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信凯:针灸治疗手抖医案二则

 源真 2021-12-11

手抖,是一个症状,以手不自主的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颤证。一般多在情绪紧张、发怒时表现最为明显。病机来看,大多属于肝风内动。提起手抖,恐大多数人会以为老年人易得,实则不然,年轻人发病者宜不少见。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老年人则多虚证,常以阴虚风动、血虚生风多见。年轻人则肝火旺盛,肝阳化风多见。由于人体差异、地理环境等因素各不相同,病机宜常复杂多变,临床需细细辨别。

近期就有两位90后年轻人因手抖而就诊,通过用头针、体针配合使用,经过几次针灸,效果显著,故摘录于此。

病例一

孙× 男 29岁,初诊2021年11月20日

主诉:双手不自主抖动一年余

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抖动,腾空时、吃饭用筷子均出现抖动,情绪激动时抖动加重。平时爱喝酒,而且容易醉酒。性子急躁,夜间时有盗汗,食欲一般,体型偏瘦,舌质微红,苔薄黄,脉细数而无力。

诊断:颤证(肝火旺盛、阴虚风动)

治法:清肝泻火,滋阴潜阳

针方:头针震颤区,合谷(泻)、少海、消颤穴、太溪(补)、太冲或行间(泻法,交替选用)

点击查看→焦氏头针的操作手法【附:视频】

点击查看→针灸治疗颤证—消颤穴

25日复诊:上方穴位,共针四次,近几日未再出现手抖,情绪较之前平稳,性子急躁减轻,食欲比之前增加,想喝酒的欲望减少。

12月2号,六诊,手抖基本消失,情绪紧张时也未再出现。

12月4号,七诊,手抖消失,巩固治疗两次,而临床告愈。

病例二

李× 女 30岁 就诊日期:2021年4月15

主诉:右手偶有不自主抖动一年余

一年前因情绪激动,大怒之后则出现右手不自主的抖动,未经任何正规医院治疗。

现症:右手不自主抖动,小幅度的微微颤动,情绪不好时加重,平素爱生气,语声有力,喜食冷饮,精神可,二便正常,时常右肩胛缝疼痛,爱做梦。舌尖短缩,不能全部伸出,舌质微红,薄黄苔,左寸关浮滑微数,右脉弱。

诊断:颤证(心肝火旺,阴虚风动)

治法:清肝泻火,平息内风

针方:头针震颤区,合谷(泻)、少海、消颤穴、阳陵泉、阴市、太溪(补)、太冲(泻)

点击查看→焦氏头针的操作手法【附:视频】

点击查看→针灸治疗颤证—消颤穴

取针后,又针附分透魄户、膏肓透神堂、肩井(均速刺不留针),此三针用以疗肩胛缝疼痛。

4月17日复诊:手抖改善不明显,基本如前。肩胛缝疼痛明显缓解。

处理:继针上方加阴市、太冲换成行间。

4月21日复诊:手抖明显减轻,情绪较前缓和,已无烦躁之象。

处理:继针上方穴位。

依上法,前后共针十次,手抖已减轻大半,而且情绪也无之前烦躁,肩胛疼痛已消。

按:

上述两个病例取穴基本相同,主要以滋阴泻火、平肝熄风为主。上述所配穴位主要结合了众多医家之长。

点击查看→焦氏头针的操作手法【附:视频】

头针的震颤区:👆则是著名针灸名家焦顺发老师所发明,焦老常用此穴治疗帕金森、舞蹈病等疾病,临床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今在此与传统经典相配,更是相得益彰,可谓是锦上添花,疗效更胜一筹。

点击查看→针灸治疗颤证—消颤穴

消颤穴:👆此穴属于经验穴,位居手少阴心经少海穴之前约一寸。功效除擅治颤证外,当兼治少海所能治之证。仅以此穴位置所在而推测,具体能否治疗还有待验证。

少海、阴市: 少海为手少阴心经,五行属水。且手足少阴同气相求,补之可滋水涵阳,潜上亢之肝阳,从而使肝阳不亢,肝风自不妄动。 同时少海与阴市相配更是治疗心疼手颤的经典组合,早在针灸经典中,如《针灸聚英》《针灸大全》及诸多针灸歌赋中均有记载“心疼手颤少海閒,若要根除觅阴市”。可见此二穴组合之功效。

太溪、行间:是我最常用的一对组合。太溪属肾经之原,补之可大补肾阴,填精益髓,调五脏,润六腑。行间属肝之荥,五行属火,泻肝火之力无疑是最强。曾亲自体会行间之妙,前段时间性子急躁易怒,虽事小但仍以怒火相对,后给予行间针刺,行泻法,连续两天,肝火灭而情绪稳定。所以在临床上每当遇到肝火旺盛之疾,均以行间泻法,佐以太溪补之而获大效。攻似龙胆泻肝丸而泻肝之力更胜一筹,且无服用此药苦寒伤胃之弊端。

合谷、太冲:虽大多医家皆以此名为开四关,但存在争议。今不以四关而论。合谷,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多气多血,补之则益气养血,常用于气血不足,脏腑经脉失去濡养之证。泻合谷又可通经活络,行气散瘀。太冲属足厥阴肝经之原,多血少气,补之可滋阴养血,治疗肝阴、肝血不足诸证。泻太冲又可疏肝理气,行气活血。因本病多与情绪有关,爱生气者好发。此两穴在本病中主要以疏肝理气为主。若肝火旺盛者太冲则不及行间,常根据病情而交替选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