重,且让秀莲又活了过来,大大减弱了原作带给人的沉重感,既然秀莲能活过来,“肺癌”倒不如不出现。最后又是以过年的“大团圆”结尾,也远远失去了著作的苦难和悲剧意味,同时有些落入俗套。此外,秀莲在地排车上闭上眼后,少安靠近她大声喊叫还不醒,后来慢慢自己睁开眼睛,也不太真实,别说睡着,就是昏迷过去也不可能大叫还不醒。

出于影视剧拍摄的需要,对原著有所改动不可避免,但要在充分理解小说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表现原著内容的前提下进行改编,而不是任意乱改, 过于离谱,匪夷所思。总之,此剧虽耗资不少,也凝聚着演职人员的心血,却仍不尽理想,还不如看原著,电视剧中的场景倒不如读者看书时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不知导演和演员有没有吃透原著,对翻拍有没有认真对待,是不是想把书的内容充分展现出来,把书的思想完全表达出来,反正对原著内容越熟悉、印象越深刻,越感觉拍得不理想。80年代拍摄《红楼梦》时邀请了多位权威红学家担任顾问,唯恐曲解了名著,留下缺憾;《平凡的世界》一剧作为承载着无数人厚望的影视作品,也本应以对作者负责、让读者满意的态度进行制作,最后拍成这样,委实让人深感遗憾。(作于2015年4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