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历史——抽象篇(毐)

 汉字历史 2022-09-23 发布于黑龙江

    不敬之罪将受到斧刑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毐”ǎi,会意字。初文“毋”。“毐”最早见于《史记·秦本纪·卷六》、《史记·列传·第二十五·吕不韦》中对“嫪毐”的一段描述。(此图为《史记集解》南宋杭州刻本)

隋唐颜师古云:“其人本姓邯郸摎氏之摎(jiū liú)。”《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居求切(jiū);一音'留’。《史记》南越王赵婴齐在长安时娶邯郸摎氏女。”《汉语大字典》音jiū。汉代有摎广德;三国时魏有摎尚,河内太守。

东汉许慎'慎重’地改其姓为嫪lào,真是匪夷所思。婟hù嫪:奸夫。“毐”,从士从毋。士的本义为斧钺,“毋”的本义为不敬(对母亲的不敬),两形会意即不敬之罪将受到斧刑。假设“毐”字创造于“嫪毐”生之前,想必有文化的不会用此字作为孩子的名,没文化的也不会用这么复杂的字吧。假设“毐”字创造于“嫪毐”死之后,因摎某亵渎始皇帝的母亲而被车裂,赐你一个名,让你被亿万后世唾弃,这样符合情理吧。

其实,之所以说了这么多“嫪毐”,是因为即将要说的农具“磟碡”(liù zhóu)。“嫪毐”和“磟碡”从字形结构到所描述的物件极为相似,不得不让人遐想连篇。无论“磟碡”发明于“嫪毐”生前还是死后,都会因为“嫪毐”的污名而改名。但之所以沿用至今,大概是因为“磟碡”发明于“嫪毐”活着的时候,为了纪念“磟碡”的发明者而广泛流传于民间,因为老百姓心里知道。

磟碡

如上所说,“毐”应为秦所创造的字,特指“嫪毐”及警示后人。首页图为“”嫪毐“所受之车裂,殊不知秦朝所指的斧钺之刑为何。



古文释义



《广韵》於改切《集韵》《韵会》倚亥切,𠀤音唉。

《说文》人无行也,一说嫪毐,秦人,以淫坐诛,故世骂淫曰嫪毐。

《通雅》嫪毐,音劳霭。

又《广韵》乌开切《集韵》於开切,𠀤音哀。义同。

又《玉篇》古文娭字。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