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巧妙恰当地用典使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同样,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典故来替代大白话,就如同给文章加上魔法,让文采直上一个台阶。从本期开始小编为大家带来诗词中常见的文化典故,感受古人笔下的用典之美,积累写作中的词汇素材。 01 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唐]刘禹锡《泰娘歌》 02 比翼鸟、连理枝 比翼鸟: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理枝: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喻恩爱夫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白居易《长恨歌》 03 烂柯 出自任昉《述异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柄全烂了,回到家,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