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味人生】情暖“夕阳红”/马 达

 我的卧虎湾 2021-12-11
本月初,滕兆敏被评为山东省“道德模范”


上一期的《百味人生》,写了一篇《处处发光的是责任心》,说的是我的老部队炮兵旅走出的转业军官、河南省焦作市人社局干部李进良热心为百姓服务的事儿,文章发出后,关注者众反响强烈不少读者感叹:部队培养的人就是觉悟高、有作为啊!是的,李进良战友这样的好人,仅我任过职的炮兵旅也还有不少。今天,我就再给大家介绍一位从炮兵旅走出去的士兵战友滕兆敏,他坚持数年开展以无偿帮扶贫困孤寡、空巢老人为主题的“情暖夕阳”助老公益项目的事儿,在军地广为流传。年初《解放军报》在“老兵天地”专版还作了重点报道。
 从2016年夏天开始,每天临近中午,山东莒县北上涧、柳家庄等村子的街道上就飘起饭菜的香味儿,村子里的老人仨一群、俩一伙互相搀扶着,说说笑笑地来到位于村中间地带的“摆渡爱心食堂”就餐。
像北上涧、柳家庄村“摆渡爱心食堂”这样的场所,目前在日照市已有15家,共为729名孤寡贫困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为50多名农家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实现了养老“三不离”:不离家、不离乡、不离老伙伴;运行“四个一点”:自己出一点,村里补一点,社会捐一点,政府兜一点。这个深受欢迎的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就是退伍军人、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滕兆敏。
在炮兵部队服役时的滕兆敏

滕兆敏生于1978年,1997年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入伍,来到山西大同某部直属队服役,次年由于部队精简整编转隶到我所在的炮兵旅。那时的小滕长着一张娃娃脸,一见人就笑,很是讨人喜欢。他富有善心和爱心,随部队外出驻训时发现村子里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生活困难,便从每个月的津贴费里拿出大部分接济这些老人和孩子。有一次,滕兆敏给我反映家里因为宅基地问题与邻居发生纠纷,为此事父亲急得身体都出了毛病。我当即提笔冒昧地给五莲县委书记写了一封信,请求他关注帮助处理好这件事儿。大约过了半个多月时间,滕兆敏非常高兴地到我办公室,一个劲儿地说着感谢的话,原来至今也不知名的县委书记收到我的信后很重视,专门派人调解纠纷,妥善处理好他家与邻居的宅基地划界问题,小滕的父母特别高兴。从那以后,我和小滕一直保持热线联系,知道他退伍后分别在大同、兰州等地开过音响电器店、卖过化妆品,原以为他会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成为个体大老板呢!可后来却走上了回家乡开展公益活动、惠及乡梓的路子。
那是滕兆敏从部队退伍后的第15个年头,一天,他带领志愿者们到五莲县孙家岭村开展帮扶活动时,在一条小胡同里遇到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孙老伯,颤颤巍巍地慢腾腾挪动,滕兆敏搀扶老人到家一看,摆放在地上的米面油落满厚厚的灰尘,早上吃过的碗筷也没有刷,凌乱地散落在灶台上,一口铁锅已经烧得露出了窟窿,显然老人因腿脚不便已丧失自理能力。滕兆敏吩咐志愿者帮助老人解决当天的吃饭问题,当即作出承诺:“孙老伯,您老等着我,我要办一家养老食堂,到时候保证您每天吃上热乎饭!”
就在滕兆敏操持筹办养老食堂期间,他再次来到那位孙老伯家里,看到的却是“铁将军把门”——老人已经于几天前离开人世了。这让滕兆敏深感内疚,觉得欠下了一个没有兑现的承诺,对不起这位孤寡老人。
“有些事不能等,更不敢等!”滕兆敏对他的志愿者同伴们讲。他了解到,现在农村里许多像孙老伯一样的老人因高龄、孤寡、残障、失能、半失能,存在“吃饭难”的问题。于是,滕兆敏下决心开办若干个爱心食堂,食堂以“摆渡”来命名,意为将那些失管失能孤寡老人由困难境地“摆渡”到一个幸福的家。
面对缺房、缺钱、缺人等现实困难,滕兆敏知难而进。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募集社会爱心人士捐款,租赁闲置的民房,动员有烹调技术的爱心人士充当骨干,在孙老伯去世的第45天,在莒县北上涧村办起了第一家“摆渡爱心食堂”。食堂第一天开餐,一位叫董向洲的老人兴奋地说:“这是我这些年来吃得最好的一顿饭。滕儿,这样的好事儿,今后会天天有吗?”一声“滕儿”,让滕兆敏泪流满面。他连连高声回答道:“会有的,会有的,会有的!”同时他转身对志愿者们说,再苦、再难,摆渡爱心食堂我们也要办下去!
滕兆敏在“摆渡爱心食堂”为老人们包饺子
“摆渡爱心食堂”,这件好事、善事就像燎原的星火,受到市县领导和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支持。几年时间里,滕兆敏依托敬老食堂这个载体,搭建起“党委政府主办、文明单位协办、志愿组织承办、社会各界帮办”的志愿服务基地,有75多个文明单位和爱心企业、30多所高校及中小学3600多名党团员和爱心人士参与到活动中来,使“摆渡爱心食堂”成为常态化传递爱心、收获爱心的港湾。
滕兆敏把情和爱献给老人,老人也把滕兆敏当做自己的亲人。一天滕兆敏和志愿者们逐一给各村庄的食堂送菜时,聋哑、智障老人唐秀美回家抱来一个大塑料袋,手舞足蹈地比划了半天。原来老人家里有棵山楂树,她将枝头熟得最好的山楂摘下来,积攒起来一直给“滕儿”留着,因攒得日子长有些山楂都已变质了。80岁高龄的刘家庭老人拉着滕兆敏的手,连连竖起大拇指,嘴里说着:“有了滕儿这些志愿者,真是俺晚年的福啊!”
“脱贫攻坚的仗打赢了,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如果不把这些孤寡老人照顾好,农村振兴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滕兆敏这样说。2019年初,“摆渡爱心食堂”项目荣获第12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奖,滕兆敏本人先后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齐鲁最美退役军人、“山东好人”2020十大年度人物、“山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在今年初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滕兆敏光荣地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目前,滕兆敏探索的“摆渡爱心食堂”作为山东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标杆在全省推广。
现在日照乡村大地上,到处活跃着滕兆敏团队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坚实的足迹,执着的善举,和着退役军人特有的情和爱,踏响新时代一曲敬老尊老的强音。
2021.12.10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