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声明】美国发布“双心医学”科学声明:要像评估高血压一样,评估精神心理问题

 乐康居 2021-12-11

1月25日,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精神健康、身心健康及大脑-心脏-身体关联”科学声明,可称得上是美国版的“双心医学”声明。

声明建议,对于有心血管病的人和心血管高风险者,临床医生应常规评估心理和精神健康,就像评估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一样。

该声明推荐,临床医生应采用简单的筛查工具,来常规评估患者是否有抑郁或焦虑,必要时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声明指出,大量证据证实,不健康的心理状况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促发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图片

撰写组专家表示,临床医生必须意识到,不仅要尽力治病,还要关注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健康。

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抑郁、长期压力过大、焦虑、生气、悲观、对生活不满、充满敌意等心理状况,可能导致身体健康问题心律不齐、心率波动、消化道症状、血压升高、炎症加剧、心肌缺血等。

日常压力累积和遭受创伤事件可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患者自我报告的总压力和工作相关压力,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最高增加40%有关。

专家指出,尽管大多数研究是观察性的,心理问题多是自我报告,不能明确具体的因果关系,但精神健康不佳与心血管风险有关毋庸置疑

精神心理问题会影响健康行为吸烟、不运动、饮食不健康、超重、不按时吃药这些都会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因此对心血管病患者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专家组建议定期评估精神健康状况,心理治疗和心身项目可改善心脏健康。

可改善精神健康的项目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治疗、整合治疗、减压治疗、冥想。

研究发现,积极的心理,包括高兴、乐观、感恩、有使命感、对生活满意、正念、可良好控制情绪,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风险采取健康的生活行为,例如戒烟、加强运动、饮食有益于心脏健康、药物依从性提高、规律复查和体检。

精神状态良好的人,往往也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支持和关联,这些有利于他们更健康地适应生活中的挑战。

前不久,针对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胡大一等发表了心血管科心理处方的专家共识。

共识指出,心血管科医生可采用“三问法”或“二问法”初步筛出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患者。

(1)是否睡眠不好;(2)是否心烦不安,对以前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3)是否多次检查,都未能确定器质性心血管病。

在问诊时,可注意四要素:

(1)是否存在有躯体症状反复就诊,但没确诊。

(2)询问一般生活中的普通症状,如食欲、进食、二便、睡眠问题,找到是否有情绪问题。

(3)适当问及情绪困扰,如遇事紧张或难以平复、兴趣活动缩窄等。

(4)了解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包括出冷汗、四肢乏力、面色苍白、肢体颤抖、恶心、便意或尿急等。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