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央定调2022年经济工作 湖北如何将政策落实落地?凤凰网湖北

 君临天下100 2021-12-11

原标题:中央定调2022年经济工作,7位专家解读“关键词”——坚持稳中求进 发力七项政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速览

编者按

12月10日在京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湖北如何结合实际将七项政策落实落地?10日晚,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连线采访7位专家学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晓欢 稳增长要把握好“一实一需”

【会议摘要】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稳”字被提到了25次。会议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张晓欢认为,“稳”的关键点在于“一实一需”。

“实”即实体经济。张晓欢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重点扶持实体经济,包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扶持,以及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等。小微企业是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明确要为毛细血管“供血”,体现出国家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的决心。

不久前,央行先后宣布实行年内的第二次降准以及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等政策。在张晓欢看来,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精准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稳健的货币政策主要强调宏观的稳,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强调微观的准,两者结合的目标是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明年,包括湖北的小微企业将有更多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需”即拉动内需。张晓欢表示,会议提出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再一次延续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据统计,目前中国有约4亿中等收入群体,这一群体还在迅速扩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越来越热衷高质量、新科技产品,这将为国内高端消费品牌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此外,会议还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张晓欢认为,政府部门的基础设施投资、公共采购等也是扩大内需的手段之一。

张晓欢强调,稳增长除了“开源”还要节流,要遏制新增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政府主体要避免盲目投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要争做国家重大战略中的排头兵、模范生

【会议摘要】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等生存发展问题突出,亟待通过政策引导、结构性改革和科技创新等方式焕发新的生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表示,湖北有良好的商业氛围,加上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市场主体的活力正在逐渐恢复和激发,经济实现质效提升。但企业在长大做强方面还有些不足,需要培养更多专精特新、小而美的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或世界500强企业。

“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常面临着缺技术、缺员工等难题,阻碍了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张燕生认为,激发中小微企业的活力,湖北除了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还要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人才、品牌、资金、转型经验和能力的问题。以德国为例,有大量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研究机构,帮助解决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湖北在教育领域优势明显,但是职业教育目前还不够发达,应积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满足中小微企业多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

“当前,湖北在科教、区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又是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处于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机遇期。”张燕生表示,湖北的企业要释放发展活力,争做国家重大战略中的排头兵、模范生。

张燕生认为,要做到这些,政府、企业、高校等全社会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对标国内国际一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企业发展初期阶段,提倡放水养鱼,给企业未来发展留足资金,藏富于企。在企业遇到问题时,政府发挥服务精神,千方百计帮企业摆脱困境。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畅通国内大循环 湖北应有更大作为

【会议摘要】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畅通国内大循环,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重在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畅通国内大循环,湖北应有更大作为。”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湖北有着突出的区位优势、科教优势、产业优势,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的中心,随着高铁网络、物流航空的完善,湖北将在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

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互促双循环新格局,重点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胡刚表示,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关键在于提高供给的质量,要从中小企业开始培育创新力量,突破“卡脖子”的技术,补上供给质量的短板,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当前,居民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较低。胡刚表示,扩大居民消费,构建以居民消费为主体的内需格局,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居民消费低,根本原因在于居民收入不均衡,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推进共同富裕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房子本质上是满足居住需求的消费品。“良性循环”和“满足合理住房需求”,是当前房地产相关政策的关键词。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的下一步走向?

“大起大落不是房地产的良性循环。”胡刚表示,房地产的良性循环,是在土地出让、开发、房产消费等各方面的平稳运行。房地产产业链较长,包括地产开发、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建筑装饰等多个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胡刚表示,房地产持续下行,会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安全运行,但如房价远超出一般中产阶级的购买力,则是一种畸形发展,对此,政策层面会寻求一个宏观面的平衡,在“房住不炒”的长效机制下,市场也不要抱有“刺激房地产”的心态。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盛建新 拿到国家实验室“金字招牌”

【会议摘要】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推进科研院所改革。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为明年的科技工作定调。”盛建新认为,会议侧重强调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包括科研的评价机制和治理体系等,国家明年预计可能出台具体的规划和行动保障。

同时,会议还专门提到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国家向来重视基础研究,今年又将这一点摆到了更为突出的位置,足以体现国家迫切推动基础性研究的决心,特别是针对'卡脖子’问题,要加大基础研究、前沿科技的投入,解决经济和科技深层次的痛点和难点。”盛建新认为,从基础研究抓起,才能真正增强我国科技实力。

此次会议提到要发挥好国家实验室作用,重组全国重点实验室。“这对正在建设实验室的湖北而言,无疑是极大利好消息。”今年,湖北设立光谷、珞珈、江夏、洪山、湖北江城、东湖、九峰山七大实验室,深耕光电科学、空天科技、生物安全、生物育种、存储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快搭建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随着国家实验室布局进程加快,湖北也会紧跟步伐,希望明年我们能有望拿到国家实验室的'金字招牌’。”盛建新说。

湖北如何进一步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发展胜势?“上月,湖北又新增了8位两院院士,这对积蓄我们的科教优势,增添了重要'砝码’。”盛建新认为,近年来,湖北锚定科技强省战略不放松,推进科创大走廊、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在良好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生长氛围中,湖北要突出自身特色。“科技成果转化,核心在人才,重点在平台,关键在转化。”他说,要加大科技创新生态营造,优化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创新联合体,激发更多的创新生命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程志强 立足“一点带全国” 提升湖北实力

【会议摘要】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自然垄断行业改革。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于准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武汉大学董辅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程志强表示。湖北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点是立足“一点带全国”的区位优势,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激发新动能。

程志强认为,湖北要抓住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契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管理,推动企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竞争力,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的市场准入条件,保证民营企业能够平等获得资源,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壁垒。要充分发挥湖北交通基础设施发达和区位优势,规划建设若干个基于大数据平台的现代物流中心,打造消费市场高地,作为驱动湖北经济的又一重要引擎。

程志强指出,湖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必须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保障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在产业方面,湖北应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中心。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电力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体,走提质增效的发展道路。要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引进来”“走出去”,鼓励省内有实力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杨开忠 在放宽城市户籍上步子再大一点

【会议摘要】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

“让人口在城乡间、城市间、区域间自由流动,让居民到最适合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定居。”谈起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开忠给出建议:湖北、武汉的城市户籍开放政策步子不妨再大一点,创造更加开放平等的环境,让人自由流动,在流动中解决就业、提升收入等问题。

“不是各地GDP一样就平衡了协调了。”他说,区域协调发展首先要树立一个理念:区域协调发展目的是人民的幸福而不是地理空间的普遍繁荣。要进一步创造环境,让人自由流动,让百姓“用脚投票”,让市场“说话”,让人民自己去选择聚居地。“现在有一种矛盾现象,一些地方揪心人口流失但却不给外来人口市民待遇。综合看,全面放开湖北户籍利大于弊,有利于吸引国内外劳力、人才。”

“要善用城市圈化的趋势。”他说,无论是人口300万以上还是以下的城市,中心城区都在与周边地区、包括周边农村在一日生活意义上融为一体,形成高效通勤、同城发展的大大小小城市圈。城市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体空间形态,人口向城市圈聚集给百姓生产生活带来新便利新机遇。在城市圈化过程中,偏远乡村人口向城市圈集聚,是城镇化都市圈化客观过程的一部分。各地应顺应趋势,加强城市圈规划建设。

具体而言,他建议提升武汉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国际国内企业的信心。在做大做强武汉的同时,加强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增强湖北省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湖北要发挥科教潜力和优势,抓住机遇,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集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教中心地位。这不仅对明年非常重要,对未来湖北在全国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北京大学发展经济学系主任曹和平 推进兜住民生底线的“湖北样板”

【会议摘要】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要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推动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见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是我国经济面对复杂增长环境,中央给全社会的一个政策定心丸,也是中国对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公正、公平的一个庄重承诺。”曹和平表示。

曹和平认为,没有增长的高效益,资源的配置和收入增长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没有规避增长鸿沟的配套政策,通过兜牢兜住的社会政策实现包容性增长,短期的增长收益可能得而复失。巴西在1990年代和2010年代的两次高速增长,都因包容性政策缺失及巨大的发展鸿沟,而重新跌落中等收入的陷阱。

在曹和平看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在统筹推进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上,比如我国持续推进就业优先政策、着力提高不同人群收入待遇、“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疫情防控“动态清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曹和平认为,兜住兜牢民生底线,除了提高公共教育、劳动力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数量指标外,还应更注重服务质量、公众满意度和公众获得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曹和平说,湖北投资2.3万亿推动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围绕全生命周期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经验值得总结,尤其是近年持续打造的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全国闻名。他认为,围绕如何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湖北可以打造更多示范样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