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交通│交通工具变迁见证百姓生活越来越美好

 汉茂油桃 2021-12-11

从脚、驴车、马车

到三轮车、自行车、摩托车、汽车

随着大家手里的钞票越来越多

百姓的交通工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跟着客运中心站职工程艳辉的目光回顾一下

改革开放40年来邯郸人都有哪些出行方式

我出生在农村。父亲说在我很小的时候,每次去外婆家,都是他赶着驴车带着我们,二十多公里的土路要走两三个小时,“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绝对不夸张,因为在四十年以前,驴车在农村是主要交通工具。那时候家里养头驴不光能拉车、载人、载货,农忙时耕地、播种,它都是主要劳动力,谁家有孩子结婚,还要向邻居借毛驴,凑五六个驴车去娶亲。

从我记事以后,农村条件好一点的家庭都买了自行车。有一辆自行车,简直顶现在一辆皮卡车,出门办事或者买个东西,车座上能驮百十来斤,买个粮买个菜一车就回去了。

父亲说他刚参加工作时在市里上班,每周一早上得骑两个小时自行车到单位,70多里的路,累的满头大汗。再后来有了公交车,但从家出来到公路上的站牌要走5里地,而且当时的公交车少而旧,要很长时间才等来一辆车。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大概是93年左右,正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农村有了摩托车,老人们都说“摩托车非常神奇,人骑在上面它自己就会跑!这样更省时省力了!”那时在农村能买起摩托车的人,也就是万元户了,左邻右舍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

到了98年左右,有了农用三轮车,去集市上买东西,走亲戚,甚至娶亲,都用三轮车。哪个村有过会的或者唱戏的,全家挤在三轮车后面,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冻的脸发紫、手发红,但大家还是高兴的合不拢嘴。

之后的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十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进城的浪潮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后,自行车慢慢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小汽车,拥有小汽车不再是遥远和不可触摸的梦。有了私家车,自驾游成为老百姓乐此不疲的时尚,我们全家人经常在假期驾车出游,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乡村旅游路,四通八达的路网让我们一路畅行无阻,在路上就可以随时观赏波澜壮阔的大好河山。

2007年8月8日,随着邯郸机场首个航班的平安着陆,邯郸人从此真正意义上有了的“自己的机场”,乘坐飞机出行不再是梦想。

从自行车王国到现在的汽车大国,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进入新时代,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互联网+交通”在出行方面带给百姓的便利,订机票、查询航班进出港情况,可以在手机、电脑上实时了解;乘坐公交车,在手机上可以随时查询公交的行进、到站情况;网约车、共享单车也可通过手机操作。现在回农村老家,甚至可以不用开私家车,通过手机APP下单定制客运服务,点到点、门到门就能把我们送到家,许多不会开车的老人们都感叹这种变化以前想都不敢想。

40年的时间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有人说“那首<天路>的歌曲里唱到'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不止是赞美青藏铁路,也很适合咱们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啊!”交通工具的变迁,反映出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提升了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心中的幸福感、获得感。

END

编辑:白玉琦、刘洋

审核:李朝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