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羽之死另有隐情,为何说诸葛亮才是幕后推手?章太炎:权力惹的

 信息熵 2021-12-11

赤胆忠心誓报刘,越江讨贼死方休;东吴不念东风惠,万古江潮咽恨流——蔡东藩

文章图片1

图|关羽剧照

219年,关羽父子败走麦城,只得率十余骑出围至临沮,不幸身中埋伏,最终死于东吴之手。

然而,从关羽死前所发生的事情来看,自家人诸葛亮的表现的确让人匪夷所思: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时,诸葛亮明知与蜀汉策略:“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不符,而闭口不言;诸葛亮深谙兵法,明知孙刘联盟形同虚设,孙吴随时可袭击荆州,而毫无动作……凡此种种,的确让人细思极恐。

文章图片2

图|国学大师章太炎旧照

于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甚至大胆猜测:诸葛氏宁可丢掉荆州,也要借东吴之手除掉关羽!

章太炎的猜测,到底有没有根据呢?关羽之死,是不是真与诸葛亮的推动有关呢?答案肯定是有的,不过,诸葛亮为何要除掉关羽呢?

01 内因:关羽挡住了诸葛亮掌控天下之路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声称自己高卧隆中,只是为了在乱世中保全性命,而“不求闻达于诸侯”。

但打脸的是,在南阳时,诸葛亮有一次和朋友相聚,他对着石韬、徐庶、孟建云说:“以你们三个的能力,将来一定可以做到刺史、郡守。”

文章图片3

图|诸葛亮剧照

不过,当三位友人反问诸葛亮能做到什么官时,他却笑而不答。为什么呢?显然,在诸葛亮看来,自己志不在刺史、郡守这样的小官上面,只不过,自己宏大的志向不可对外人言罢了,尽管他们是自己的朋友。

无独有偶,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山。赤壁之战前夕,东吴军师张昭曾推荐诸葛亮辅佐孙权,不过诸葛亮拒绝的答案却意味深长:“(孙将军)能贤亮而不能尽亮”。

言下之意就是:孙权把我当作“贤士”,“贤士”的规格最高莫过于“国士”,而满足不了我的志向(“尽亮”),显然,诸葛亮连国士都看不上的。比国士还要高的,除了皇帝,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了。

文章图片4

图|孙权剧照

由此,不难看出,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是诸葛亮掩盖自己攫取权力的谎言罢了。

但,尽管诸葛亮出山后,先后以“火烧赤壁”、“定鼎荆益”奠定了在蜀汉的权威,成为刘备近臣,可他距离关羽、张飞和刘备这个最高权力的小圈子,还有不少差距。

原因很简单,一是关羽、张飞和刘备“自小结契”,关、张二人跟随刘备的时间比诸葛亮长;二是,诸葛亮的影响力在上升的同时,关羽也以赫赫战功,“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声势高涨。

显然,对于胸怀天下,有心问鼎万人之上尊位的诸葛亮来说,关羽成了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文章图片5

图|刘备剧照

诸葛亮的理想(野心)与关羽身份形成的壁垒,这只能说明诸葛亮有除掉关羽的动机,并不足以说明诸葛亮就要因此除掉关羽,因为关羽和诸葛亮还有更隐蔽的矛盾。

02 诱因:关羽的狂妄与诸葛亮的心计

诸葛亮跟随刘备,最初是从谋士身份开始的。但这时候,因为刘备对诸葛亮的看重,便引起了关羽的不满,《三国志》载:“(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说的就是这件事。

抛开张飞不说,关羽对诸葛亮的不满,其实还在于他不喜欢士大夫,对士大夫始终心存反感(《三国志》“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显然,诸葛亮作为蜀汉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

文章图片6

图|火烧赤壁场景

但很快,诸葛亮凭借赤壁之战,建立了不世奇功,关键是,这一战中,关羽颗粒无收。这样一来,正如刘琦所言: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诸葛亮的地位和威信崛起,引起关羽对诸葛亮的不满,已经变成了忌恨。

工于心计的诸葛亮,不可能没有感受到来自关羽的敌意,但诸葛亮的处理方式,却耐人寻味,这可以从关羽的另外两个故事中看出:

214年,当关羽听说从西凉来到的马超,被刘备封为平西将军,与自己平起平坐后,便质问诸葛亮,“马超的才能谁可以比肩?” 诸葛亮回复很有技巧:“论勇猛,马超与张飞差不多;还不及您美髯公绝伦逸群。”

文章图片7

图|马超剧照

不仅如此,后来关羽听说刘备想封黄忠为后将军,当即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当然,这次关羽没质问诸葛亮,诸葛亮乐得保持沉默。

正如吕蒙所说,关羽这个人“颇自负,好凌人”,为人很是狂妄,那为何相当于刘备丞相的诸葛亮,不制止或者劝解关羽的狂妄和僭越,而是曲意逢迎,讨关羽欢心呢?

显然,这正是诸葛亮深藏不露的韬略:“欲使人灭亡,先使其疯狂”,只是诸葛亮报复关羽的方式太过隐蔽——顺手推动关羽放大自己跋扈自大的弱点。

好一招“先为不可胜,待敌之可胜”,诸葛亮对孙子兵法运用,炉火纯青。这不,机会来了……

03 动因:关羽自己送自己上路的契机

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率军3万从南郡出发,攻打襄樊。这一战,从这年的7月,一直打到12月,首位长达半年之久。也正是在这一战中,关羽水淹曹魏七军、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威震华夏。

文章图片8

图|关羽剧照

那么,问题来了,此时的曹魏,仍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存在,关羽此次出兵,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这是其一

其二,关羽主力从荆州撤走,后方空虚,在孙刘联盟已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孙吴随时可偷袭荆州,早在211年,就曾驻守荆州的诸葛亮,岂能不知荆州的重要性?

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三国志》及其他史料中,完全找不到诸葛亮劝谏或是阻止关羽出兵的记载,这在“多智而近妖”、一生谨慎的诸葛亮身上,太反常了……

不仅如此,长达半年的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也不见诸葛亮针对战场变化的预案,或者补救措施。

文章图片9

图|三国时荆州地理位置图

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要么是诸葛亮放弃了关羽,要么是诸葛亮宁愿失去荆州,也要借东吴之手除掉关羽。

只有这种解释,诸葛亮预判了战局的走势,并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通过不去提醒刘备,不去阻止关羽,默默地将关羽推上了绝路。

结果显而易见,关羽不仅在围困襄樊的过程中,被庞德射伤额头;更是在听说荆州(南郡)被东吴攻占后,回师途中,败走麦城,最终被吕蒙部下杀害于临沮

值得一提的是,关羽死后三年,刘备去世,临死前将蜀汉和后主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至此,诸葛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真正坐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位。

但,直到诸葛亮死后26年(260年),一代名将关羽,才被追谥为“壮缪侯”。

后记:

其实,关于关羽之死,真正看得最为透彻的还是毛主席,主席曾言:“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文章图片10

图|关羽剧照

但在关羽之死的问题上,诸葛亮究竟充当了什么角色?笔者认为,诸葛亮是默许,甚至是以“无为”的方式暗中将关羽推上了绝路。

首先:关羽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以及关羽的地位,严重阻碍了诸葛亮在仕途上的进取;

其次:关羽目空一切,特别看不上士大夫,看不上马超、黄忠这些事,都进一步加深了诸葛亮与他的矛盾,只不过,诸葛亮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但矛盾始终会爆发;

其三:关羽贸然北伐,发动襄樊之战;甚至拒绝与孙权结亲,辱骂东吴婚使。这些不仅严重违背了诸葛亮《隆中对》中的“天下有变,再伐曹魏”的国策;也破坏了蜀汉联合东吴的策略。

所以,不论从二人私怨,还是国策执行上,诸葛亮考虑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等待时机除掉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贸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在这个意义上,说诸葛亮是关羽之死的幕后推手也不为过,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