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来不仅不是一张白纸,而且还涂满了信息,这些已经涂满的信息就是我们的生命基调。我们的生命趋向是由人生使命、人生愿景和生命基调共同决定的。 人生使命就是我们此生要完成的作业人生使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这是我们在此生需要完成的“作业”,这是一种先天的设定。我们为什么而来?我们此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就是我们的人生使命。 有的人终生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使命,而有的人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当他找到时他会说:这件事就是我今生要做的事。 有使命的人会充满使命感,使命感会驱动着他展开行动,完成使命就是他在此生的意义所在。 人生使命就像玩游戏时要通过的关卡,这是游戏的目的,也是游戏的乐趣所在。人生的本质就是一场游戏,只是不同的人所玩的游戏不同,所要通关的关卡也不同。 大家的人生使命各不相同。找到自己人生使命的人是非常幸运的,当我们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来”时,就会接通无限的宇宙能量,自己就会充满生活热情,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并非每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也不是每个人都有人生使命,我们的先天设定是不同的。 找不到人生使命的人,同样也可以产生使命感,他可以在此生重新设定自己的人生愿景,这个新设定的人生愿景会赋予他使命感,也就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设定人生愿景不能背离生命基调所谓生命基调,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原始生命属性。 设定人生愿景需要智慧,这需要我们对自己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我们在制定人生目标时必须参考某些现实情况,除了外在的现实情况,更重要的是要参考自己的内在现实状况。 内在现实,就是我们的原始生命属性,这是人生游戏的“初始角色设置”。 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不同职业的游戏角色,其先天属性是不一样的,这些属性是预先设定的,不同角色的技能和所使用的武器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不同角色的发展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法师角色和剑客角色各有完全不同的先天技能设定和专用的武器装备。 真实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的先天生命属性就是我们的生命基调,如果我们违背了这些先天设置,就会处处受挫。 如果你是一个毫无艺术细胞的人,就不要去从事艺术工作;如果你是一个没有耐性的人,就不要从事机械的重复性工作;如果你是一个受不了约束的人,最好不要去给别人打工。我们要依据自己的生命属性来制定自己的人生愿景。 生命的复杂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生命系统的“出厂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人生发展方向,在这些出厂设置中,我们所能改动的空间微乎其微,单是基因编码,我们就无法撼动,更不用说深层次的能量编码。 也就是说,我们生来不仅不是一张白纸,而且是一张涂满了信息的图纸。我们只能在这张涂满了信息的纸张上二次书写新的人生画卷。这些已经涂写上的原始信息,就是我们的生命原始属性。 生命的原始属性,对我们的人生发展既是一种限制,也是一种支持,其中包含了我们此生要完成的作业,也包含了我们的天赋才华。 实际上,我们生命背景上已经涂写的信息,恰恰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生命成本”,那是我们的生命在后天得以扩展的基础,我们要好好利用它们,它们是生命为我们预先搭好的框架。 了解自己的生命基调,可以让我们更有效率地度过此生。 怎样才能了解自己的生命基调?我们无法直接认清自己的生命基调,就算是我们完全破译了基因密码,也不等于我们已经认清了自己到底是谁,生命还有比基因编码更深的层面。 但是这不代表着我们无法了解自己的原始出厂设置。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我们仍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找到自己关于是谁的答案。 1.排除法 当你处理某类事件特别不顺手或毫无感觉时,说明你在这方面不具备先天优势。我们不擅长的能力,基本不是我们要重点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你首先要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没有天赋。 当你对某类事件存在明显的排异反应,也就是内在有抵抗态度,那是你的内在能量不能与之相应,那么你的天赋就可能就不在这里。比如当你与陌生人交往时,内心有抵触情绪,或者很不自在,或者存在着恐惧感,那说明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你不存在优势。 2.照镜子法 你可以谦虚地向最亲近的人询问他们对你的看法,别人往往更容易看清你的优劣点。因为人们的感知力更多用在了对外在信息的感知上,大部分人的自知能力很差。 人们往往看不清自己,但是对别人却看得很清楚。人们习惯拿着显微镜去审视别人,所以让别人去审视我们,是我们了解自己的重要途径之一。 3.能量共振法 当你处理某类事件或者在使用某种能力时特别有感觉或特别容易成功,就说明你在该方面可能存在先天优势,至少说明你与其有缘,有缘,就有缘起的可能性,缘起,是一切创造的开端。 你在什么地方能够发生能量共振,也就代表着你在什么地方能够建立能量连接,有了能量,你就会有用不完的力量。 感觉不会骗人,有感觉,就代表着你的内在发生了能量共振和能量连接,那就意味着这里正是你的用武之地。 4.兴趣吸引法 审查你在什么地方有强烈的兴趣,能够吸引你的东西,必然与你有缘,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对某些东西感兴趣。 兴趣代表了能量纠缠,也代表着我们与它有深刻的渊源,兴趣有时也代表着能量共振,兴趣与感觉常常会在一起,在兴趣中我们的能量状态是非常活跃的,兴趣最能激发我们的内在能量。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陷入了低级兴趣,要及时切断。 5.反观内照法 向内在去觉知,直接去看自己的心,观察自己的感受,观察自己的念头,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运用自我觉知的能力向内观照,你会直接得到你想要的任何答案。 所有的答案早就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只需要向内去找就行了。这种方法最好在静坐中采用。 这些方法仅供借鉴,并不绝对有效,生命是充满活性的,生命是多变的。其实我们每一刻每一秒都在改变着自己的生命属性,人生在每一个当下都是全新的。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心灵不会欺骗我们,只要我们多去倾听来自内在的声音,最终会认出自己究竟是谁。 本文结束,感谢观看。 相关专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