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学历最高的诗人退休了

 大圣的小宇宙 2021-12-11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文/ 大圣

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正月五日上午,西京长安东门外南广场北正中央,临时搭建的帐幕四周,红旗招展,鼓乐喧天,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

帐幕上方有巨型横幅,上书一行大字:欢送贺知章先生光荣退休。

已经85岁高龄的前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红光满面,神采奕奕,不停与周围人招呼寒暄。

太子李亨受当今天子委托,率朝中文武官员齐聚东门,为贺知章告老还乡举行送别仪式,首都文艺界代表、贺知章在京好友悉数到场。

玄宗皇帝虽然没有亲临饯行,但派人专程送来了两首赠别诗,其一曰:

遗荣期入道,辞老竟抽簪。

岂不惜贤达,其如高尚心。

寰中得秘要,方外散幽襟。

独有青门饯,群僚怅别深。

诗中对贺知章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生涯给予了高度评价,对老同志的离职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无限的惋惜。

一个三品官员离职退休,搞这么隆重,这么高规格,在我大唐朝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朝野上下羡慕之余,不禁要问:贺知章究竟何德何能享此殊荣?老贺为官50年,政绩平平,乏善可陈,却能在复杂的官场中长期屹立不倒,最后以85岁高龄平稳退休,到底有什么秘诀?1

我们知道,学历并不代表能力,学历不高,但成绩斐然的名人数不胜数。比如陈寅恪、梁漱溟、沈从文、齐白石、华罗庚、鲁迅、巴金、启功、韩寒等等等等,这些人都没上过大学,有的甚至是小学毕业,还不如我呢,我怎么说也是名校出身,蓝翔技校挖掘机专业的优秀学员。

古代也是如此,就以我大唐文坛为例,唐诗排行榜前两位的李白、杜甫都是学渣,李白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天天蹲在河边看一个智力有缺陷的老太太磨铁杵,终于心有所悟,毅然放弃了高考;杜甫小时候逃学翘课爬高上低,“一日上树能千回”,高考连年落榜,连个民办大专都没考上。

可那又怎样,并没有影响他们日后成为唐代诗坛的两颗巨星。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证明知识无用,学历不重要,恰恰相反,学历在任何时候都重要,以上成功案例都是特例,这些人要么是天赋异禀,要么是机缘巧合,要么是另有蹊径,总之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一般来说,还是高学历群体更容易出成绩,比如我们村两委班子成员无一例外都是本科学历,这是最基本的,我们不能对一个小学毕业生给予过高的期望,毕竟蓝翔技校这么多年也没出过几个像我这么优秀的人才。

仍以我大唐文坛为例,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大诗人,没学历的是极少数,多数都是进士出身,有的甚至是状元,比如贺知章贺老师。

贺知章,字季真,浙江人,武则天证圣元年(公元695年)乙未科状元,是浙江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文科状元,也是唐代学历最高的著名诗人,那一年,贺知章36岁。

在他之后,王维据说也中过状元,但他这个状元史学界一直有争议,《旧唐书》《新唐书》和《唐才子传》中的描述各不相同,有的说是进士,有的说是状元,还有人说王维是因为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关系才被点为状元的,总之不如贺知章的状元来得硬气。

人家老贺是凭自己本事考上的,高中状元后,贺知章被授予国子四门博士,也就是国立长安大学教授,从此立足三尺讲台,教书育人,一干就是27年。

之后,已年过花甲的贺老师步入仕途,历任太常博士、太常少卿、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等职。

在工作中,贺知章恪尽职守,廉洁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拉帮结派,不搞团团伙伙,没有政治野心,自然也就没有政敌,工作虽无建树,但也没出过什么差错,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仕途一帆风顺,几无波折。

在生活上,贺老师安分守己,与世无争,平时为人随和,尊老爱幼,生活作风严谨,洁身自好,很少涉足青楼妓馆等色情娱乐场所,数十年来,从无绯闻发生,堪称正人君子,道德楷模。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没有缺点的人是不存在的。贺老师有什么缺点?

怎么说呢,也算不上啥缺点,就是一点儿业余爱好,喜欢喝酒。2

古往今来,文化人没有几个不喜欢喝酒的。

我不抽烟、不打牌、不钓鱼、不去青楼找小姐姐,再不让我喝点儿酒,生活还有什么乐趣?

而且,我们喝酒不单单是为了享受,主要是为了激发写作灵感,积累生活素材,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据史料记载,贺知章“好酒,晚年尤加纵诞,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比如这首《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把春风比作剪刀,说细细的柳叶是裁剪出来的,如此别出心裁的绝妙比喻,我就问一句,没有半斤白酒能想得出来?

除了写诗,贺知章还擅长书法,尤其是草书,与当时的书法家张旭难分伯仲,特别是喝完酒以后,“纵笔如飞,奔而不竭”,“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好事者具笔研从之,意有所惬,不复拒,然纸才十数字,世传以为宝。”

意思是,贺老师平时一字难求,但喝完酒就不一样了,喜欢到处题字,有人动脑筋,专门准备好笔墨纸砚,等贺老师喝高兴了再求字,老贺来者不拒,天道酬勤、厚德载物、上善若水、宁静致远、难得糊涂、概不赊账,你说吧,写啥都行,拿回去一裱,既可以挂客厅办公室装逼,又可以拿到市场上拍卖,贺知章随便一幅字,如果留到现在,起码上亿元。

有人喝完酒写诗,斗酒诗百篇;有人喝完酒打虎,威震景阳冈。而对贺知章来说,不论书法还是诗词,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后世被人们所津津乐道,酒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3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诗人李白不远万里来到长安,与贺知章在紫极宫道观中偶遇。

封建社会实行领导干部终身制,没有任期和年龄限制,当时,贺知章已经83岁高龄,仍担任太子宾客(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虽然是闲职,但按月拿俸禄,到了这把年纪,权力无所谓了,图的是个待遇。

贺知章很早就听说过李白的名字,便与之亲切交谈,手捻胡须,慈祥地问:“小李啊,最近又写了什么好诗呀?”

李白便拿出自己的新作《蜀道难》,双手递给贺知章:“信手涂鸦之作,请贺老指正。”

贺知章接过诗稿,眯着眼睛一看,头一句就吓了一跳:“噫吁嚱,危乎高哉!”卧槽,现在的年轻人都这么写诗了吗?上来就是感叹句。

接着往下看: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

全文读罢,贺知章放下诗稿,默然不语,过了许久,才长叹一声:“哎,这简直不是人写的东西!”

一句话把李白给整懵了:啥意思?我写的不好你也不能骂人呐。

贺知章赶紧解释:“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意思说你写的太好了,完全超越了我们人类的智力,你不会是太白金星下凡的吧?分明就是个“谪仙人”啊。

如此高的评价让李白受宠若惊,他连忙起身作揖:“不敢当不敢当,贺老过奖了,内什么,中午我请您吃个饭吧。”

贺知章一摆手:“你远道而来哪能让你花钱,我请你。”

俩人在一家酒店找了个包间坐定,四凉四热一汤一主食,点完菜贺知章问李白:“喝啥酒?”

李白说:“客随主便,我喝啥都行。”

贺知章一招手:“服务员,先上两坛好酒。”(注:按常规,此处应有酒类广告植入,但是,并没有客户找我,可能是我已经过气了吧,所以,不知道他们喝的啥酒。)

李白一边倒酒,一边琢磨:老爷子这么大岁数了,喝酒意思一下得了,别喝出啥毛病来。

没想到,贺知章袖子一撸,连声说:“倒满倒满。”端起酒碰杯,一饮而尽。

李白不由暗暗佩服:好酒量!

搞不清那顿饭俩人一共喝了多少酒,反正都有点儿高了,最后贺知章叫服务员买单,才发现身上没带钱。

朝廷三品大员,相当于省部级领导,出门有几个带钱的?

李白说:“还是我来吧。”

贺知章不高兴了,一伸胳膊:“去,没你的事儿。”从腰间解下金龟配饰,往桌上一扔,豪气冲天:“拿去抵酒钱。”

这个金龟是朝廷发给官员的配饰,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配饰,就像军人的肩章,上面几颗星几道杠都是有讲究的,李白赶忙阻拦:“不合适不合适。”

店老板也推辞:“啥钱不钱的,您这么大领导能光临小店,是我们的荣幸。”死活不肯收。

这也难怪,别说是三品大员,就我们乡长在镇上吃饭没带钱,把手上的劳力士撸下来押给饭店,老板敢收?

东西虽然没有收,但江湖上从此留下了贺知章“金龟换酒”的故事,被传为一段佳话。

李白后来曾写诗《对酒忆贺监》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4

男人之间,不管在一个单位共事多少年,如果没在一起喝醉过酒,那就不能算是好朋友。

金龟换酒之后,贺知章对李白,从文才到酒量都十分欣赏,便主动向玄宗皇帝推荐。

一而再,再而三,加上玉真公主推波助澜,唐玄宗终于被打动了,在皇宫亲切接见了平民李白,一番面试之后,十分满意,当场决定,破格录用没有学历的李白为翰林供奉,李白从此陪王伴驾,受宠于宫中,达到了人生事业的顶峰。

翰林供奉也是个闲职,除了偶尔给皇帝和贵妃写几首诗,没啥具体工作,也不用考勤坐班,所以,李白没事儿经常找贺知章玩,很快就融入了上流社会。

当时,经常跟李白、贺知章在一起喝酒的,不是皇亲国戚、政府官员,就是文化大家、社会名流,包括皇室宗亲汝阳王李琎、宰相兼兵部尚书李适之、齐国公玉树临风崔宗之、河内郡公官二代苏晋、著名书法家张旭、社会人焦遂等。

加上贺知章和李白,一共八个人,虽然年龄、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但都喜欢喝酒,嗜酒如命,因为这个共同的爱好,八个人走到了一起,江湖人称“醉八仙”。

这其中以贺知章年龄最大,大家也都对他很照顾,每次都让他少喝点儿,可老贺坚持与年轻人一样,坚决不搞特殊化,所以经常喝多。

有一次,几个人又聚在一起喝酒,李白那天还带了个小兄弟叫杜甫,负责端茶倒酒啥的。

几个人喝得昏天黑地,把酒店的酒都给喝光了,除了杜甫滴酒未沾,八个人全部酩酊大醉。

散场的时候,贺知章要骑马回家,李白说:“不行,你这属于酒驾,骑马不喝酒,喝酒不骑马,万一摔下来咋整?让我兄弟阿杜代驾送你。”

贺知章死活不让送,晃晃悠悠走了,结果半路掉进一口井里,幸好水不深,老贺就坐在水里,靠着井壁呼呼大睡,阿杜费了好大劲儿才把老头儿给弄上来。

事后,杜甫将八个人的醉态以诗歌的形式描述了下来,取名《饮中八仙歌》,头一句说的就是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阿杜这首诗一经发布,很快就被刷屏,转载无数,流传颇广。

家里人看了劝贺知章:“您都八十多岁的人了,别跟李白他们瞎胡闹,你看上次酒驾掉井里多危险。”

贺知章说:“有啥危险的?在水里睡了一觉而已,舒服着呢。”

家里人说:“喝醉了耍酒疯多丢人啊,酒醒了以后多尴尬呀。”

贺知章说:“喝酒的人谁没干过几件丢人事儿,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家里人说:“不管怎么讲,酗酒总归对身体不好。”

贺知章说:“不好?那你们以为我是怎么活八十多岁的?”

家人一时竟无言以对。5

别说在唐朝,就是搁现在,八十多岁身体还这么硬朗,还能这么喝酒的,也不多见。

贺知章身体一直很好,直到84岁那年,才生了一场大病,差点要了老命。

病愈之后,贺知章自知天寿将尽,打报告要求告老还乡,入道修行。玄宗皇帝礼节性挽留了一番后,于第二年年初批准了他的离职申请。

贺知章离京前,将自己在长安市中心的宅院捐赠出来作为道观,唐玄宗亲自赐名“千秋观”。同时,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太子代表自己与文武百官为之饯行,场面隆重而热烈,尽显朝廷对离退休老干部的尊敬和关爱。

公元744年正月,须发皆白的贺知章与家人一起,回到自己阔别多年的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

车队行进到一个岔路口,因为没有导航,一时不知该往哪里走,见不远处有个放牛的小孩,贺知章就从马车上下来,走过去笑着问放牛娃:“小朋友,去思家桥村怎么走啊?”

放牛娃用手一指:“那就是思家桥,村口那个房子就是我家。”

贺知章抬眼望去,想起前尘往事,不禁恍然:“哦,原来你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啊?”

放牛娃清脆地回答:“我叫王建国。老爷爷,你是谁呀?你们从哪里来?到我们村去干啥?”

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贺知章手捻胡须,一时百感交集,一首诗脱口而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史料记载,贺知章返乡后,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中,专心修道,颐养天年。奇怪的是,脱离了醉生梦死的都市生活,反倒不适应了,当年便因病去世,享年85岁。

临终前留诗一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几个月之后,李白辗转得到贺知章的死讯,此时,他已经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有人说是因为得罪了高力士,有人说是因为跟杨贵妃关系暧昧,总之是被赶出了京城。

此后,李白浪迹天涯,四处漂泊,在人生的低谷,听闻贺知章的噩耗,更是雪上加霜,悲痛之余,提笔赋诗,缅怀先辈: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