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拨开历史迷雾,宋玉清晰起来

 飓风居主人 2021-12-11

  ■本报记者 黄旭升 文/图

  时间:2008年4月10日

  地点:钟祥市委宣传部

  嘉宾:冯道信,省作家协会会员,钟祥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郢中览胜》《嘉靖内传》《嘉靖皇帝》(四十集电视连续剧)《风流莫愁女》等,主编《钟祥五千年》;蔡章田,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兰台飞歌》《兰台情韵》,钟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侯书云,钟祥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钟祥市委统战部台湾工作办公室干部,著有《钟祥风情》《钟祥旅游》《钟祥史话》《明显陵揭秘》,参与编著《钟祥五千年》。

  背景资料:著名的楚辞文学家宋玉,大约生于公元前300年,卒于公元前230年。宋玉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作家,对辞赋文学和散文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在文学史上,历来屈宋并称。宋玉出身低微,天资聪颖,善于巧辩,精通音律,师承屈原,才华出众。宋玉又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古代笔记、小说、戏曲、话本中往往以“美如宋玉,貌若潘安”形容男子之俊美。宋玉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意,仅在楚顷襄王时期托请友人推荐做过文学侍从之类的小官,曾向顷襄王进谏、献策,都未被采纳。后遭诋毁,被王疏远,悲愤满腔,抑郁而亡。

  

  

  

  主持人:关于宋玉的生平事迹,众说纷纭。因为记载不多,才出现史学界的种种声音。我想,这正是我们研究和考证的驱动力。

  冯道信:关于宋玉的生平事迹,最可信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只肯定了宋玉为楚国人:“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汉书·艺文志》也只称宋玉为“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

  主持人:楚国之大,宋玉究竟是楚国哪个地方的人?又怎么能断定宋玉就是楚国郢中人?

  冯道信:记载和评述宋玉生平事迹的史书典籍,除《史记》《汉书》外,西汉刘向的《新序》、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西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文心雕龙》就是重要依据了。

  《新序》中载:“楚辞章句说:《九辩》者,楚大夫宋玉之所作也。”《文赋》中说:“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文心雕龙》对宋玉的述评有十四条之多,最能说明问题的如《时序》中言:“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齐开庄衢之第,楚广兰台之宫……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观期艳说,则笼罩雅颂。”《杂文》中说:“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知音》中说:“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之所以伤《白雪》也。”《诠赋》中说:“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爱锡名号,与诗画境。”“宋发巧谈,实始淫丽。”《风赋》卷首说道:“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以上文中,四层线索层层归一,层层具体。为了收复楚国失去的土地,楚顷襄王经常南巡郊郢,在兰台宫与大臣们商议兴楚大计,这时宋玉就伴楚王游览,对问于兰台之宫,产生了著名古典“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巫山神女”“大王雄风”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阳春白雪”青石巨碑今尚存于钟祥博物馆。古《乐府》又有吟兰台泮水和宋玉井泗泉水“冉冉水上云,曾听屈宋鸣;涓涓水中月,曾照莫愁行”的诗句。所以宋玉确为楚国别邑郊郢人,即今湖北省钟祥市郢中人。

  主持人:在文学史上,考察一个作家的生平,其作品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今日尚存的宋玉十三篇作品,有些篇尽管有伪托之疑,但世人公认,其内容表现的是宋玉的生平故事。《九辩》中是怎样描写自己的生世和遭遇的呢?

  蔡章田:《风赋》和《对楚王问》,本来就是发生在兰台、郢中的故事。在《登徒子好色赋》中,宋玉自称故里为“南楚”,这就告诉我们,他本是楚之南邑人。而楚别邑郊郢当时又称为“南郊”(见《钟祥沿革》)。在《九辩》中,宋玉对自己生世的表述,清楚地显露了与郢中的关系。楚幽王登位于公元前236年,为楚襄王迁都陈郢后43年,宋玉此时六十开外,称自己为“去乡离家兮徕远客”。在《九辩》中,还有“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之句(蕙华旖旎的都房,就指的兰蕙繁盛生长的宫殿华屋,“曾敷”为层层开放)。宋玉在作品中表露生世和申述志向时,用的郢中典故,写的郢中情势,述的郢中风俗。毋庸置疑,郢中即是他的家乡。

  主持人:对宋玉的故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中也有载述:“宜城县南有宋玉宅,玉邑人,隽才辩给,善属文而识音。”显然,宋玉故里在北魏时地处宜城县之南。

  侯书云:北魏时宜城县南之邑,定为故楚郊郢无疑。战国后秦置郡县,郊郢(郢中)隶属南郡,在西汉为郢县,至刘宋明帝泰始六年始立苌寿县,其间四百余年将郢县的一部分并入了宜城县。《水经注·沔水》中说宋玉“善属文而识音”,则说的宋玉在郢中的生活事迹,尤其所言“识音”,更分明是以歌“阳春白雪”作的标志。完全可以肯定,宋玉的故里和籍贯,春秋战国时为楚别邑郊郢,西汉时为郢县,东汉时为宜城县南,南朝刘宋泰始六年(470年)分宜城、竟陵、云杜地,立苌寿县。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551年),西魏行使管辖,改苌寿县为长寿县,在今日的钟祥市。

  关于宋玉的故里和籍贯,因宋玉宅墓的缘故,魏晋南北朝以后有四种说法:江陵、秭归(归州)、宜城、钟祥。荆州之说,以北周庾信《哀江南赋》“诛茅宋玉之宅”(谓庾信侯景之乱时避难之所)、杜甫《送李功曹赴荆州》“曾闻宋玉宅,每欲到荆州”等诗文为证;秭归之说,以杜甫《入宅》“宋玉归州宅,云通白帝城”、陆游《入蜀记》“宋玉宅在秭县东,今为酒家,旧有石刻宋玉宅”等诗文为据。以上两种说法,只是说荆州和归州都有宋玉的住宅。在当时那个多国相争,烽火频起的社会背景里,宋玉可能在荆州和归州,甚至一些尚不知名的地方去住过,后来人们传下来,一些有名之人去看过,并写下了诗文,但不能因此推断宋玉的老家就在这些地方。唐宋以来,大量史料对宋玉为郢中人之说均无驳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载:“宜城县南有宋玉宅”。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在“长寿县人物”中称“宋玉,郢人”。《古迹》中载:“宋玉石二,唐李 守郡日得之榛莽间,今移在白雪楼前。”又载:“楚贤井在城东,旧传即宋玉宅,俗名琉璃井,亦名宋玉井”。《钟祥县志·先民传》载:“宋玉,楚郊郢人,师事屈原,原弟子著藉者,有唐勒、景差之属,而玉之词赋独工,至以屈宋并称于后世”。《钟祥县志·古迹》载:“宋玉宅在兰台之左,相传郢学宫即其遗址”。这宋玉石,到明代还保留在钟祥县城,以后不知去向。明代学者刘洪有诗为证:“五禽寂寞余颓壁,二石荒凉隐夕阳”。宋玉宅遗址在宋代为郢州州学,明清两代为郡学宫,也称文庙,现为钟祥市实验小学所在地。离宋玉故宅不远,有口石井,相传为宋玉井,又称“楚贤井”“琉璃井”,现今遗井尚存。明万历二十九年,承天府知府孙文龙题“宋大夫井”石碑立于井旁。到清顺治十年,宋玉井又经重修。当时任荆西守道的李棠馥,对这次重修作了详细记载:“郡学宫为楚大夫宋玉故邸,去泮水数武,有泉冷然,相传为宋玉井……如建浮级于九渊中,至口则穿口为盘栏,有亭覆其上。予与诸君子登临其侧,汲而饮之,形神俱爽,不啻偕宋大夫共歌《阳春》《白雪》于兰台焉”。

  主持人:既然“宜城县南有宋玉宅”,那么,宋玉就应定为宜城人吗?

  冯道信:其实,宜城县南并不等于在宜城,更何况宜城之名起于西汉。宋玉宅,在北魏时为宜城县南,在南朝刘宋时为苌寿。地域沿革经常随朝代的更替而变异隶属,地域内的古迹属处称谓也往往随变而变,今日的某地并不就是古时的某地,要准确地记述必须从古至今进行系统考察之后才能定断。如明代尚书孙交墓在流水沟,明时流水沟属钟祥县,故史称“孙交墓在钟祥城北”,而今日流水沟属宜城县管,今天的记载则应为“孙交墓在今宜城县东境”了。今日钟祥,东汉时或属宜城县管,或在宜城县南,但今钟祥毕竟是战国时的郊郢,兰台之宫旧址毕竟在今钟祥。故而,宋玉当定为钟祥人。

  

  

  

  主持人:黄梅戏影片《女附马》中有一段唱词是这样的:“人人夸我潘安貌,原来纱帽罩啊罩婵娟。”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潘安有多美?书上说“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使我对宋玉这个美男子产生了好奇。用现在的话来问:宋玉究竟有多帅?

  侯书云:潘安和宋玉是我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两位大帅哥。宋玉长相秀美,风流倜傥。史书上直接说潘安长得漂亮的就三个字:“美姿仪”。虽说书上并没有详细记载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几尺,但他的美貌却是件毋庸置疑的,因为在那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了。《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次出去游玩的时候,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给他献花,又是给他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这也就成为了“掷果盈车”这个典故的由来。

  我们可以从《登徒子好色赋》中,意会一下宋玉是何等美貌。根据《登徒子好色赋》的记载,登徒子跟楚王汇报说宋玉是个美男子,他能说会道,但是生性好色,所以千万不要让宋玉跑到后宫。听了这话,宋玉跟楚王说:请您来做公证人,看一看到底是我好色还是登徒子好色?天下的美女莫过于楚国,楚国的美女又莫过于我的家乡,家乡的美女又莫过于我隔壁的一个邻居——东邻之女。我家隔壁这位美女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毛像鸟的羽毛那样挺拔,肌肤像白雪,腰很细,牙很白。就是这样一个绝代佳人趴在墙上,看了我三年,我也毫不动心,我难道也算得上是好色之徒?相反,登徒子家有丑妻,他老婆一头乱发,两耳畸形,嘴唇外翻,牙齿凹凸不平,走路一瘸一拐,再加上驼背,又满身是疥疮,登徒子却很喜欢她,跟她一连生了五个孩子。只要是个女人,登徒子就会喜欢,所以他比我更好色。其实,用现在的观点来评判,登徒子不弃糟糠之妻是件值得称赞的事情,但宋玉口才非凡,被他这样一忽悠,楚王竟然给说晕了,判定登徒子是个好色之人。这一判,竟然使登徒子从此以后就背上了好色的骂名,成了后世色狼的代名词。

  

  

  

  主持人:仅从外貌来看,还不足以使宋玉生动起来,我们必须了解宋玉的才华,特别是在楚辞文学方面的建树。

  冯道信:宋玉并非徒有其表,他同样有着卓越的文学才能,在文坛有着宗师级的地位。宋玉是楚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从民间受到大量神话故事和传说的熏陶,从楚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又有所创造和发展,特别是从屈原的骚体开创出赋的体裁,对两汉辞赋和后世骈文的兴起颇有影响。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为宋玉立了专节,指出:“宋玉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宋玉是屈原艺术的优秀继承者,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曾发生不小影响。”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十六篇,现在尚存有《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对楚王问》十三篇。《九辩》被公认为宋玉代表作,采用骚体诗形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悲秋文字,《九辩》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比对、夸饰、双声、迭韵等影响后世,堪称楚辞中体制宏大的杰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可以和屈原的《离骚》相媲美,堪称楚辞中的双璧。在文学史上,宋玉还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他是第一个写悲秋的,也第一个写女性的。他对女性经典性的描述,对后世曹植等人影响非常大。

  主持人:且慢。刚才冯先生提到“悲秋”一词,请问是指《九辩》的写作手法吗?

  侯书云:《九辩》是一首长篇抒情诗,借悲秋来抒写“贫士失职”的“不平”,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的黑暗。诗人的感情是真挚的,但不象屈原那样激烈和执著,情调相对有些低沉。诗中悲秋感怀的主题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汉武帝《秋风辞》以下,如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秋思》,夏侯湛的《秋可哀》《秋夕哀》,江遒的《咏秋》,湛方生的《秋夜诗》,何瑾的《悲秋夜》等,都与《九辩》一脉相承。

  冯道信:宋玉谱写的音律《阳春》《白雪》,也成为高雅音乐的代名词。辞赋中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巫山云雨”等精彩词句已成为历代人们引用的典故。历代诗人、作家对宋玉十分尊崇,将他与屈原同称为“辞赋之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宋玉评价极高:“宋玉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对文体文字,就是论辩性的散文),“自对问以后,东方朔效而广之,名为《客难》。托古慰老,疏而有辩。”(《杂文篇》)“相如好书,师范屈宋”(《才篇》)。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更称宋玉“风流儒雅亦吾师”。

  主持人:历史的疑云,在人们心目中也许还会存在很长时间,作为宋玉故里,钟祥人应该怎样面对这个现实,如何把与宋玉有关的文化发扬光大?

  侯书云:宋玉是我们钟祥人的骄傲,也是楚文化的重要传承人。楚语名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最早出自钟祥,是清康熙四十八年《创建阳春书院记》:“词擅白雪,句赓阳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中的名句,比清嘉庆时湖南岳麓书院所挂门联早出百年。兰台浓缩了楚文化的精华,是楚文化的象征。今后我们要将宋玉、兰台、莫愁女三位一体,打造成钟祥的文化名片。现今钟祥乡土作家群的出现,就是宋玉这条文脉的延伸和拓展。

  蔡章田:纪念名人,宣传古迹,是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由于名人足迹所涉之处甚多,留下的古迹也就决非一处,都是客观历史遗迹。今天,我们侧重对宋玉的故里、籍贯谈了自己平时学习研究的一些看法,但并不排斥其他宋玉宅、宋玉墓等古迹的客观历史存在。宋玉是我国历史上仅次于屈原的楚辞文学家,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而决非一个地域所私有。宋玉文化是讴歌真善美的文化,是高雅的文化,身为钟祥人,我们推崇楚文化就是要推崇宋玉文化。弘扬宋玉文化、兰台文化,就是延续钟祥的文脉,为钟祥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钟祥的旅游增添文化内涵,提升钟祥的城市品位。

  宋玉是郢中人

  日方

  宋玉是美男子

  宋玉是大才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