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中“砧”的意境随想 陈振熙

 大盗宝库 2021-12-11
    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古诗中的很多意境,如今人们已经难以感同身受,比如古人捣衣时远远传来的木敲石砧的声音。
  古代人家洗衣服,把浸泡过的衣服放在石砧上,然后三两人拿着木杵,在衣服上敲打,这样的场景叫捣练。唐代画家张萱著名的《捣练图》便是宫廷女子洗衣的真实画面:两人拿着与人齐高的木杵,上下使力,另外两人伫立在旁,等着轮换劳作。画风虽然平实,却透着一股浓浓的生活恬趣。
  在古诗里,砧的意象大多数是冰冷和黯淡的,从与它搭配的字可见一斑,如清砧、寒砧、霜砧、暮砧、夜砧等。在诗人的印象中,捣砧声似乎都发生在秋天,而且是夜幕时分,如“江城下枫叶, 淮上闻秋砧”“城头五通鼓,窗外万家砧”“晓吹员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据说戍边的男子每年天气转寒之前能回家取衣,探亲结束后,即将远征,这时家家户户的女子会把为他们备好的衣服拿出来,用木盆端到河里清洗,于是就出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清霜数行雁,明月万家砧”的盛大场面。
  场面虽然盛大,却充盈着断舍离的悲凉气氛。谁也不知道分别后,明年是否还能如期团圆,即使能,也是征途漫漫,归期遥遥,相思绵绵。这种情况下,砧声便融入了思乡思人的情愫,铭刻在诗人的记忆中。每当砧声响起,家乡的情结便被唤醒,思念如泉水喷涌而出,如宋代诗人赵崇森的《砧》里所写:
  谁家夜月响秋砧,一段清愁不自禁。况是客中欹枕听,声声捣碎故乡心。与砧有关的诗词中,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最容易勾起忧愁的情思: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白帝城是刘备托孤的地方,对杜甫而言,是伤心地,因为它见证了蜀国的兴衰转折,预言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结局。此时的杜甫为躲避战乱而寄居夔州,当夜幕拉开,如血的夕阳没入山间,萧森的山气逐渐郁结,一阵阵急促而阴沉的捣砧声传来,对于黑暗中孤立无援、如惊弓之鸟的逃难者而言,心头更加紧张、惶恐。山河破碎、背井离乡、暮年多病、壮志难酬,多重境遇叠加,可以想象当时杜甫心境有多么凄凉,所以像“玉露”和“枫树林”这些景物,在他眼里都透着“凋伤”的惋惜。杜甫是一位悲悯的诗人,感时伤事构成了他创作中的一个重要视角,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在他的笔下都体现了强烈震撼的悲愁底色。急暮砧就是这样一个具体的意象,在巫山巫峡的江间巨浪、乌云重重、丛菊和孤舟的压抑氛围中,更加渲染了哀伤与彷徨,把读者带入一种天地同悲、万物同心的生动意境。
  如今的白帝城,估计已经听不到“急暮砧”了,如果有机会去那里,我会在傍晚时分,静静地坐在河边,想象着在落日余晖中,一群浣女边说着家常,边搓衣捣砧的情形。这时候的暮砧声飘荡在空气中,与四畔的万家灯火融为一体,如今的它听起来一定是动听而悠长的,带着浓郁而温馨的生活气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